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梅 崔婷 张智超 侯会玲
摘 要:目的 分析与研究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使用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90例,参照组使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观察组选择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出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改变情况要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应用到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之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并发症发生概率大大降低,血糖指标恢复情况理想,因此,值得应用到糖尿病的临床护理之中。
关键词: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110-03
糖尿病的病程比较长,且长期高血糖极易引发各类并发症。据相关研究表明,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病因与用药相对复杂,导致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难度升级,对此,医务人员应强化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点进行积极的普及,旨在控制血糖,这对于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1]。若医护人员缺乏专业的科学知识与经验,其未经过专业化的培训,也就无法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基本需求,且通过护理之后还容易引发各种安全隐患[2]。因此,将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应用到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是正确之选。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80例,对其实施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开展临床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回顾性结果展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使用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90例。此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参照组90例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是(62.8±8.7)岁。而观察组90例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是(63.2±8.5)岁。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的分析与对比,数据差异比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降糖治疗,均选择优降糖进行治疗,2.5mg/片,每次1.25~2.5mg,每天1~3次,于餐前30min口服。
参照组开展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需要遵医嘱来指导患者用药与相关的护理操作。
观察组则要给予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予以护理,其具体执行措施展示如下:
1.2.1 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
医院护理部开展直接性的管理,组建糖尿病专科小组,并设立组长、副组长与联络护士等相关职位。副组长主要负责相关的管理工作,合理安排组员培训工作,等到培训完毕后要定期组织相关的考核,等到考核通过之后即可让组员上岗,强调对整个培训计划的改进与完善,从而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1.2.2 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
管理工作主要划分为系统培训与工作督导。通常情况下,培训被设计成每个月2次,每次培训的持续时间为2h,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如饮食、用药、并发症与运动等相关内容。理论培训与药理学、病理学存在关联,主要是由院外的专家与院内的专科医生开设相关的讲座,还要提供相关的资料与宣传手册,以供护士进行阅读。同时,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对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与模拟护理的相关技能进行培训,在管理患者时,应由联络护士进行旁听,主要是学习相关的实践和知识。此外,科学计划理论考核的具体日期,选择医院自制的问卷来考核联络护士的理论知识点,联络护士则要深入到医院病房内,积极学习相关的操作技术,专科护士每个月都要指导联络护士来学习糖尿病患者的相關教育工作,严格检查护理质量。还要安排问卷调查,定期举办相关的病例研讨会,科学分析各种疑难问题。
1.2.3 科学制定护理方案
联络护士在参与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相关培训之后,应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相关的教育与管理,全面监查各种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联络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要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经过相关的健康宣教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认知,还要配合一定的护理计划,采取一对一宣讲模式。出院时,应为患者制订科学的院外计划,也要做好出院之后的随访工作。秘书或副组长每个季度都要对联络护士的基本情况进行考核,当联络护士遇到疑难问题时需要填写一定的会诊单,专科护士在接收护诊单之后,组员需要对患者展开会诊,小组成员应具备足够的会诊意识,可通过小组开会讨论的方法来制定科学的护理与健康教育计划。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进行记录和分析。
我院需要统一向患者发放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划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3个等级,采取不记名评分模式,分值越高,护理满意度就越高。>80分是非常满意,<60分是不满意,剩余为基本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常见的并发症有头晕、浑身乏力、视力模糊等。并发症发生率=(头晕+浑身乏力+视力模糊)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急诊诊断记录所得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将P<0.05 差异记为统计学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2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要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对比
参照组90例中有12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3.33%;而观察组则有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1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要明显低于参照组,安全而高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餐后2h、空腹血糖指标差异很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完成后,观察组患者餐后2h、空腹血糖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专科小组成立能够提升糖尿病的护理水平,以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糖尿病患者获取糖尿病相关知识点的相关渠道主要来自于护理人员,而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学科比較多,因此,联络护士在引导与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点时,会涉及到药物、饮食等多种学科,其对联络护士的基本要求更高[3]。开展健康教育时,应根据患者的基本需求、个人特点与疾病情况来调整教育方案,打造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防止护理干预偏离了整个计划,可组建专科小组进行讨论,科学调整方案,以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4]。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相对片面,未对患者开展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无法拉近护患间的关系,会让患者内心产生强烈的焦虑感与恐惧感,不良情绪无法释放,也无法掌握合理的发泄方法,这样不利于病情治疗与护理[5]。对此,为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别生理、心理、环境等角度出发,成立专业化的糖尿病专科小组,其护理的专业性更强,可从专业性的角度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与生活习惯,结合不同的糖尿病患者设定专属的护理方案,以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若想充分了解糖尿病专科小组对糖尿病护理的价值意义,我们必须对其实际护理效果进行探究。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我院180例糖尿病患者,将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应用到全院高血糖患者护理管理之中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的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血糖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方面均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践表明,对全院的高血糖患者应用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安全而高效,因此,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李秀民,张琪,赵雪.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9):166+185.
[2]谢婷婷,黄敏敏.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4):210-211.
[3]邵春霞.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8):78+80.
[4]肖莉.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非内分泌专科开展高血糖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6):146+148.
[5]陈丽丽,张岩岩.观察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效果[J].名医,2020,05(11):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