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玲
四平市第二十五中学 吉林 四平 136001
语文教材中,爱国课文数量丰富、内容丰富且体裁多样。但从目前来看,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仍然不太理想,对家国情怀的认识不足。同时,对教材中家国情怀内容的挖掘不够深度,使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掌握较为欠缺。加之,家国情怀实践不够,影响到了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要用心筛选家国情怀内容,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体悟。
教材中有许多经典之作。以往教学中,以单纯讲解为主,难以唤醒学生家国情怀。在对学生家国情怀进行培育时,要用心筛选中华经典,鼓励学生诵读朗朗上口的经典作品,于诵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家国之情。期间,要给予学生适当指导,为他们总结家国情怀内涵,以保证他们真正树立起家国情怀意识。同时,课堂上,要适当收录经典的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做补充,对学生家国情怀进行熏陶。实际诵读中,要精心设计赏析、感悟等环节。其中,在《黄河颂》一课教学时,为增进学生对诗歌中爱国热情的体会,培育他们家国情怀。课堂上,要先组织学生自己放声朗读,读后正音,再聆听名家朗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要学习黄河的什么精神?”当学生提出要学习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以后,组织他们小组合作放声朗读。诵读中,请学生着重赏析“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内容,谈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诵读、赏析中,学生们将通过结尾处反复的修辞手法品味出作者表达的爱国思想,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家国情怀。课堂最后,可组织学生共同唱《保卫黄河》歌曲,用坚定有力的歌声唱出伟大的民族精神,进而坚定自身保卫祖国的情感。
情境再现法,能让学生获得更深的感受。在对学生家国情怀进行培育时,可深入挖掘文本写作背景,合理化创设时代情境,让学生进入到作者所处社会环境中,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课堂上,可一改以往“填鸭式”教学方法,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再现时代背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直观感知,从中养成良好家国情怀。另外,用问题激发学生讨论文中表达的爱国深情,也能显著提高学生家国情怀意识。举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教学时,为强化学生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和中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的感受。实际教学中,可先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幅渡江战役示意图,再现时代背景。接着,请学生在示意图上标注出东、西、南、北几个方向,再请他们做一回作战参谋,将中、西、东路军横渡长江的情况用符号标注出来。期间,请学生细读课文,先标注出安庆至芜湖的中线战线,再在示意图中标注出突破防线、横渡长江的情况,体会渡江的艰难。在这里,通过再现战略决战图,直观展示渡江情况,学生们将加深对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精神的体会,受到较好的家国情怀熏陶。
日常教学中,为熏陶学生家国情怀,可要求他们扮演成课文中人物形象,与课文中人物融为一体,于角色演绎中产生情感共鸣,最终深入理解其表现的家国思想。基于角色代入法教法下,为保证“代入”效果,要认真钻研教材,全面分析人物角色,再有针对性地分配角色任务,让学生“入戏”,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家国情怀体验。但在这种教法下,为避免敷衍了事问题的发生,要针对学生角色扮演情况进行评价,以取得较好的家国情怀培育效果。例如,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课教学时,可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说说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记叙了哪几件事情,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当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请学生着重分析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模仿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于角色扮演中再现文中描写的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事件,代入到角色中,体会闻一多先生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体悟其执着的爱国热情。
榜样示范法,能让学生耳濡目染,在榜样激励下树立起正确的家国情怀。对学生家国情怀进行培育时,我们要发挥自身引领者作用,规范自身言行举止,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学生,让他们产生社会责任感,懂得关心家庭与国家。同时,课堂上,要认真解读教材,利用教材中正面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榜样示范下,学生们将有所成长,能以榜样为标杆,变得爱家、爱国。如在《曹刿论战》一课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以曹刿为榜样,主动学习他身上的“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精神,更加懂得热爱祖国。课堂上,可采取榜样示范法,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着重分析曹刿这个人物。人物分析中,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曹刿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要参战?反映了他什么思想?”交流中,学生们将体悟到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其身上具备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良好家国情怀,主动学习他身上的高尚爱国情操。课文学习中,学生们将自觉以曹刿为榜样,主动树立爱国意识。
国家与个人,如同海与浪花,个人只有在家国怀中才能闪烁光芒,不会干涸。日常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家国情怀进行培育。对学生家国情怀进行培育时,要细读教材,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同时,要以情境再现法、角色代入法、榜样示范法不同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家国情怀体验,增进他们对家国情怀的感受,强化家国情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