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龄期女性胚胎停育后健康需求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1-08-10 07:49韩现红邵晴晴底瑞青
全科护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胚胎流产保健

韩现红,邵晴晴,底瑞青

胚胎停育是指因受精卵缺陷或母体存在不利妊娠的因素,导致早期或中期胚胎死亡,全部或部分的组织留在宫腔内未能自然排出的一种病理性妊娠[1]。有报道显示我国胚胎停育发生率占早期妊娠的20%~25%[2],临床结局常表现为反复流产。临床发现,这类事件常给育龄期女性身心带来负性影响[3],尤其是计划妊娠女性,经历胚胎停育后多数会对再次妊娠感到紧张和无助,本研究关注计划妊娠女性发生胚胎停育后寻求健康帮助和决策的过程体验,以期为医护人员等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准确信息,为育龄期计划妊娠女性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病房住院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育龄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者承诺受访者信息保密。纳入标准:①育龄期女性且计划妊娠者;②自然受孕发生胚胎停育者;③无精神、认知功能障碍;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采用辅助生殖技术者;②意外受孕者。当访谈信息重复出现并且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时抽样终止。本研究共选取12例胚胎停育女性进行访谈,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受访者一般资料(n=12)

1.2 研究方法

1.2.1 制定访谈提纲 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中的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根据研究目的系统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初步拟定访谈提纲。咨询2名生殖医学主任护师、1名产科副主任护师,1名现象学研究博士,1名产科护理研究生,对访谈提纲条目和内容进行指导。修订后由研究者对3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病人进行预访谈,修改后确定访谈提纲。内容如下:①您是如何得知自己胚胎停育的?得知后的感受?②您在怀孕前后采取了哪些保健措施(包括孕前和孕期)?③发生胚胎停育后您迫切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④此次胚胎停育后您认为自己将会做出哪些改变?⑤再次妊娠准备期间期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或支持?

1.2.2 资料收集方法 访谈地点为产科病房,向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目的,表明本次谈话仅作为学术研究使用并承诺保密,征求其同意后开始访谈。准备单间病房,访谈过程全程录音,记录研究对象访谈过程中的表情、语气、肢体语言等。访谈资料无新信息出现,即达到资料饱和时结束访谈。

1.2.3 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1名研究者24 h内将访谈录音转化为文字内容,包括对口头所讲述的言语的再现、非言语信息的记载以及情感方面的记录。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方法[4]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归纳、提炼主题,另1名研究者进行核实,从情感、需求、信念、期望等方面形成最终主题。

2 结果

2.1 主题1:情感多变

2.1.1 震惊/悲伤 大多数访谈者被告知胎儿停止发育时,第一反应表示震惊,不能接受,反复寻求医生确诊,尤其是被访谈者中为首次妊娠的女性情绪更为激烈。P1:“本来当天是去孕检的,心里还挺期待的,结果就被医生告知胎儿停止发育了,当时脑子都蒙了,怎么可能,明明前2周还好好的。”P4:“医生给我做彩超,说胎儿可能不好(胎停),没有保胎的意义,我都不敢相信,去了好几家医院检查。”

2.1.2 自责/内疚 容易反复思考,怀疑胚胎停育是否跟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不良情绪等有关,将原因归咎在自己身上,表现出自责、内疚。P6:“前期不知道自己怀孕了,在饮食上也没注意,平时也喜欢喝咖啡,还熬夜了,要是早知道(怀孕)肯定不会这样。”P2:“就是后悔,感觉是自己工作太拼了,累的了,之前有见红,也没太在意。”

2.1.3 接受/反思 育龄期女性发生胚胎停育并接受事实后,情感支持充足的情况下,更容易积极面对。P5:“可能是没缘分,家人和老公也经常安慰我看开点,顺其自然,下次怀孕前多锻炼身体,做好备孕,一旦发现怀孕就赶紧休息,不能拼命工作。”P3:“情绪上感觉还好吧,顺其自然就行了,因为是早期发现的,也吃药打针保胎了,就像医生说的胚胎的优胜劣汰吧。”

2.2 主题2:专业信息需求

2.2.1 胚胎停育相关知识和专业途径需求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怀孕前对胚胎停育相关概念认识模糊,对胚胎停育的相关影响因素不了解,互联网、朋友、父母和医护工作人员是常见的信息来源。P4:“以前也没关注过(胚胎停育),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会不会跟怀孕时吃虾、熬夜玩手机有关系,现在希望能多了解一些,下次怀孕避免。” P10:“我这是第二次胎停了,每次也都到医院检查,上次因为甲状腺功能减低,但是已经好了,现在我特别想知道到底有哪些原因(导致胎停)。”P7:“天天跑医院也不现实,我听别人介绍的一款手机应用程序(APP),很多人在里面交流,也可以查到孕期一些注意事项,如饮食吃什么,避免吃什么,什么时候该检查。”P11:“从一怀孕我就在网上查查饮食、锻炼这些,有时候也会问问生过孩子的朋友。”

