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俊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的航行条件日益复杂,船舶数量的增加导致船舶发生航行故障和突发状况的概率也大幅上升,并且随着港口中船舶交通流密度快速增加,一旦这些突发状态没有处理好,便会发生许多次生事故,对财产和自然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就要求港内操作的引航员在面对这些突发状况时有着良好的抗压能力。本文试通过对应激反应的研究,分析应激反应对引航员身心造成的影响,探讨引航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做好应对,从而提高引航员的危机处理效果。
关键词:应激反应;引航安全;紧急避险;应激阈值
中图分类号:U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1)06-0123-03
船舶引航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工作,只身前往外轮,每次都要面临在陌生的船舶环境里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员共同完成引航任务。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保证船舶及港口设施的安全,防止环境污染等重要职责。由于每次工作的船况,船舶交通流情况,水文气象条件,所引领船舶的船员素质等因素都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一旦这些不确定性以某种形式组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事故链),就很容易发生碰撞(船舶间碰撞及碰撞港口设施)、搁浅、泄露、爆炸等灾害性事故,这样就会给引航员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是伴随着从事引航工作长期存在的,可以说引航员所面对的挑战与飞行员处于同一级别,故引航员与飞行员英语中都是PILOT。这种压力与挑战在心理学中称为应激源。
1应激与引航员
1.1应激源
应激源就是指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外界和体内(如疾病)的刺激。应激源可以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可以是机体遇到实际危险(如地震、火灾、受伤、疾病、高温、寒冷等)的既有物质性的应激源,可以是家庭不和睦,单位同事关系紧张之类的社会性的应激源,也可以是个人内心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假想、臆测所产生的心理性应激源。引航员在引航过程中的主要应激源有如下几个方面:
(1)出现紧迫危险。如即将发生碰撞、搁浅,以及需要应急操纵时。上下引航梯时发生紧急状况时。
(2)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导致的引航员心理活动。如被引领船舶的车、锚、舵、缆绳是否保养得当,在使用时会不会出现故障。船员是否训练有素,在紧急状况下能否能快速反应,完成相关操作。各种气象条件对船舶的操纵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码头能否及时完货。助航拖轮能否及时到位。雾航时是否有雷达扫不出的物标等。
(3)与世界各地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的船员交流上所产生的文化冲突。船舶就是流动的国土,引航员相当于只身前往异国他乡工作,许多外轮上的船员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驾引团队的人际交流就会变得微妙复杂
(4)引航员自身由于高强度重复性劳动以及在社会家庭各方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
1.2应激反应
所谓应激反应就是指人体在应激源刺激下所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以及由这种反应所引起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并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的改变。所以应激对人的影响包括躯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并且会随着应激源持续的时间长短,以及个人自身个性、文化教育背景的不同而产生强烈度和持续时间不同的应激反应。通常可以将应激反应分为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
(1)应激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机体上,由美国心理学家怀特·坎农(Walter Cannon,1871-1945)在1929年提出的“或战或逃反应(fight or flight reaction)”可以解释这一应激反应。这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开始兴奋,这时大脑和肌肉供血量增加,血糖升高,机体利用血糖能力提高,凝血时间缩短,使机体可以更好地应对战斗或受伤。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使机体变得警觉敏感。
(2)应激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有两种。积极的心理应激可以促使思维进入应战状态,使注意力集中,更快地收集周围有用的信息,提高反应和思考能力,更好地处理应激源所带来的挑战,也称为狮子式应激。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是放大负面心理情绪,诸如恐惧、内疚、愤怒,感到无助等。使人麻木、冷漠,否认和逃避所处的环境,更有甚者会因为极度恐惧而休克,也称为兔子式应激。而长期处于消极的心理应激之下,也是许多生理疾病的主因和诱因
1.3应激反应对引航员的影响
应激反应对引航员的影响可以分为机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是互有联系互相影响的,就跟人的灵与肉是不可分离一个道理。心理反应会影响到身体各种激素的分泌水平从而使身体也做好相应准备,而各种生理变化也会影响心理预期和情绪。所以这里需要把应激反应看做一个身心反应的总体过程,才能从一线引航员的角度来分析应激反应怎样影响到引航工作的方方面面,也便于找到更具体的应对方案,作出更好的应对。所以笔者想把应激反应对引航员的影响分为有利于引航工作的应激反应和不利于引航工作的应激反应。
案例1:上海港一位高级引航员、全国十佳引航员、上海市劳动模范周弘文,在一次工作中,突遇暴雨,现场能见度情况急剧下降,而且这次暴雨的时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左右,他引领船舶从圆圆沙至外高桥二期的航程中一直暴雨如注。而他基于对整个航道水域的熟悉,并在之前的引航过程中提前已经对本船周围其他船舶的情况进行过了解,以至于哪条外轮是哪位引航员引领的都了然于胸。所以在这一个多小时的航程中,他并没有慌乱,始终游刃有余地保障着船舶的安全。
