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民办高校教育类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及发展对策

2021-08-09 06:25魏晶
艺术评鉴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民办高校一带一路

魏晶

摘要: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涉及德育和科学文化素质两方面。美术素养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民办高校教育类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是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校教育类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现状及问题,提出强化教育类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美术素养  教育类专业  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J20-05

一、概念界定

(一)艺术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产品,其通过影响人的意识潜移默化的作用于社会,可以对人的道德、情感、思想等产生影响。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电影、书法、摄影、雕塑、建筑、文学、曲艺、电子游戏等。

(二)美术素养

艺术素养指人对艺术的感受、理解、想象、体验、评价的能力,是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具备艺术素养主要是具备艺术的基础知识与审美能力,它就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于“美术素养”概念的界定为:“是指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之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

(三)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历史积淀厚重,文化资源丰富。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陕西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二、教育类专业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国教育大会进一步完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实施素质教育”到“发展素质教育”,这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上的重大变化,也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教育的一项中心工作。素质教育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美术教育作为实施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高校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艺术作品、艺术活动,使学生理解艺术作品内在深层次的含义,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清晰的认识。在美术作品中,蕴含着关于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以及体验艺术活动,使学生能够发现这些内在美,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的途径之一,审美认知能力是指通过艺术实践活动,让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人生、社会和自然,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美术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意趣,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理解、创造,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美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多体验不同的艺术活动,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所传达出的理念,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积极参与到美术教育的活动当中去体验。

(三)使学生更富有创造力

艺术思维作为看世界的一种方式,不同于哲学思维,艺术思维更侧重于感性,其元素是直覺、情感、形象等非理性的。美术教育可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美感。富有创造力是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由其美感经验获得创造力,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艺术是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状态,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出具有特色的艺术家,关键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唤醒孩子心中对美的感受,用艺术思维来看世界。

三、民办高校教育类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现状及问题

民办高校教育类学生美术素养的现状,我们在s高校大一至大四年级共一千余人中,选取部分学生,对他们进行美术素养的抽样调查,并结合其在美术课堂中的表现,我们得出民办高校教育类学生美术素养的现状及问题表现为:

(一)美术理论知识和技法基础薄弱

美术基础理论,以美术欣赏、创作、美术作品、美术家等为研究对象。教育类专业的学生不是通过艺术考试进入大学的,与美术专业的学生不同。大部分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训练,有少部分同学并没有参加过任何艺术兴趣班,学生美术素养偏低。对于基本的中外美术史论了解较浅,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活动的基础,要想完成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首先应该具备观察能力,要观察物体的基本特征,如物体的大小、高低、宽窄等。接下来需要具备造型能力,造型能力偏重于表达,即将所观察到的事物特点用画笔勾勒出来,比如物体的透视、明暗关系等。训练造型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是素描,速写是素描的一种形式。对于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可通过速写来提升造型能力。速写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可以表现出绘画者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事物的感受,可以记录生活中转瞬即逝的场景,为之后的美术创作积累素材。

(二)对美术的认识较片面

认为美术仅仅只是“画画”,其实由于教育类专业的特殊性,除了画画之外,美术课所涉及的内容还包括纸艺、布艺、粘土、综合材料等。学生不仅仅要了解基本的材料,还要具备观察、想象、设计等多方面组成的美术素养。教育类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的师资储备力量,应该认识到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写写画画,更要认识到美术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将自身对于世界、社会的理解表达出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素养,提升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同时通过绘画还可以及时发现儿童情绪的变化,如果绘画的线条混乱、重叠,颜色呈暗黑系,表明其目前情绪不佳。如果绘画的线条柔和,色彩亮丽,表明其目前情绪良好。儿童从最简单的线条涂鸦开始,就融入了自己的思想,从最初漫无目的的无心之举到有设计的图案,其创造力也在不断发挥。

四、民办高校教育类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美术素养重视程度不足

应试教育作为我国的主流教育体制,高中学习主要以文化课为主,学校对于美术课不太重视。部分学校将美术课当作课外活动课,美术课可上可不上,致使学生对于美术课有认识误区,仅仅将美术课当作休闲娱乐的课程。在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上,不能引起学校领导和学生的重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美术基本功,造型能力是美术活动的基础,以致使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对美术的基本技法了解较少。