2.2.2 胚胎停育后应对措施需求 本研究中首次经历胎停的受访者表示更希望医护人员或者同样处境的其他女性讲述此类事件经历,以获得信息支持,为胚胎停育后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P5:“医生说后天进行清宫手术,听说对身体损害挺大的,现在比较希望医生能多介绍一些手术后保养的内容,下一次怀孕前要注意的事。”P12:“发生这种事(胎停)其实挺不想让同事朋友知道的,但是自己也没经历过,很想知道其他人胎停之后都是怎么做的,手术流产还是药物流产,怎么选择好,会不会影响下次怀孕,如果能有一个交流群就好了,大家可以互相交流。”

2.3 主题3:健康信念重建

2.3.1 孕前保健信念 访谈发现,受访者普遍对再次妊娠充满期待,尤其是认为此次胚胎停育与孕前准备不足有关的受访者,对再次妊娠的准备计划十分重视。P1:“下次怀孕前一定会先就医,双方(丈夫)都检查,男方精子质量也要检查,上次就是太自信了,没有进行优生优育检查。还要准备健身,我和老公是坐办公室工作的,平时就缺乏锻炼,想要个健康宝宝,身体很重要。”P2:“医生说这次清宫手术后最好避孕半年,趁这时间好好调理身体吧!作息规律,运动锻炼,工作压力不能太大,太紧张也不容易怀孕,提前补充叶酸,饮食上也注意。”P7:“之前也没很在意,觉得自己年轻,怀孕生孩子应该没问题,没有特别备孕检查,以后肯定会好好备孕。”

2.3.2 孕期保健信念 本研究中经历胚胎停育后的女性相信再次妊娠将会有良好的孕期保健行为。P8:“下次发现怀孕后肯定第一时间就医,有问题提前保胎,这次怀孕时候就有点见红,但是听说好多国外人都不主张保胎,我也想着自己身体挺好,胎儿不会那么脆弱。”P9:“这次发现不好的时候太晚了,下次肯定会多检查,发现怀孕工作就放放,年龄不比小年轻了,生活方式要更健康,怀孕后定期检查,听取专业医生建议,监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翻倍、黄体酮及早干预。”

2.4 主题4:期望医学支持

2.4.1 多途径专家咨询 访谈发现,受访者对医务处人员专业支持需求迫切,期望医务人员通过专科门诊、网络等途径为再次妊娠提供建议和帮助。P4:“希望医院设立专门的咨询门诊,针对有过不良孕史的女性提供帮助,给一些专业建议,最好能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量身定制备孕或者保胎计划。虽然医院都有产科门诊,但是你们这大医院人特别多,专家都没时间和耐心讲那么细,每次大老远跑一趟就那几分钟。”P7:“我工作性质就没太多时间请假去医院,特别希望你们医院一些好的专家能在网上坐诊,我看网上已经有其他医院这样做了,但是不知名的医院不敢贸然相信。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希望有关部门可以组建正规的就诊网络平台,全国各地的专家可以网络挂号、网络咨询。”

2.4.2 基层医疗服务 部分受访者表示,在怀孕期间频繁到大医院存在很多不便之处,更希望基层医院提高医疗水平,提供高质量服务。P3:“怀孕的时候总有各种问题需要就诊,有问题习惯性去大医院,我们那里的小医院又不敢相信,要是我们那里医院水平高些就好了。”P12:“老家离郑州很远,要是我们县城医院可以安排一些大医院专家坐诊,我肯定选择去老家小医院,来大医院太麻烦,每次还要家人陪我,不然跑来跑去我自己根本不行。”

3 讨论

3.1 育龄期女性胚胎停育后情绪多变,情感支持需求强烈 本研究显示,育龄期女性发生胚胎停育后的情绪表现复杂多变,从激烈逐渐转为平静,无子女孕育者表现更为明显,而这期间情感支持是否充足与心理体验转变密切相关。这与国外一项纵向研究结论基本一致[5],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流产女性情绪强度逐步下降,包括正性和负性心理体验。针对流产女性心理方面,国外学者认为并不是所有女性流产后都会有心理健康问题,毕竟此类研究具有局限性无法开展随机双盲试验,无法明确导致负性心理影响的风险因素,但基本事实是,至少有一些妇女会因为流产经历引起、触发、加剧或复杂化心理问题[6]。国内研究认为,胚胎停育作为一项生活负性事件给育龄期女性造成一定心理伤害,及时干预对促进此类女性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3]。美国一项大样本研究针对流产女性的负性心理研制评估量表,期望帮助评估和解决此类女性特有的心理健康和问题[7]。本研究认为育龄期女性妊娠早期正处于怀孕喜悦中,发生胚胎停育后难以接受事实,心理落差强烈,悲伤之余会陷入反刍思维,将过错归咎于自身,产生内疚自责心理。家人的关心尤其是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可以帮助女性快速接受事实,建立正性心理体验。医护人员应开发利用科学的风险筛查工具及时评估病人情感状态,提供个体化专业支持,消除病人顾虑。