案例2:2020年1月7日,正当L轮(船长189.99米,吃水11.99米)要向左掉头靠码头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浓雾袭来,使现场能见度瞬间降到400米。引航员还是维持原计划靠泊。在掉头过程中,突然发现船头有一Y轮正在出口,由于L轮在掉头之前还有10节航速,此时前冲趋势明显。但在这紧要关口L轮引水员要求Y轮向右转,即要求Y轮穿越本船船头。在本船向前趋势没有明显减弱的情况下要求对方过自己船头,结果可想而知。这起事故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而导致的,但主要原因是引航员在突发情况下产生了过度的紧张焦虑,从而错误判断,导致事故发生。并且在事故发生后产生了逃避,否认所处環境这种明显的消极心理应激反应,一直否认已经发生碰撞的事实。
每个引航员遇到突发情况,心理上都会产生应激反应。诸如紧张,焦虑,亢奋,精神高度集中等应激表现会一起涌现出来。而资深引航员往往见多识广,可以从容应对,能将应激反应的积极面发挥得淋漓尽致。
2应激反应的应对
这里笔者想提出一个概念,称为“应激阈值”,即积极的心理应激反应与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的分界。当人对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程度在阈值以下时,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自身有能力处理当前危机,就能表现出积极的心理应激反应。如猎人突遇灌木丛中窜出的野猪,虽然野猪獠牙锋利,但猎人会高速反应和思考,利用经验和工具战胜野猪。而一旦应激反应超过了应激阈值,我们会对突发事件感到惊慌不知所措,以至于放弃思考和抵抗。如落单的旅行者遇到群狼攻擊,只能坐以待毙。
在实际引航过程中,引航员应激阈值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紧急避让操作处理得当与否,从而影响引航事故的等级和损失,甚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发生引航事故。所以引航员应对应激反应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提高应激阈值。
应激阈值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个人的成长经历,认知水平,人格特征等,所以每个人的应激阈值是不同的。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演练和外界干预来提高引航员应激阈值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使用大型模拟器来模拟引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事态(如失控,突发能见度不良,搁浅等等),可以使引航员在逼真的环境里多次演练应急状态处置流程,可以发现个体引航员在处置突发事态时所暴露的问题及性格弱点。找到问题之后,针对这些弱点进行强化训练,补齐水桶的短板。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如遇紧急状况时,引航员的应激阈值会比没有经过训练时高出不少,更倾向于认为当下处境是自己有能力处理的,便能更容易克服惊慌,不安和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根据演练过的流程,有条不紊地处理险情。
(2)引航员自身加强学习,建立各种条件下的应急预案并不断完善。首先要熟悉各种条件包括船舶自身条件(如船长吃水,操控性能),天气水文条件(如风力风向,能见度,水深与船舶吃水的关系)。平时学习工作中,经常设想在不同的条件下如遇突发情况,应该怎样操作(如在海底电缆或过江隧道处抛锚等)。设想在不同条件下如果发生突发险情,应该怎样去操纵船舶避免或减少损失。然后将这些操作总结成应急预案。在之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改进这些预案,也是自身对船舶操纵理解的不断精进。这样,当哪一天真的发生突发危险,就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3)加强交流,特别是与经验丰富的引航员或船长交流。他们经历过许多险情,他们处理这些险情之后总结出的经验和思路可以照亮许多思维上的盲区。他们的忠告和提醒能帮助我们在紧急状况发生之前有所预判,提前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从而大大提升应激阈值。
3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工作在危险复杂环境下的引航员,当险情发生时,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或与人探讨最优的处理方案,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引航员的危机处置能力,而且几乎没有任何试错的余地。这时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对引航员处理险情和突发状况的实际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对应激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研究得越透彻,就越能有效地提高引航员的应激阈值(处置危机时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能力能够胜任),也就越能激发出应激反应对处理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积极因素,尽量避免不利影响。希望应激反应对特定职业(如飞行员、军人、警察、医护人员)影响的研究在国内逐步被重视起来,这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更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人类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陈正华,方泉根.上海港船舶引航风险的分析与预控[J].中国航海,2009,32(02):68-72+111.
[2]詹海东.引航员安全心理的培养[J].航海技术,2011(02):73-75.
[3]梁宝勇.应激与应对[J]心理咨询师, 2012(5):19-33.
[4]祝筱姬,胡德忠,褚海波.飞行应激对飞行员生理和心理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12):1447-1449.
[5]于泱,王真真,李权超.急性军事心理应激障碍的应对与管理[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04):434-436.
[6]陈立峰.浅谈军队人员心理应激反应和心理危机干预策略[J].家庭心理医生,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