何世恩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更多地关注核心素养,发挥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指引作用,通过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革新教学理念,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没有规定的范式,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总结,才能走出一条真正有效率、有质量的路径。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7-0104-02
【Abstract】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re literacy in teaching practice,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core literacy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y by innovating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innovating teaching concepts. There is no prescribed paradigm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ore literacy. It requires Chinese teachers to explore and summariz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o find a truly efficient and quality path.
【Keywords】Chinese;Core literacy;Culture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关注学习的本质层面,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全能型、高素质人才为教育目标,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相关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在促进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其个性,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由于生活经验和阅历所限,小学生在处理超越能力范围外的复杂难题时,往往会表现出思维局限性,一旦脱离教师和家长的引导,能力的全面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以核心素养指导小学语文教学,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能力发展。只有全心全意地优化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服务水平,在深入理解核心素养价值诉求、探索实现路径的基础上,才能消除小学语文教学的各种弊端,引导小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突破自我,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此,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能停留在学科知识学习的单一维度,更应聚焦学生学习习惯、语用能力、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创新意识等多维度素质的培养。只有营造更加好的课堂学习环境,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生生间的高效合作将小学语文课堂打造成集学科性、教育性、实践性、自主性和思维性于一体的课堂,才能切实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质量,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發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
(一)找准学生需求,整合设计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汇集的内容都是精品,不仅丰富多彩,也具备很强的启发性。比如,“轻叩诗歌大门”聚焦诗歌教育,“遨游汉字王国”聚焦识字教育。除了这些语文性主题教育,还有“走进信息世界”这些看似与语文教育没有很大关联性的主题教育活动。这样的教材内容设计是希望引导小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感受自然、体验生活、认识科技、走进文化、触摸人生。新版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一般都会给出相应的活动建议,对于这些具有“普适性”的建议,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扬弃,既要适应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也要顺应学生素质成长的需求。例如,在“轻叩诗歌大门”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教材为学生定制了“与诗同行”“诗海拾贝”两项探究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搜集和学习诗歌与诗词文化展开亲密接触,感受诗歌的文化魅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美的情操。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下达让学生搜集所学过的诗歌或者小学必备古诗的任务,教会学生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归纳诗歌间的联系,比如按照题材、诗人、风格、主旨等进行分类,从而在学生脑海中构建结构化的古诗歌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内化和吸收,也能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创设有效情境,体现情境任务价值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这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决定的,只有不断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语言的应用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为根本教学目标。语用能力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必须深入语言的具体应用环境中,通过对听说读写活动的有效整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比如,在以“难忘的班集体”为真实情境依托的教学活动中,围绕学生对班集体生活的感情,教师可以组织班会甚至晚会的主题活动形式。但这些活动既不能凸显语文教育的特色,又很容易偏离语用能力培养的范畴。语用能力培养需要设计综合性听说读写活动,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别具生面的编写班史活动,班史的内容不要求严格按照史书形式,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灵活设计。首先,教师可以确定“编委会”,由编委会成员负责协调工作,然后,教师公布班史内容形式:班级日记摘抄,班级活动艺术照及其说明,班级大事记回忆录,反映班级活动的随笔、作文和笔记等。学生组成编撰小组,搜集整理各项内容,由“编委会”最终整理编辑成书。整个情境活动过程中,学生扮演着“编辑”和“作者”的身份,在明确的分工和相互的协同中提升了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供创新意识支架
创新意识和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目标,而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发散思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通过对小学语文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改造,可以为学生发散思维的成长提供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小学语文主题活动,往往都是以一个大主题作为统领,其下涵盖多个小主题。相应地,学生选择主题的角度和维度应该多元化,教师应该赋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提升活动主题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打破学生个体在思维上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集体的智慧,如头脑风暴的形式遴选主题。因为学生具有客观上的个体差异性,其生活经验、语言能力、认识水平乃至思维方式等都不尽相同,所以学生之间的讨论更有利于撞射出智慧的光芒和火花。丰富活动主题确定的维度和角度,在为学生植入问题意识的基础上,也能巧妙地构建学生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为学生发散思維的培养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深挖资源内涵,内化审美教育体验
在具备一定审美素养后,学生就能够参与到美的表现和创造过程中,形成用汉字表达自身对美的体验、感悟和价值观的能力,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凝练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最终不断发展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比如,在“遨游汉字王国”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扩大“王国”的范围,引导学生追根溯源,从汉字的起源讲起,引导学生探究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独特文化魅力和审美内涵。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甲骨文版本的“月”字的写法。古人在观察月亮的时候,发现月亮有满月和半月两种形态,但是又以半月居多,于是就用半月的形状来表示月亮了。这样,学生就能够被文字背后隐藏的人文和历史知识吸引,对汉字的美形成更深层次的认知,进而体验和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美。
三、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会不断拓展,教师只有通过深入挖掘核心素养的学科内涵,摸索核心素养的具体实现路径,关注核心,聚焦能力,学生才能够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独立探究、综合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当然,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还有很多,这正是所有语文教师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邓琼.情景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作用及实现途径探究[J].读天下(综合),2019(14).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