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丁娟
(1.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9;2.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全椒县地处安徽省江淮丘陵东部,介于江淮分水岭和滁河之间。全椒古名椒邑,建制于西汉,历史文化深厚,境内古迹众多,民风淳朴,素有“江淮背腹”、“吴楚冲衢”之称。近年来全椒发展迅速,是新滁城副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县,全国十大环保城市之一。到2020年全椒县发展成为城市面积24km、人口22万的新兴的工贸、文化、旅游城市。为了与之配套,并满足人民群众出行便捷的需求,拟在全椒县站前路南,高铁站东侧约1km,建设新的客运及公交枢纽中心。
图1 总体鸟瞰图
图2 沿街透视效果图
项目用地东西长约350m,南北长约187m,占地约6.67hm,基地规整,场地平整,建设条件较好。拟建建筑有客运站、公交换乘中心、检修维修间和站场等,总建筑面积约17000m。
作为新时代的客运及公交枢纽中心,既要体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又要体现现代交通枢纽的地标特征,因此我们提出了“传承历史,魅力新港”的设计理念。传承历史,是指体现全椒以儒林文化为代表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魅力新港,则是体现现代交通综合枢纽整合、高效、便捷的特点和地标性。
①从城市视角,统筹考虑城市交通与内部交通的衔接,促进公铁互补,做到城际客运、城乡公交之间的有机共生和无缝换乘,构建安全高效的旅客运输网。
②结合新时代客运站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做到布局合理、流线清晰,注重空间体验,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旅客关怀,是设计中一个难点。
传统城市汽车客运站以集散为中心,往往边界清晰,忽视与城市空间的交流,缺少容纳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并与城市空间处于一种割裂状态。本次设计中,除了满足后场管理需求的相对封闭外,前站部分尽量开敞,并沿城市道路做了40m退让,设置一系列的广场和景观绿化,不光是为旅客提供休憩观赏的空间,也为周边居民提供室外活动的场所。开放性的特质也促使车站与城市之间的界限愈发的模糊,创造开放、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环境。
过去以集散为中心的汽车客运站设计,往往由于功能设施过于明确而会带来空间的单调感,空间体验不足。如旅客往往需要通过门厅、售票厅、行包托运厅、候车厅、站台等一系列独立单一的空间才能进站上车,空间划分的初衷是好的,可以使流线更加简明清晰,但不免会出现单调感;又如与旅客接触最紧密的候车空间,由于以往的功能布局,候车空间常常呈现单一、封闭的姿态,通常会使旅客产生单调、多虑和紧张感。然而“人们设计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设计的是体验,一种人性的、活生生的、搏动的、重要的体验。”
④综合以上问题,贯穿我们的设计原则,我们选择了功能集约高效、造型简洁大气,但又具有浓郁的传统神韵的建筑形式。
客运站内部主要功能分为对外的旅客服务部分和对内的办公、综合指挥等。对外服务部分主要是面向旅客,设在1层和2层局部。1层北面为主要行进站口,设置安检,综合服务等。南面为候车大厅,设母婴候车室,出站口则位于建筑西侧;自动扶梯直达2层人行天街。2层、3层的主要功能为办公区域,设置各类办公用房、调度用房、多功能厅、活动室、员工餐厅等。
本案仅用地北侧临城市道路,不利于组织各种车流,因此在用地东侧规划可供外部车辆使用的半城市道路,便于将不同车流分开。客运中心大客车进站口位于场地中央,客车出站位于西侧,公交车入站位于场地东侧,公交车出站则位于场地中央,与客车进站共用一个入口,减少道路的开口数量。站前区分设社会车辆停车、出租车上下客区和主要人行广场。通过平面上的流线梳理、归集,并用人行天桥作为立交,避免人流、车流的互相交叉和影响。
③拟建客运及公交枢纽中心,位置显要。如何处理立面造型,做到沿城市界面有良好的立面效果,使其具有城市展示窗口的标志性,而又富有时代气息,是我们在设计中面临的又一问题。
整合是对建筑环境的一种改造、更新和创新,即以创造人们优良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为出发点的一种调整,一种创新的设计和建造。在客运中心内设置部分商业,供客运站和公交站共用。南侧站场区包括停车场、充电区、维修间、检修间等辅助设施。将客运站和公交枢纽的维修区、检修区、充电区和洗车等空间合并共用,避免重复建设和设置,便于资源整合利用。
图3 建筑手法构思分析
(1)在料液碱度为0.4 mol/L、有机相中t-BAMBP体积分数为30%、萃取相比VO/VA=31、洗涤相比VO’/VA’=41、常温萃取3 min的条件下,对含铷萃铯余液进行四级萃取四级洗涤萃取模拟试验,Rb的萃取率达94.6%。
贵州省位地处我国西南,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始终处于落后状态。但是,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贵州省这些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现如今随着出行的极大便捷和交通方式的多样化,过去传统客运站对旅客采用强制管理和疏导的“管理型”手段已不适宜如今社会的变化和快速发展,客运站的运营模式已经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运营模式。这种理念的变化对客运站的平面功能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4)设2个像素点为一组,计算Rx1=rx1+rx2,Rx2=rx3+rx4,…,Rx65=rx129+rx130,以及 Ry1=ry1+ry2,Ry2=ry3+ry4,…,Ry65=ry129+ry130。
因而本次平面设计提出“融合共生”的概念,在既满足功能流线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封闭的空间分隔,更多地采用绿化,镂空隔断和玻璃等来界定空间,赋予空间更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注重空间体验的舒适性和趣味性,打破空间的单调沉闷感。室内设计也是采用白色调辅以木色,在简洁的同时,注入温馨的元素。候车大厅结合镂空吊顶,局部采用屋顶采光,保证空间的开敞和明亮。
城市客运站和公交始发站,作为城市的主要交通枢纽,与城市的大交通紧密相连。设计中,以内外交通衔接为切入点,做到流线合理有序、便捷顺畅,同时,达到客运站的开敞空间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的设计目标。
高校大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和时代发展,具有参与社会建设的强烈愿望。高校思政教育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物的依赖性”和“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解决大学生关于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各种困惑,可以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在功能内容的安排上突出适度复合,在主要空间周边引入辅助空间,比如在候车厅周边设置休息、商业等辅助空间,满足出行群众的多重需求。具体到流线设计上,根据外部流线,合理组织功能分区和内部流线划分。
该项目的性质是城市交通综合枢纽,其立面造型代表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应体现大气向上的时代精神,同时还要兼顾地域传统文化。
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电力负荷预测算法。算法首先基于高斯模型设计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然后采用遗传算法对超参数进行优化。此外,为提高算法效率,算法还将输入数据进行白化和归一化处理。仿真数据显示,与传统神经网络算法和支撑向量机算法相比,该算法收敛快,预测误差小。
本方案的形体总的来说是结合功能,以简洁的体块和轻盈通透的表皮构件来提高建筑的造型美感和艺术品位。主要造型借鉴传统建筑的大屋顶,又加以变化,在保留深远意境的同时,又有时代特征。在屋顶的支撑构件上,对传统斗拱加以提炼和简化,与深远的屋顶造型相得益彰。正立面中央为铝板和玻璃,通过表皮的褶皱,产生光影的曼妙变化,突出视觉焦点。建筑侧面运用一些木格栅,加强传统意象。中西合璧的造型,既有现代建筑细腻、通透的形式,又具有传统建筑庄重、典雅的风骨。独特的造型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城市印记,打造出城市新的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