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京韵咏叹《粉墨春秋》

2021-08-09 03:24付翠屏韩赋雯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

付翠屏 韩赋雯

【摘要】《粉墨春秋》作为极具魅力的京剧风格民族声乐作品,作品的曲式结构、调式旋律、演唱技巧、演唱风格,都融入了京剧音乐元素,为作品增添了新的韵致,展现了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当代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京剧民族声乐;《粉墨春秋》;歌唱技巧;演唱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0-145-03

【本文著录格式】付翠屏,韩赋雯. 京腔京韵咏叹《粉墨春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10):145-14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文旅厅艺术规划课题资助项目“京剧歌唱技巧在高师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项目编号:2016A016)

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也叫“戏歌”或“京歌”,是指借鉴京剧音乐元素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粉墨春秋》是近几年非常优秀的京剧风格民族声乐作品之一,是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华晋歌舞团原创的古典舞剧《粉墨春秋》的片尾曲,由微尘作词,方鸣作曲,首唱谭晶。全曲以戏曲音乐为基础,融合京剧、山西地方戏曲音乐元素创作而成,采用现代交响乐的演奏形式,使作品既有民族的风格,又有现代的色彩。舞剧讲述了民国初期,山西一个梨园戏班的弟子历经磨难,仍对戏曲人生不懈追求,最终成就大业的感人故事。片尾曲《粉墨春秋》是点睛之笔,对整个作品起到了升华的作用。歌曲以民族唱法为基础,融合了京剧的润腔特点和山西地方戏曲及民歌小调的演唱特点,时而轻柔如水,时而激越澎湃,唱出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感叹。

一、音乐分析

本文分析的是钢琴伴奏版的歌曲《粉墨春秋》。这首歌采用单二部曲式,借鉴了传统戏曲音乐的曲式结构,运用了京剧西皮腔的元素创作而成。歌曲A段抒情婉转的段落,采用B 徵调式,由带有延展型的起承转合四句构成。四句在旋律上采用了戏曲的唱腔特点,落音分别是徵、商、宫、徵,与歌词的内容色彩和谐统一。 5小节的前奏由弱开始,大幕徐徐拉开,故事娓娓道来。A、B段中间加了个9小节的连接部,把舞台上波澜壮阔、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B段是跌宕起伏的乐段,采用E 宫调式。第一乐句感叹“人生如戏,唱不完的故事”。第二乐句“戏如人生,道不尽的风流”是第一乐句的情感递进,旋律也是第一乐句的合头变尾,由商音变为徵音,色彩变得柔和。第三乐句“恩恩怨怨真善美丑,生生死死爱恨情仇”,节奏紧缩,层层递进,随后推着情绪再次从B段开始处反复。接下来是第三乐句的扩展变化,旋律变得低回婉转,为最后一句做了起跳前的预备。“锣鼓敲响”四个字重复了四次,旋律不断上行模进,最后一次重复时,节奏先是扩展,然后逐渐加密,情感一步步升高,最后在波澜壮阔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二、歌唱技巧

(一)咬字吐字与京剧的结合

我国戏曲音乐一直讲究字正腔圆、依字行腔,尤其是京剧,在演唱中字不仅要“正”,还要用不同的咬字、吐字方法表达不同的情感。京剧演唱特别讲究字的五音四呼,五音是指“唇、齿、喉、舌、牙”五个声母发声的着力部位。四呼是指开、齐、撮、合四种韵母发音的口形状态。如“人生如戏,唱不完的故事”的“如”字和“故”字,都是合口呼的字,演唱时拢唇开喉立咽壁,声音进入通道,混合共鸣使音色柔和含蓄,就如百味人生,尽在不言中。

京剧还特别讲究收声归韵,十三辙中的辙指的就是字的韵母。在歌曲开始的第一句“台前幕后”中的“台”字要收声到“i”母音,“前”是言前辙,演唱时先要咬住声母“q“,然后如枣核状自然过渡到“i-an”韵母来行腔。又如“秋”字是由求辙,演唱时要准确的从声母“q”过渡到母音“i-ou”来咬字吐字。《粉墨春秋》这首歌是由求辙韵脚的歌曲,例如后、丑、秋、袖、眸、首、流、仇、头等字,演唱时要注意口不能撮太小,否则就变成u母音了,“i-ou”母音口型略大略松。演唱由求辙时还要抬起软腭,竖起咽壁,打开腔体,气息沉在腰部,微收丹田将韵母经过共鸣腔的混合共振送出去。归韵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声乐演唱的字正腔圆,演唱《粉墨春秋》这个作品时要做到字字清晰、声声饱满,行腔婉转,才能在抑扬顿挫间尽显京腔京韵。

此外,还要注意咬字的力度,要有喷口。如“世”“拜”“休”“事”“丑”“头”等字,字头稍加阻碍,出字就很有力度,不但可以夸大情緒、渲染气氛。另外,这首作品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戏曲演唱“善过度”的特点,不但要注意每个字的字头、韵腹、韵尾如枣核般的圆滑过渡,还要注意字与字的连贯衔接,做到“累累乎端如贯珠”。

