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帮”工匠的历史传承及特点

2021-08-10 00:49苑文凯于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安徽建筑 2021年7期
关键词:拙政园香山工匠

苑文凯,于琍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1 “香山帮”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香山帮”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江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为建筑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机会。隋唐、五代、宋元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建筑样式、工程做法、建筑材料,其影响范围南至杭州,北及淮安,涵盖了苏、浙、沪、皖、赣等地。《宋史》《元史》《姑苏志》等文献记载了当时的繁华与富丽。

明初实行严格的匠籍制度,匠人子弟只能世代承袭技艺,不得从事其他行业。吴县香山(今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背山面湖,土地少,而人口众多,为匠者,十之八九。很多人自幼便学习斧、刨、凿、锯的使用,经年累月,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因而古籍中有江南巧匠出香山的说法。明之后遂以“香山帮”作为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匠人的称呼。“香山帮”工匠主要从事传统建筑营建,包括木匠、泥瓦匠、石匠、画匠、叠石匠等工种。

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大批江南工匠应征到北京参加新都的迁建工程。至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紫禁城、西苑、北京城、明长陵陆续竣工。这些伟大的建筑,是“香山帮”的第一次亮相。这些工匠中就有杰出的香山匠人蒯祥(公元1399年—公元1481年)。蒯祥与父、祖一同参加了上述工程,并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从一名木工,不断升迁至工部左侍郎,主管全国的营建活动。蒯祥曾先后主持过多项大型工程,包括明景陵、裕陵、北京九门城楼(加建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紫禁城三大殿以及乾清宫和坤宁宫(重建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承天门(重建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等。

明末至清乾隆时期,扬州的片石山房、和园、个园,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无锡寄畅园等,最终成型的。晚清及民国时期无锡宜兴的城隍庙、圣王庙、上海天妃宫等均出自香山工匠之手。

1929年香山匠人姚承祖(公元1866年—公元1938年)根据“香山帮”的传统做法和自身的实践经验撰写了《营造法原》一书。全书共16章,13.5万字,图例128幅,包括木作、石作、装折、地面、墙垣、屋面等营造做法,是对“香山帮”营建方法的总结,也是研究江南传统建筑的重要文献。1959年该书经南京工学院张至刚教授增编,刘敦桢教授校阅,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目前在江南各地,家具制作、装饰装修、景观营建等行业的从业者,仍以“香山帮”的传人自居。“香山帮”已经成为质量与品质的象征,烙印在工匠的心中。

2 “香山帮”尽善尽美的营建技术

“香山帮”扎根江南,其作品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可谓巧夺天工,异彩纷呈。这些园林的主人多是文人雅士,工匠要根据其奇思妙想,落实设计方案,之后还要对工程做出预算,继而组织和管理整个施工过程,对于关键性施工环节,往往还要亲自动手操作,直到竣工。因此作为一名成熟的“香山帮”工匠绝非易事,而是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拙政园堪称“香山帮”的巅峰之作,是中外园林艺术设计者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拙政园初建于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吴门学派大家文徵明设计,造园的总体思想是天人合一、师法自然、以小见大、意境深远。该地原本池塘环绕,参差交错,稍加疏浚后,再植以林木,堆土叠石成山,使园内景色异常丰富。远香堂是拙政园中部的中心建筑,为单檐歇山式,面阔三间,内部高大宽敞,通透无柱,四面设落地明罩,打开后景色皆入,美不胜收。远香堂的四周设有圆柱围廊,莲花覆盆式青石柱础,古拙典雅(如图1、图2所示)。远香堂周围环绕着倚玉轩、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等众多景观,形成了丰富的层次,使人临水眺山,在尺寸之间感受到气象万千。

