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民 廖海荣 莫勤秋
摘要: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产业中的重要支柱,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十分重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新时代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下,国有林场也顺应潮流积极进行了改革。我国国有林场的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文章探討了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国有林场改革存在的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了在新时代,国有林场转型改革的可行举措,以期优化国有林场资源配置,激发林场活力,提高林场效益,从而促进国有林场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国有林场;林场改革;可持续发展
国有林场大多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国家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林业生产机构。国有林场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及生产产品,如林地、木材、厂房、机器等,都是国有资产。为丰富和提高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对适宜开展职业造林和森林建设的地区进行投资,建立国有林场,这些地区包括了生态脆弱地区、广袤无垠的国有荒山荒地等。充分发挥国有林地生产潜力,丰富和提高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综合提升国有林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国有林场的主要任务。
林业是国家经济中的基础产业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之初,林业也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时光流转,我国的国有林场已经存续了半个多世纪,经过几代林业人的辛勤建设,国有林场成绩斐然,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尤其是在森林培育和保护方面已得到社会认可并取得明显的成效。然而,国有林场在建设与改革过程中也渐渐显露出一些弊病,如林场效益不高,职工生活困难,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发展动力不足等。当前,国有林场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国有林场虽然还可以勉强维持经营,但应用价值急剧下跌,因此国有林场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改革对于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必要性
由于林业生态脆弱,生产周期长,独特的公益性地位,此外,国有林场功能定位模糊,运行管理体制僵化,国家财政投入低下,保障机制不完善,职工积极性不高,循环林产业起步较晚,近年来,很多国有林场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林场的发展几乎停滞,林场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对林场正常生产经营带来极大影响。
(二)重要性
一方面,中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森林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及其巨大,森林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堪称首屈一指。国有林场不仅充当着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安全卫士的重要角色,同时还兼具木材生产、加工和人文旅游的重要功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以及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
另一方面,国有林场的改革与转型关系到我国林业发展的整体大局。同时,国有林场的改革与转型也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因此,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激发国有林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来保证国有林场高效顺畅运行,是国有林场改革中需要审慎考量的问题。林业人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国有林场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林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提升国有林场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林场的发展需求,推动林场高效经营,提高国有林场发展质量和效益,引领国有林场走现代化发展之路,从而更好地发挥国有林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二、国有林场改革的过程与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林场改革的过程
2015年,党和政府为了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国有林场发展效能,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对国有林场进行改革。2015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清晰阐述了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思路和改革方针,旨在对国有林场进行完全的优化升级,以期增强林业发展活力,保证地方和国家的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生态环境持续稳定。
2017年6月26日,为适应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国有林场(苗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程度,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结合林业生产和发展的特点,制定了《国有林场(苗圃)财务制度》,试图改善大部分国有林场入不敷出、财政困难的情况。
2019年12月30日,在合肥召开的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宣告,全国4800余个国有林场改革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如期实现了保护生态、稳定民生的目标,国有林场改革顺利完成。截至2018年底,国有林场林场面积比改革前增加1.7亿亩,森林储蓄量增加6.1亿立方米,林场职工年平均工资比改革前提升了3.2倍,达4.5万元。改革总体进展顺利,在保护生态,稳定民生,创新制度和激活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2020年3月9日,国家林业草原局、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研究制定了《国有林场职工绩效考核办法》,明确了国有林场职工绩效考核的原则、组织方式、考核档次和监督管理方法,以期有效评价国有林场职工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国有林场发展活力。
(二)国有林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 底子薄,科技水平低下
我国森林资源总数巨大,但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对原木、初级木材等原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林木成才周期长,林木生长速度难以跟上木材需求增长速度。致使可用林木资源的日益萎缩,相应的,国有林场的林木资源短缺、木材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显露。同时,由于国有林场建立较早,大部分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老旧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国有林场木材加工能力低下,产品单一、产业链不长,国有林场收益不高。由于效益不好,缺少资金,财政困难,国有林场无力更新换代其林业生产工具,招纳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国有林场科技水平低下,产出效率不高,陷入发展困局。
2. 资金短缺,财政危机严重
一方面许多国有林场建立时间早,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没有建立完整的林业产业链,产品加工程度不高,林业产品单一且科技含量较低,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因此林场的收入水平低下,效益不高;另一方面国有林场管理机构繁多复杂、职工数量庞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成本,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诱发财政危机。
3. 运行机制僵化
国有林场的特点是和农村交叉,一般是跨乡镇、跨县,部分大型林场跨市经营,运营监管难度大。与其他产业相比,林业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且国有林场对林业产品的加工程度不深,产业链不完整,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低下。目前国有林场的产出主要依赖于木材与木材的粗加工,产业结构相对简单,产业抵御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相对脆弱。同时大部分国有林场还存在着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职工间的收入差距较小,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不会拉开收入的差距,职工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总体而言,林业及国有林场自身的特点,导致林业成为低收入行业之一,林场运行机制不能充分激发林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林场缺乏生机与活力,发展缓慢。
4. 改革进程不顺
在国有林场改革工作过程中,部分国有林场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一刀切,忽视林场职工的需求,改革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导致改革进程不顺,改革效率低下,改革效果不佳。
三、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
(一)明确林场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没有目标的努力如同在黑暗中远征。因此在国有林场的改革过程中,若想实现林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林场的改革目标和转型方向,所有的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展开,创新运营方式和创新监管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激发国有林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国有林场高效顺畅运行,林业人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国有林场进行全面而深刻地改革,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林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国有林场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林场的发展需求,推动林场高效经营,提高国有林场发展质量和效益,引领国有林场走现代化发展之路。
(二)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合理的林场运行机制
在明确林场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后,在优化经济结构的同时,国有林场应该转变观念,建立和完善用人管理、监督审查、财政分配等制度,构建全面而完备的国有林场运行机制,保证林场工作的顺利运行,为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三)科技兴林,努力提高林场效益
国有林场改革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要点来进行,林场改革要综合考量林场所在地区的自然、人文条件,不能不顾实际地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改革措施和经验。国有林场应基于自身实际,走科技兴林之路,例如通过科学预防管理病虫害、种植速生丰产林、推动木材的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林业产品附加值、发展森林旅游等措施,增加林场收入,提高林场效益。
(四)寻求政府财政支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国有林场建设和运营的成本不断增加,国有林场在改革中,应根据林场的现实情况,找准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发展路径,同时国有林场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此外林场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鼓励职工内部集资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因此各级政府要全面统筹规划,在政策、财政和技术上给予国有林场支持,不断提高国有林场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林场更好更快地发展。
(五)以人为本,完善职工保障机制
在国有林场改革的过程中,坚持改善人民的福祉和維护社会稳定,从林场实际情况出发,平稳有序地推进改革,妥善解决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完善职工转移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制,妥善处理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在职职工待遇提高的问题、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林场稳定。
四、结语
国有林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力量,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社会各界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国有林场妥善地进行改革,促使其进行产业的优化升级。但是国有林场改革涉及到的内容复杂、群体广泛,因此国有林场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广大的林业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林场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抓住问题的关键,构建全面完备的国有林场运行机制,把握改革的重点,对国有林场进行科学、高效地改革,加快推进绿色林场、科技林场、文化林场、智慧林场建设,促进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光.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初探[J].绿色科技,2019(13):247-248.
[2]廖莲花.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19(11):130.
[3]唐春果,黄肖芳.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J].绿色科技,2019(07):47-48.
[4]李宝林.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16(05):181-182.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博白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