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活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广州 511495)
当前在全世界范围中,抗菌类药物的滥用情况普遍存在,并且相对比较严重,每年都由于药品使用后出现各种不良反应,造成患者死亡。为了保证抗菌类药物能够真正合理的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专项的整治活动,各个医疗机构在带领下开始实施处方点评工作,提升临床上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抗菌类药物能够更加准确、合理的应用在实际治疗中,有必要对当前出现用药错误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保证能够真正理解处方点评的实际作用。以下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本次以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内,我院开出的2424张处方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所有处方的整理,确认每张处方只对应一例患者,随机的将这些处方进行分组,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每个小组中各自包含121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中患者的包含女性565例,男性647例,年龄从5个月-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6.56±1.66)岁;对照组中存在女624例、男588例,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1周岁,平均为(33.55±1.55)岁。经过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进行对比,发现可对比,无差异,P>0.05。
对照组未实施处方点评。
观察组将病例作为实际依据,开展了具体的点评工作,点评流程为抽取样本、实施点评、整理意见、反馈讨论、落实奖惩。具体内容包括:①制定院内的点评工作机制,按照卫计委下达的相关文件,以本院的实际工作作为依据,制定除了专项整治方案,针对抗菌药的实际点评工作进行规范。同时都建出对应的点评模式,在每个月的15号实施处方抽取和点评工作。此外,需要成立以院长为领导,药学部门、医学部门为主的团队[1]。②正式点评流程为:随机抽取对应的处方进行点评,并且对点评的流程进行合理细化;整理点评过程中,各个部门提出的各项意见;对于出现的各种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具体的研究和讨论,达成一定的思想共识。③最终的奖惩制度制定标准:对于一些经过讨论和研究后,确定为不合格处方,需要对初始点评者给予责任上的认定,与专家点评相结合,利用医院内部制定好的相关规定,将奖惩制度落实在实际中[2]。具体的奖惩内容主要包含:对不合理用药的医师,需要给予药品金额三倍或者以上金额的罚款;如果是住院医师,则需要将包含诊疗小组、主任划分到责任内,实施连带处罚措施,罚款金额与医师相同;针对出现的不合理情况,要在医院内部全网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受到处罚的医生在一年之内不能够参与职称上的评选;情节严重者需要暂停医生工作[3]。
处方点评标准:按照《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抗菌类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和药物的具体使用说明书,作为点评的参考,并且结合专家点评的具体结果,综合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
本次研究使用型号为SPSS 19.0的软件,使用t、χ2对数据进行检验,如果出现P<0.05的情况,说明具备统计学实际分析意义。
如表1,根据分析可以了解到,经过了处方点评工作后,观察组中患者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率、治疗费用、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等各项数据,明显要比对照组更优(P<0.05)。
表1 两组抗菌药实际使用对比
经过对两个组中出现的用药错误类型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观察组的具体错误类型为:药品选择错误(7.65%)、药物剂型选择错误(1.52%)、联合用药出现错误(1.55%)、未按照PK-PD关系对给药方法进行选择(32.88%)、违反分级管理相关规定(36.55%);对照组的错误率,分别为9.95%、3.46%、2.65%、59.68%以及56.77%。通过对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了解到,两个组中都出现了用药错误的情况,但是经过点评后的观察组中,各方面的错误几率,要比对照组明显低(P<0.05)。
当前各个医院中已经积极落实了处方点评相关工作,旨在提升医院的整体用药准确定,保证抗菌类药物不再出现滥用的情况。这不仅是合理规范抗菌类药物使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对控制药物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几率、减少患者治疗的费用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以下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改正措施,内容如下:
从以上的用药错误具体情况分析可以了解到,重点在于没有依据PK-PD关系正确选择用药方法、违反了分级管理规定两个方面。因此,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以下提出了一些关于不同药物在使用方面的相关规定,主要内容有:①针对不同通的药物来说,按照病情发展情况、病情实际需要等内容,需要合理的规定用药方法等内容[4]。如克林霉素为时间依赖性相对比较强的抗菌类药物,对于大部分成年人来说,给药方式为每8~12个小时一次,小儿患者则需要每隔6~8个小时给药一次。或者可以采用持续静脉滴注的形式进行给药,药物浓度需要维持在体外实验的最低抑菌度以上[5]。同时医生可以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按照患者的自身意愿选择给药方式,如可以采用口服的方式进行给药。②在分级管理的方面,医院可以通过对住院医师能够开具的药物进行使用上规定,如规定超级别的药方开具不能够超过一天等。
具体的措施为:①行政干预:需要对现有的工作制度以及相关的规范进行合理完善,将工作落实在实际中,通过定期对药师、临床医生等人员实施法规方面的培训工作,结合病例讨论,提升医生对于在药物使用方面的熟练理解和掌握程度,保证医生能够更加准确的开展工作[6]。②将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整改工作结合在一起,其中事前控制重点需要放在加强对于合理用药的相关宣传工作;事中监督重点需要放在加强药学人员对于处方的实际审核和监督力度,并且加强其在业务方面的学习能力,提升其专业水平,更加有效的开展处方点评工作;事后整改主要是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点评、病例指控、查房等工作,对于出现使用不合理情况要及时的进行上报,并且经过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惩罚措施。同时,针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重复事例,要重点的进行公示,提升医生开具处方的责任心,发挥出处方点评的实际作用[7]。
综上,当前我国医院想要实现合理的使用抗菌类药物,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医师开具处方的准确性,同时也要通过合理有效的处方点评工作,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更加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使患者在正确的药物作用下,获得更好地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