图1 远香堂外部

图2 远香堂内景

拙政园的木雕、砖雕、石雕均有细致入微的表现。以木雕为例,首先是选材十分严格,常用杉木、银杏、香樟、楠木等,不能有开裂、变形、霉变等情况,受力部位要有适宜的强度和韧性。其次是雕刻的图案生动、丰富,与构件的形状、受力、整体环境相协调,有深远的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此外还要考虑木雕的牢固性、耐久性,防止因日后的风雨侵蚀而损坏。雕刻的手法又有隐雕、线雕、平雕、浮雕、镂雕、透雕、圆雕等类型。

拙政园中部的玲珑馆(如图3所示),坐东朝西,门板采用浅浮雕,以梅、兰、竹、菊等各色植物为主题,配有石榴、牡丹、寿桃、葫芦等各种吉祥图案。每件作品的寓意十分丰富,有吉祥如意、福寿长存之意。图案参差错落,脉络清晰,层次感和立体感都很强,整体效果惟妙惟肖、精美绝伦,堪称“香山帮”木雕艺术的代表作。

图3 玲珑馆内景

拙政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由于其精致的工艺和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香山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1 爱岗敬业的传统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人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礼记·大学》中记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一种境界、责任、能力。因此使得工匠胸怀天下,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够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的职责,并不断寻找自己不足,持续提升、完善其技艺,最终趋于完美。

3.2 工程质量工匠负责的制度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将工匠的名字刻在其所作的器物上,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要严厉追究其责任的制度。秦陵的砖瓦、石料、兵器、宫廷用品上,至今还能看到建造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名字。《唐六典》和《唐律疏议》规定工程质量不合格,除赔偿外,责任人还要被处以笞杖、流放、徒刑,甚至斩首等不同的刑罚。《宋刑统》和明清律例也做了类似的规定。正是在这种异常严格的制度下,工匠牢固地树立了质量重于生命的意识,毫不动摇。

以江南工匠为主建造的南京明城墙(如图4、图5所示),建成于洪武元年(公元1386年),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南京地处江南,地基松软潮湿,墙身很容易风化、粉化,而且在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争、清末战争、抗日战争等严重的破坏之后,依旧完好,足以说明当初的工程质量十分过硬。

图4 南京明城墙

图5 城墙细部

4 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计划在博物馆二层建设一座明式风格的展厅用于陈列中国明代文物。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及苏州园林管理处专家组成的设计团队,以网师园殿春簃为蓝本设计的明式庭院方案中标,被命名为“明轩”(如图6、图7、图8所示)。1978年12月双方签订合同,建筑所需砖、瓦、木构件均在中国生产,之后再运到美国拼装。苏州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此还专门恢复了陆慕御窑的传统烧制工艺。1980年1月,苏州市园林修建队的工作人员和民间能工巧匠,共二十七人赴美施工。

图6 明轩庭院

图7 明轩太湖石

图8 明轩半亭

“明轩”总面积约460m²,是一座具有浓郁中式风格的庭院,由门厅、门廊、曲廊、檐廊、半亭、围墙围合而成。入口处悬挂的牌匾上题有“探幽”二字,之后的曲廊丰富了空间层次,有曲径通幽之意。曲廊对面靠近墙面处是一座半亭,周围围绕着太湖石,并植以梅、枫、竹、牡丹、芭蕉等中国传统花卉。

美方对于“明轩”的工程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1980年5月30日正式通过竣工验收,从此开启了中国传统园林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口的先河。目前苏州企业在温哥华、伦敦、慕尼黑、札幌、悉尼等城市相继建设了大量中国传统园林,将“香山帮”的风韵带到了全世界。

5 启示

工业革命后,欧美各国的工业蓬勃发展,创造出许多世界一流的产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努力追赶,目前在很多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不少行业甚至处于领先地位。人类未来面临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香山帮”作为我国杰出的工匠群体,有着精湛的技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技能人才,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猜你喜欢
拙政园香山工匠
北京香山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游香山
苏州拙政园历史沿革与分期考据
工匠神形
苏州—拙政园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书 画
荷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