(二)高中美术教学模式单一

在高中美术教育阶段,学生的美术素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美术功底。作为美术教师,其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师,美术教师所需具备的综合素养包括文学素养、书法素养、绘画素养等。在我国中学美术教师的师资结构中,尤其在偏远地区,全校美术师资数量较少,加上部分学校美术教师是兼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美术教学的质量。由于教师美术课教学模式单一,部分学校的学生只知道美术中所涉及的画画一种形式,而忽略了设计、雕刻、手工等多种形式。美术教师在掌握自己专业最基本的技法技能之外,还需将文学、书法、设计等素养集于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在美术领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五、提升教育类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策略

(一)重视美术理论知识

画家陆俨少曾说过“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他将读书、绘画、书法联系在一起,强调要重视绘画之外的功夫,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法。因为读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而品质又会反映到艺术作品当中。一幅作品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人对于艺术的感知、感受、理解,正如我们经常提到的“书卷气”,就是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作品中的书卷气得益于平时读书的积累。如果仅仅只重视艺术作品技法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读书,那么就会成为“画匠”。有思想、有内涵的画家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才能将自身对于世界的认识、见解、反思用画笔表现出来。正如宋代书画家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学不足,终不能妙”。“识浅”指的是修养,“学不足”指的是学问,知识、学问影响着书法家的艺术作品。当代画家张大千曾说过:“如果希望成为一个画家,诗、书、画、印务必样样精通”。我们要重视美术理论知识,如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艺术概论等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教育类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但仅仅停留在表面,对其内在含义没有深刻的理解,有时仅仅是对于图像的临摹,没有了解图像背后的深刻内涵,会使艺术作品流于表面。虽然教育类专业不是培养艺术家,但教育类学生作为未来基础教育工作的师资储备力量,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在教育类专业美术课程设置中,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在课程中讲授最基本的美术理论知识。

(二)素描训练

素描是美术的基础,也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在教育类美术课程中,将素描作为基本功的训练手段,可以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构图能力、观察能力。画素描的第一步是观察,通过观察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耐心。通过对几何体的观察,可以了解物体的光影、透视关系,进而锻炼学生的空间感。素描关系其实就是研究物体在光源下所产生的黑白灰等明暗变化。练习素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明暗素描,明暗素描是通过光与影在物体上的变化,体现对象丰富的明暗层次。另一种是结构素描,结构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素描是一种工具简单、表现丰富的造型形式,它可以完成从初级到高级的造型学习任务。在中小学会涉及到用线条制作板报、描绘几何图形等,这些与素描有很大的关系。幼儿园、中小学美术活动会涉及到简单的线條组合、图画辨识等,以及对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的辨识,在素描活动教学中,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有助于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我们在教育类专业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素描更深层次的作用,使素描能更好的在教育类专业中发挥作用。

(三)融入传统手工制作

传统手工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民办高校教育类专业美术课程中,可以加入手工制作环节,比如剪纸、折纸、超轻粘土、绳编、布艺、废旧材料等。将中国传统的手工艺融合到课程教学中,手工制作因材料的多样性,成为幼儿园、中小学进行美术作品创造的有效途径。在进行手工制作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手脑并用、手眼协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制作过程中调动了感官活动,如左右手、手与脑的协调等,也有利于学生意志力、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将传统手工艺加入教育学专业的美术课程中,可以构建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形式。

(四)参观及举办美术展览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起正确的审美观,应积极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从中感受到艺术作品的内在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除此之外,教育类专业学生可以在学期末举办美术结业展览,此举对学生也是一种鼓励与支持,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六、结语

民办高校教育类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通过美术理论知识、素描、手工制作等方面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为之后的工作储备力量。民办高校应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艺术创造力,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程明太.美术教育学画[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9.

[2]赵洪恩,辛鹤江.艺术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刘建东.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7(02).

[4]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吴爽.幼儿教师艺术素养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以重庆市幼儿教师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23):58-59.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民办高校一带一路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交互智能平板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创新美术课堂?体验学习乐趣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