(二)京剧润腔技巧的运用

“筐格在曲,色泽在润”,润腔是歌唱者二度创作的主要手段。我国著名的音乐学家董维松认为:“润腔,是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家们,在他们演唱或演奏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的乐曲(唱腔)时,对它进行各种可能的润色和装饰,使之成为具有立体感强、色彩丰满、风格独特、韵味浓郁的完美的艺术作品。”可见要想把谱子上的音符唱活,还要给声音加以润饰增添色彩。京剧润腔的形式多样,主要有上下倚音、复倚音、波音、颤音、滑音、顿音、连音、擞音(频率较快、非常短暂的装饰音)等方法。在歌曲《粉墨春秋》中主要用了倚音、波音和颤音三种润腔方式。

1.倚音在歌曲《粉墨春秋》中的运用

倚音是指主要音前后的装饰音,它有单复、前后、上下之分,是京剧中常用的润腔方法。倚音的特点是灵活、轻巧,一带而过,不能喧宾夺主。每个汉字包括声韵调,正确的使用倚音,不仅使声音婉转动听,还可以规范字的声调,起到正字的作用。《粉墨春秋》中多处出现倚音,如台、后、戏、外、秋、眸、休、完、事、流、仇、头等字,用的都是前、上下倚音,这样就准确唱出了字的声调,避免倒字,做到了演唱上的“字正”。旦、丑、世、死、起、响这几个字还运用了复倚音,好像声音在心里打了个转转,听起来感情更有浓度,更能让听众产生共鸣。倚音的使用不但使字调正了,腔调也圆了,还使得歌曲京味十足。

2.波音在歌曲《粉墨春秋》中的运用

波音是指主音与它上方或下方相邻的音快速波动的润腔技巧,波音使旋律委婉动听,更加灵动。波音有上下之分。在歌曲中有7处使用了上波音记号。如歌中“幕”“末”“叩”“戏”“生”“曲”字上都有波音记号,在演唱中,是在咬完字头,吐字的韵母时完成波音技巧的。

3.颤音在歌曲《粉墨春秋》中的运用

颤音指主音与它上方或下方相邻的音,连续交替地形成波浪形的颤动构成的润腔技巧。京剧的颤音是波浪式的,波峰之间距离不能太近,频率也不能太快。颤动的两音之间有时是半音,有时是全音,也有小三度的。比如“生旦净末丑”的“丑”字,“粉墨春秋”的“秋”字,还有“戏、事、生、流”这些字的行腔,颤音都要慢且宽,有种摇着扇子,品茶玩味,娓娓道来的味道。

(三)京剧用气、用声技巧的运用

演唱《粉墨春秋》这首歌,要注意声音的收放、吞吐、明暗等音色的变化,还要有强弱、徐急等力度、速度的变化,才能使歌唱更吸引人更有感染力。戏曲演唱的发声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如立音、水音、膛音、脑后摘音等,在演唱时要结合京剧中的多种用声方法,使声音在统一的前提下,根据作品需要而变化。

A段第一句声音要有所控制,接着随着旋律的上升,力度增加,声音也由远及近,把京剧不同行当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第三句和第四句再加上模进重复的“一生一世”,共包括14个“i”母音,“i”母音是窄母音,声音易集中,但不容易唱响,要在气息稳定状态下,借鉴京剧“脑后摘音”的方法,贴住咽壁使声音获得头腔共鸣,音量不但可以扩大,也容易传远,音色也更内含锋芒。“一生一世”的“世”字,运用京剧的拖腔和花脸演唱的特点,字头要有喷口,运用京剧“立音”的方法,使声音从高往下,酣畅淋漓,将激越的情绪抛洒出来。

接下来B段,“人生如戏”的“生”字,“eng”韵母要抬起软腭,最后还要抵腭穿鼻在高位置上归韵。“戏”字、“故事”的“事”字,窄母音要宽着唱,气息往下沉,保持共鸣通道,使声音明亮、集中,且富有弹性。 “道不尽的风流”的“的”字,要唱成“di”,闭口音“i”更能让声音贴住咽壁,更集中更有穿透力,做到“腔圆”。

好的声音需要正确呼吸的支持和控制。京剧讲究气沉丹田,常用提气、偷气、揉气、连气、停气、歇气等各种用气技巧。歌曲开头第一句的“丑”字,后面有个八分休止符,但是在演唱时不要换气,只是稍作停留,气既不出也不进,这就是停气用法,此处的休止像美术中的留白一样,“此时无声胜有声”,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还有“一跪”的 “一”字后面的十六分休止符,也是停气用法,要把它唱成声断气不断,这样抓住观众的神,舞台上跪拜叩首的情形就跃然眼前,栩栩如生了。

