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正”的字义的演变研究

2021-08-10 07:19
散文百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平正许慎两汉

武 萌

兰州交通大学

第一章 “正”的字形演变及辞书释义

一、“正”的字形演变及辞书释义

“正”的读音有两个:

1.zhēng。

《广韵》诸盈切,平清章。耕部。

《汉字字源》中:“正”字上端原为一个方形的城邑,下面是一只脚,正向着它前进。走向城池并非是去游玩,而是有征战讨伐的意味。所以“正”字的本义是“征伐,征戍”的意思。

2.zhèng。

《说文》“正”即“正中,平正,不偏斜”的意思。许慎的解释已经是“正”字的后起义。对于这个字形,学界的解读各抒己见,许慎的《说文解字》的解释可谓一说。如果不溯源甲骨文或者金文形体的话,已经不易看出“正”字初文的构字理据了。

第二章 实词“正”的字义演变

下面将结合语料库、以及《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汉字字源》等书籍、文献中的释义中该义项出现的时间,对其进行梳理。汉字“正”在历史演变中有实词的演变和虚词的演变,本文主要以实词“正”的字义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具体演变如下。

一、先秦两汉时期

1.先秦时期,“正”通“征”,本义征伐、征戍。一般为动词,主要作谓语。有出兵,征讨的意思。例如:①《书·汤誓》: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通“征”时,也有赋税,抽税的意思。

2.“正”字的构字理据为向某一既定方向或目标进发,它的造字本义当为“征伐”,由于后来又为这一意义另造了后起字“征”字,因而“正”字也就舍弃了它的造字本义,而将正中,平正,不偏斜作为它的基本常用义。至于新造字“征”字何时出现的,现今学界仍有许多争议。

因此先秦时期,正中,平正,不偏斜开始成为“正”的基本常用义,即许慎认为“正”的本义。形容词性。

3.“正”字以正中,平正,不偏斜这一基本常用义为繁衍,出现了许多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1)判定事情正确,公正合理时,引申义为合规范、合标准。可指判定某事时无偏见,为形容词。

“正”意思为合规范、合标准时,又可以引申出合乎法度、规律、常情的意思。例如:①《汉书》:刑罚少,则阴阳和,四时正。

根据上面的意思,“正”还可引申义为严肃,严正。例如:①《孙子兵法·九地》: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2)指色和味道时,可以引申没有杂质,纯洁、纯正的意思。例如:①《韩非子·难四》:文王嗜菖蒲葅,非正味也,……所味不必美。

(3)一般指人的行为规范时,引申义为正直,公正。形容词性,修饰人的行为。例如:①《列传·郑孔荀列传》;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正。

由此根据文献观察出,在先秦两汉“正”在演变发展过程中,也可以用来修饰人的品质的意思。即引申出真诚的意思。

4.“正”有善,完善,美好的意思。这个意思往往多用于中国古代男子成年的冠礼。例如:①《仪礼·士丧礼》:决,用正王棘,……纩极二。

5.《说文解字》中,许慎认为“正”的本义为向着城邑前进。若前进的方向不正确,就需要匡正方向,故隐喻为“纠正,改正,匡正”。后又因“正确的方向”指行为方面和思想方面,因此“纠正”义又特指在思想、道德、言论、礼仪等方面,将违反标准的纠正过来。例如:①《荀子·王霸》:礼,之所以正国也。②《论语·学而》:子曰:就有道而正焉。

又衍生出几个引申义:

(1)纠正这个动作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手段来实现,故可引申为止,制止。例如:①《诗·邶风·终风序》: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

(2)又可通过治罪的方式来实现,故引申为治罪。

(3)还可通过治理的方式来实现,故而可以引申为整治、管理、治理。例如:①《礼记·经解》: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

(4)所有“纠正”的手段都需要通过发号施令来得以实施,又可以引申为下令、号令、命令、驱使、吩咐等。例如:①《汉书·燕灵王刘建传》:正其后富无令得近王……。

(5)也可引申出使端正的意思。在这个意思中,“正”通“整”,引申出端正、整饬、整理的意思。例如:①《庄子·让王》:正冠而缨绝。

6.“正”还有决定、决策、断定、决议、定夺、确定等的意思。例如;①《玉篇·正部》:正,定也。

通过上列决定、决策、断定、决议的意思又可以引申为预约、约定的意思。例如:①《公羊传·僖公二十六年》师出不正反,战不正胜也。

7.位置处于中间的事物是最凸显的,一般是最主要和重要的事物,所以“正”可由位置上的正中,处于中间的,抽象引申为主要的,基本的意思。例如:①《韩非子·亡征》:公家……正户贫而寄寓富。

