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多维评价体系设计

2021-08-10 07:26岳群峰刘帮钰刘继红刘佳雯曲微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化合物维度体系

岳群峰 刘帮钰 刘继红 刘佳雯 曲微丽

(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1 评价体系设计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要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现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到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重视,对综合性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课程评价体系进行设计,将对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直以来,研究者致力于做到的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复合人才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全面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提高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有必要设计出一套多维度评价体系,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技能轻情感,能够在知识的学习的过程中同步建立认识世界的方法非常的必要。

2 试点评价内容的选定

本课题选择 -氢原子的酸性知识点为教学内容进行评价设计。在国内师范类高校选用的《有机化学》教材中“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部分是基于-CH2-上的H原子的酸性学习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酯为原材料或中间产物进行多种有机化合物合成,此部分内容在师范院校《有机化学》的期末考核、攻读有机化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等都作为重点和难点进行考核。历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很多同学在以丙二酸酯类化合物为原料合成其诸如取代羧酸类产物的问题学习上存在着认识不清楚的现象,导致在合成原料、合成路线的选择上出现错误。针对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实施,笔者设计出多维度评价体系,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教学盲区,改进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同时提高教学效率,更高效的完成此部分的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3 评价体系的设计

国外对于过程性评价研究较为深入和广泛,所得到的结果促进了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早年研究者认为教学评价的手段可以通过改善教材来实现;随着社会的进步,教研实例分析越来越全面,美国采用档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课程进行评价,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代替了以往通过考试判断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评价方式,提倡采用反映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的真实性评价方式。日本从单一的评价方式向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主张采取个体内评价方式。我们不难从中发现,国外对于过程性评价研究较为深入和广泛,所得到的结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所有的评价的目的都是不再一味地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品格、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是:微观、抽象、系统性和逻辑性强,本设计在理论层面上扩充了高师院校《有机化学》理论教学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的研究,丰富了课程改革的效果测评的方法;从实践层面来说,优质教学资源和创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一体化并提高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学生对化学知识建构的能力,使毕业生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教学和科研多种岗位,满足社会对于化学学科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将从基础性、主观能动性、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四个维度进行评价的设计,四个维度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全面对我们的课程进行评价(图1),各种评价方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

图1:多维度评价体系设计

基础性评价侧重于教学内容层次结构中的底端知识内容,体现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C原子的杂化方式与化合物空间立体构型之间的关系以及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极性与非极性判断等方面。基础性底端的知识内容的评价,能够预见出学生在下一个知识层次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根据可能出现的学习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及时调整本层次教学内容等。基础性评价做常规的体现形式是作业,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布置线上—线下相结合式的作业来完成此过程性评价。

第二个评价维度是主观能动性评价,体现方式可以在学习的不同时间阶段设计不同内容的问卷进行完成。在课程开设之初进行学生对本门课程整体知识体系的框架的了解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数据,分析其数据组成以了解学生在主观认识方面的内容。通过主观能动性的评价,可以初步掌握学生对化合物种类库中涉及的相关化合物性质进行知识树的建立情况,教师可以据此对后续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教学活动进行开展。问卷的设计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包含社会责任和情感部分元素,教学中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个评价维度是知识的综合运用。此维度的评价体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层次,可以说属于形式较为复杂的一个评价维度。学生在预习学习内容之后,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课上学习过程中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知识树和思维框图。综合运用的评价维度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检验学生所建立的知识树和思维框图的正确性、合理性、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潜在的引导性等。对于-活性H的知识点是基于烯烃、芳烃、卤代烃、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等种类化合物综合化学性质的一个共性知识点,在学习了有机化合物卤代烃的-H的酸性知识点之后,学生对酸性产生的原理,负离子的稳定性条件和在碱性试剂作用下可以发生的化学反应等知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知识树上建立一种联系,联系特征结构的化合物的-H具有类似的性质,可以发生相似的有机化学转化反应。因此在接下来的其他种类化合物的平行层次知识的学习中,遇到有-活性H的化合物,学生依据已经建立的知识树和思维框图,做到自行推导出-活性H可能发生的转化反应、反应条件和预见可能的产物。这些动作可以完成在预习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小组讨论、课后作业以及章节测试中。教师对上述形式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知晓学生在学习内容的层次上,哪个层次存在薄弱的环节,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

最后一个维度是从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设计评价的,这也是本评价体系得出结论的部分。培养的学生是否能够处理复杂问题,是否属于复合型人才都在此维度的评价数据中得到分析。评价实现通过课程的期末考试、本科创新实验和毕业设计过程来体现。期末考试一般会进行多种题型的命题开检验学生学习的程度如何,基于本设计体系的目标,研究者们在确定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之后,需要及时建立题库,题型处理常规的题型之外,设计占总分20%左右的综合题进行考察,考察内容就是学生在学习了整个知识体系之后,能否对新知识进行整合分析,能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即创新能力的检验与评价。除了课程期末考试,在学生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创新型实验和毕业设计都包含了创新能力的评价。当然,此部分评价得到的数据综合性较强,模糊数据较多,对评价者进行数据分析提出了更高的精准度的要求。

4 评价体系可行性分析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使得全国中小学和高等院校线上授课普遍化,同时也打开了课堂教学的全新的局面:未来线上—线下授课的结合势必成为课堂有机化学教学的常态。跟随新型的教学常态,评价方式是不可短缺。一个与教学模式匹配的评价方式能够及时反馈教学出现的短板,对混合教学模式、知识传递、知识内化和知识吸收等环节起到杠杆的作用,进而能够加深知识技能的固化与拓展。

5 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George强调了结合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但是由于中外教育教学方面知识结构体系和逻辑性的差异,这种教学模式在普及过程中存在深度和广度差别问题。受到学科适应性这一客观因素和教师教育改革信念、专业能力这一主观因素的双重制约,利用翻转课堂有机化学混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关键问题需要解决:(1)线上线下教学结合的有效性分析;(2)解决教学环节孤立、知识点割裂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教学效果的真实有效评估问题;(3)教学评价过程中各个因素的关联,有效评价数据的筛选。

猜你喜欢
化合物维度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例析高考中的铁及其化合物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新型三氮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人生三维度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