最后一句“锣鼓敲响又开头”中的“鼓”字唱完u韵母,把气全部叹出,然后深吸一口气为下文的行腔做好准备。“响”字拖住“ang”母音,开头旋律先是波浪状的,此时要沉住气闷住劲,音量不易过大,高位置哼唱就可以。接下来旋律在与上方小三度音的来回往复中,节奏逐渐趋紧,气息压力和流速也逐渐加大加快,随后一个小擞音,快速下行至宫音,干净利落地归到江阳辙上。最后再稳稳地吸好气,掷地有声地唱出“又开头”三个字,“开”字要运用梆子腔尾音挑腔的唱法,酣畅洒脱、热情激扬地结束全曲。

三、演唱风格

(一)京剧行腔特点的运用

京剧行腔时,如没有特殊要求和处理,音与音之间是圆滑渐进的,而不是阶梯棱角分明的行腔。在歌曲演唱中,要注意字与字、音与音之间行腔的圆滑渐进的特点,才能体现出京腔京韵的风格。

一字多音,字领声随是京剧的最典型的行腔特点。一字多音、一唱三叹的拖腔,可以充分感受到京剧的韵味,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在歌曲《粉墨春秋》中出现了很多拖腔,如 “一生一世”的“世”字,拖了六个小节共12 拍,而且到后面一连串的十六分音符和不断模进上行,气息不断加强,声响不断攀升,把歌曲的情绪推向了第一个高潮。另外,在曲子的最后“锣鼓敲响又开头”的“响”字,拖了7拍,演唱时,把字头、字腹和字尾切成x-i-ang三部分圆滑地唱,开始慢起,接着渐快渐强,颤音的频率也由慢渐快,随后干净利落地收在宫音上,为最后的点题做足了铺垫。而最后三个字“又开头”的“头”拖了3小节共9拍,恢弘大气,荡气回肠,在高潮中结束全曲。

(二)京剧板眼、松紧、劲头等特点的运用

京剧的板眼不同于唱歌的节拍强弱。在行腔咬字的力度上有时不受板眼的约束,甚至眼上的字唱的比板还要强,根据作品情感的需要而有所变化。如“戏里戏外”的“外”字,本来在眼上,但却因为一个切分节奏,打破强弱关系,唱得比板上的“戏”字还强。附点一般说来是延长它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但在京剧中,附点可以根据情感的需要,时值可长可短,这就是京剧中节奏的松紧。如歌曲《粉墨春秋》中“一喜一悲”中的第一个“一”字是由附点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构成,而演唱时要把前面八分音符的时值唱得长一点,后面的本应弱唱的十六分音符却因为感情的需要,变得短而强,且甩着腔、带着劲头唱,突出强调悲喜的感情浓度,这就是京剧常讲的劲头。

(三)京剧表演特点的运用

演唱《粉墨春秋》时,要准确把握风格,并融入京剧表演的元素,才会更加形象生动。如唱“抖袖”时加入京剧的抖水袖的动作,“叩首”时加入抱拳的手势。整个表演要有京剧演员的功架,肩肘腕手呈曲线,像京剧拉山膀的动作一样,眼随手走。手眼身法步要协调,共同为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服务。另外演唱者在表演的过程中,每一個动作都要和音乐相配合,在节奏、气口的“节骨眼”上,给伴奏“肩膀头”,如第一段最后“休”字,配合声音力度和肢体动作,加之钢琴伴奏的配合,更有劲头更叫好。此外,在演唱这个歌曲时,眼神也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京剧演员的眼睛特有神,夸张且带有舞台表演的程式化。眼神是内心世界的外化,通过眼神的传递,把演唱者内在的风度韵致、情感意向展现给观众。《粉墨春秋》通过多种戏曲元素的融入,使舞台表演更加生动完美。

四、结语

京腔京韵是京剧风格民族声乐作品追求的独特“韵味”。“韵味”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审美体验,它是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一种默契,欣赏者可以从演唱者的声韵中体会到意味,获得美感。在演唱《粉墨春秋》这首歌曲时,把歌唱的技巧融入到作品演唱风格中,综合的运用京剧表演手段,唱出萦绕在音符之上的神韵,进而将歌唱的艺术品格升华,这是歌唱者不断追求的最高境界。

京剧风格民族声乐作品对京剧咬字吐字、润腔、用气、用声以及演唱风格等方面的借鉴和运用,是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又一亮点。

参考文献:

[1] 卢文勤.京剧声乐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2] 于会泳.腔词关系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3] 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5.[4] 董维松.“论润腔”[J].中国音乐,2004(4):62-74.

[5] 吴燕、李世军.京剧腔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融汇贯通—以歌曲《粉墨春秋》为例 [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129-133.

[6] 杨冰洁.对《粉墨春秋》中京剧元素声腔与表演的探究[J].戏剧之家,2020(21):79-80.

[7] 王晓荧.现代民族声乐对传统京剧元素的借鉴[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7.

作者简介:付翠屏(1970-),辽宁岫岩,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声乐、戏曲演唱;韩赋雯(2001-),女,山东蓬莱,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
山东民歌中的演唱风格和传承发展
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的演唱风格研究
刍议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
南昌采茶戏的演唱风格与唱腔特色研究
浅谈东北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谈中国民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芭托莉的演唱风格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