由此又转喻为形容人的地位:

(1)、一个家族中的主体是直接有血缘关系的人,因此根据中国古代分为“嫡”、“庶”之义。例如:①《毅梁传·隐公四年》:诸侯与正而不与贤也。

(2)一家之长,转喻为主体的意思。因此引申为当家之长,地位为主之义。与“支”、“副”相对之义。例如:①《韩非子·亡徵》:正户贫而寄寓富……可亡也。

(3)一国之主。又“君长”之义。例如:①《老子》:清静为天下正。②《书·说明下》:正,君也。

(4)泛指长官。例如:①《尔雅·释诂》:正,伯,长也。

8.“正”,也有“古代数目名”的之义。例如:①《孙子算经》:凡大数之法,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涧日正,万万正曰载。

9.“正”在先秦两汉时期还有“斗建”的之义,即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时辰。

10.“正”在上古时期也有“军队作战使用的常用策略”之义。例如:《孙子·势》: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11.“正”通“证”。

(1)“正”通“证”时有“证明、讲明、阐明、注明、凭证、凭据”之义。例如:①《楚辞·九章》: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2)除了“证明”义,通“证”时,还有“断定、推定、征验、判定、判断”之义。例如:①《荀子·解蔽》:凡人之有鬼也,……疑玄之时正之。

(3)“谏”的意思。例如:①《说文解字》:证:谏也。

12.“正”通“整”。

(1)当“正”通‘整’时,有“整顿、整治、整饬、整理”之义。例如:①《管子·弟子职》:右手执烛,左手正栉。

(2)除了上述“整顿”之义,还有以前旧式的收据在尾数会加一个“整”字或“正”字,表示整数,后面没有余数。

13.当“正”字通“政”时。该字有“政事、政务、政治”之义。例如:①《汉书·陆贾传》:夫秦失其正,诸侯豪杰并起。

14.“正”还通“诚”。表示“诚实”之义。例如:①《论语·述而篇》: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15.“正”还通“姓、姓氏”之义。例如:《国语·鲁语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

16.当“正”发“zhēng”音时,该字通“征”之义,有“征伐,征戍”、“赋税,抽税”的意思,除此之外,还有“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的之义。例如:①《汉书·郊祀志上》:文帝怠于改正朔服色神明之事。

“正”读“zhēng”时,还有“射的,箭靶的中心”之义。例如:①《小尔雅·广器》:射有张布……鹄中者,谓之正。

“正”读“zhēng”时,也有“白昼”之义。例如:①《诗·小雅·斯干》:哙哙其正,哕哕其冥。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实词“正”在这个时期基本延续前朝的基本意义,没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1.大略,大要之义。例如:《广雅·释言》:正,略,要也。

三、唐宋时期

1.在魏晋南北时期,由于“正”是由隶书演变来的,所以“正”在这个时期衍生出“正书或正楷”之义。即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2.根据先秦两汉时期的“使端正”之义,“正”引申出“指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例如:①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南有山,正方有崇,……曰屏山。

四、元明清时期

先秦两汉“正”有“当,当着”的意思,随着朝代更迭,这个引申义衍生出了“正面”之义。与“反面”相对。例如:①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向背》:屋以面南为正向。

第三章 小结

综上所述,围绕《汉字字源》中溯源甲骨文本义“征伐,征戍”,又根据许慎《说文解字》理解的“正”的“正中,平正”本义。中古时期的“正”字产生了演变,由具体演变成了抽象。在接下来的时期中,“正”的诸多语义被时间检验,一部分义项由其他的词代替,逐渐固定为如今的三个常用义项。

猜你喜欢
平正许慎两汉
鼎盛期|两汉
学习书法“分布”三阶段
走进孙过庭书法三段论的世界
两汉名碑注译——鲜于璜碑(一)
许慎文化园简介
赵孟頫平正书风浅析
高句丽与两汉关系研究
许慎德
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的许慎文化研究
遵义县委离退局到平正乡开展抗洪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