3.2 育龄期女性保健知识和意识缺乏,多元化信息支持成为必须 本研究发现,受访者不受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等限制,普遍对胚胎停育、发生胚胎停育后应对措施、孕前及孕期保健等相关知识缺乏,信息来源途径有限,多来自他人转述或网络的碎片信息,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胚胎停育是妊娠早期常见病多发病,其影响因素包括遗传、感染、免疫、母体内分泌失调、生活方式等[2]。本研究受访者对胚胎停育相关知识仅停留在熬夜、加班、不健康饮食等常识认知,对之后的流产方式及可能的身体伤害表现出明显担忧。研究发现,各种原因考虑流产的妇女非常渴望了解所有可能的并发症,包括罕见的风险等,医生和卫生保健者应尽可能提供准确信息,帮助她们缓解对未知事物的担忧[8]。本研究认为,育龄期女性相关知识的需求应当受到重视,有效便捷的咨询途径应广泛提供。当下育龄期女性多为职业女性,网络是这类人群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国内不少研究提倡开发多元化信息平台,不仅扩大受众,也能极大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现状,例如开发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医疗APP等[9-10]。但研究者也应考虑在网络化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平台也存在弊端,如信息服务内容不规范、科学性和可信度较差,缺乏专业人员在线咨询,医疗机构及相关社会工作者应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3.3 胚胎停育后女性健康信念水平较高,医护人员应充分维护并促进健康行为 本研究发现,受访者在发生胚胎停育的一定时期内对再次妊娠的孕前保健和孕期保健充满信心,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健康信念理论模型[11]。健康信念理论是心理学和行为学结合的产物,衍生于刺激反应理论、价值期望理论和需要动机理论[12]。这部分女性刚刚经历胚胎停育事件刺激,认为不恰当的孕前和孕期保健行为可能会给母婴健康带来威胁,加之对健康受孕的迫切希望,同时治疗过程中受医护人员宣教影响,使其健康信念更为坚定。Kornelia针对流产女性的一项横断面研究中[13],仅有18%的女性因为胎儿缺陷等原因流产后表示不想再怀孕,绝大多数研究对象在经历流产事件后,未来仍然表示计划怀孕。本研究认为,医护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女性此阶段的积极心理,关注其主观内心体验,给予充分的专业支持,加强孕前保健宣教,督促其再次妊娠采取健康行为。现阶段世界各国均在认可孕前保健重要性与可行性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14-15]。我国孕前保健服务尚有待进一步完善[16]。不能依赖简单的医学检查,更应重视健康咨询,注重孕前风险因素筛查及干预,医疗服务人员应遵循医学循证的原则,提供高水平的孕前保健服务,提高并巩固育龄期女性健康信念,促进健康行为。

3.4 优化医疗保健资源整合及配置,充分发挥社会支持作用 本研究发现,受访者对就医的便捷性和就医质量需求迫切,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期望较高,尤其是此类发生胚胎停育后面临再次妊娠的人群,心理上承受着不良孕产史影响,可能会比无不良孕史的育龄期女性更迫切地渴望医学帮助和社会支持。多个医学领域研究均证明充分的社会支持能够提高服务对象健康行为依从性[17-18]。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高的再生育妇女其孕前保健行为实施的水平也较高,反之亦然[11]。当前国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居民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区域、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19]。原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就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等问题,提出各级医疗机构可通过组建联合体、远程医疗、对口支援等方式促进优质健康服务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20-21]。随着两孩政策全面实施,妇幼健康服务优质资源更显紧缺,医护人员以及社会各界应给予多元化支持,帮助更多育龄期女性得到充分的社会支持。

4 结论

胚胎停育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22],本研究通过访谈法,了解育龄期女性在发生胚胎停育后的健康需求体验,从情感、需求、信念、期望等方面提炼出情感逐渐转变、专业信息需求、健康信念重建、医学支持期望4个主题,结果表明育龄期女性发生胚胎停育后健康需求未得到满足,提示医务人员应主动评估,识别其个性化需求,正向引导情感转变,树立积极信念,提供专业支持,帮助此类育龄期女性实现最佳状态下的再次妊娠。同时,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全程优质保健服务体系,开展前瞻性研究,利用信息化实现数据共享,为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以便为生育需求女性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支持。

猜你喜欢
胚胎流产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纷纭旋转之间:新兴技术回应型立法的舆论引导——以胚胎嵌合体为例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Nurr1基因修饰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先兆流产,别害怕
植入前胚胎研究取得新进展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