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清 孙荣军
摘 要:对某纯电动公交的电池舱开展仿真计算,结合空气动力学的相关模型,分析电池布局及舱门格栅的合理性,并提出整车电池舱的整改方案。
关键词:纯电动公交 电池舱 格栅 仿真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Battery Compartment of a Pure Electric Bus
Chen Huiqing,Sun Rongjun
Abstract:The article carries out simulation calculation on the battery compartment of a pure electric bus, and analyz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battery layout and door grille combined with related aerodynamic models, and proposes a rectification plan for the battery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Key words:pure electric bus, battery compartment, grille, simulation
随着纯电动公交的发展,电池舱散热问题越发突出;其中动力电池的布置、电池舱格栅开口方向和数量是影响散热的主要因素。为此本项目选取10.5米纯电动公交作为建模车型(如图1)。
1 高温高速环境下的侧舱及后舱散热情况
本项目首先完整的还原全车模型,并进行网格化,网格总数高达3500万左右。之后借助Fluent仿真软件开展计算工作。边界条件如下:
(1)车辆行驶速度为50km/h,环境温度为35℃。(2)PACK箱入口风速为0.5m/s,PACK箱内电池为均匀发热体,电池壁面温度为45℃。(3)电池舱的壁面、PACK 箱的壁面为绝热壁。
不考虑PACK箱连接线和支架对气流组织的影响。
整车电池舱的温度分布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侧舱的前后端温度都比较高,后仓的前端温度明显高于后端;后舱临近格栅处的温度低于侧舱临近格栅处的温度。
1.1 侧舱的温度、压力和速度矢量图
侧舱采用竖直格栅,侧舱的速度矢量图与温度分布三维图以及俯视图(见图3)。
侧舱的进风方式遵循后进前出的规则。左侧舱中的后两节PACK箱排布方式。
和右侧舱后一节PACK箱排布方式不利于两个电池舱的散热。靠近车头的PACK箱散热较好。
侧舱的压力分布图(见图4)所示:左侧舱内的压力比右侧舱压力高约23pa。压力数据显示,进入侧舱的风量较小。
1.2 后舱的压力、温度和速度矢量图(见图5、图6)
由于后舱的侧面开有散热格栅,空气经侧面的散热格栅进入后舱内,经后舱门的散热格栅散出。较多的空气直接略过 PACK 箱,经侧面散热格栅较近的后舱散热格栅散出。后舱中间的风量较少,风速较低,不能较好的散热。
温度云图分布(见图7)显示,后舱的中间的温度高,且下部的温度要高于上部;电池舱里侧温度要高于格栅处的温度;后舱下部的电池相对更容易出现高温报警。虽然后舱已经是较优的设计形式,但是后舱的风道不利于PACK箱散热。
2 超高温低速环境下的侧舱及后舱散热情况分析
将环境温度设置为40℃,车辆行驶速度设置为40km/h,侧舱及后舱的温度分布如图8所示。
由图8可见,后舱温度明显高于侧舱温度;且后舱(由图9可见)内某一点的最高温度可达 43.5℃。速度矢量图如下,舱内的空气依据就近原则出风。与 50km/h 的车速对比,后舱高温区域较多。
其空气流动形式基本上同案例一(车速50Km/h、外温35℃)相似。
3 结语
侧舱 PACK 箱的竖向排布形式有利于散热,且侧舱各电池要互相连通,形成较大的对流;可在高温区域(電池排热风扇端)进行有效导流或引冷风对冲。因为侧舱的进风为后进前出状态,故侧舱格栅应改为后迎风前逆风结构。
后舱的温度显示为前高后低,且后舱温度明显高于侧舱温度;故应对后舱电池前端进行有效的导流降温,即引进车厢内的冷空调或后侧舱两端开迎风格栅。后舱的风道布置不合理,易导致PACK箱热量在后舱中下部积累。若后舱中的PACK箱排列方式与车辆行驶方向一致,左后舱和右后舱应与后舱联通,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空气流道(前进后出),强化散热。
参考文献:
[1]FLUENT流体分析及仿真实用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朱红钧,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