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莺
〔摘要〕结合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及个案咨询实践,阐述了小学阶段代币奖励法在小学生行为习惯辅导中的实践应用。代币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解决小学生行為问题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代币作为强化物,其价值在设定之初就确立,在获得过程中行为标准不可太严; 避免后援强化物一成不变,选择范围要广且明确;奖励必须及时到位。代币奖励法对小学生长期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帮助。
〔关键词〕代币法;行为辅导;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8-0053-04
我们发现,小学生普遍的心理行为问题可分为学习、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我在与许多班主任老师的交流中发现,班级中有以上问题的学生都有一个共性:他们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学习行为习惯不良的现象。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都是由长期的不良行为积累形成的, 是重复行为形成的表现。针对这一特性,在改善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问题上,我们以行为方法为主,认知方法为辅。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代币法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一、代币法简介
学习行为习惯问题日益增多,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衍生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在小学这个关键阶段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那么势必影响他们后续的发展,甚至影响亲子关系。
小学阶段是学生全面养成习惯的基础时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以及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善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不良问题有着现实性的意义, 对促进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二)代币法技术的价值
在制定代币法规则时,将学生希望被奖励的事
代币法也称表征性奖励制, 是目前行为疗法 ( 或物) 以虚拟的货币来量化。学生完成了事先设
中被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以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来惩罚消除不良行为, 从而达到最终的效果。其主要原理是: (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2)强化。这里主要是指阳性强化,也就是鼓励法。(3) 行为自控。 人的行为可以自己调控, 不一定被外界左右。 一个人的认知会有相应的行为反应,人的主观能动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消退训练。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当某种行为不得到强化或不被引起重视时,行为就会消退。
二、代币法在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辅导实践中的优势
(一)实践研究意义
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约束力较弱、在自我认知上也不够健全, 面对现阶段的教育体系,大班化的教学,小学生的定的事项就给予其对应数量的代币来作为奖励,集齐一定数量后学生再将代币换取自己喜欢的事物或是实现某个“ 心愿”。这里的代币, 我们可以看作是行为改变和强化物之间的一个媒介。学生出现并坚持了好的行为,就可以得到代币,由此得到了强化,这样,受到强化的事就会再次发生。其核心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从而强化这个正确行为,矫正之前的不良习惯。
代币法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代币法是通过代币的一定积累,这个积累是强化行为的持续,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换取学生所需求的强化物, 这样可以促进其延迟满足的能力。独生子女想要获得某件东西或想要做某件事, 其父母长辈往往都会立刻满足。久而久之,一旦没有被及时满足,孩子就容易出现逆反行为。由于代币奖励法的兑换细则是事先约定的, 在实施过程中,代币数量不够时不能换取奖励物,所以闹脾气也没有用,只能慢慢积累代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延迟满足能力得到了提高,意志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还能改改“臭脾气”。
代币法也被应用在班级管理中,帮助教师“立规矩”的同时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很多低龄段年级,班主任老师在管理班级的方式上加入了一些“代币奖励法”,如班级竞赛榜、每日之星等。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觉得公平、有理可依,学生也喜欢; 对于老师而言, 代币法的成效还是很显著的, 很适用于班级的公约建立、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代币法的强化机制,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时常给予学生正向鼓励,使学生逐渐产生良性的自我认知,同时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代币法在小学生行为习惯辅导中的运用实践——以两个真实个案为例
(一)实践对象
我于 2016 学年第一个学期, 通过班主任推荐、学生咨询案例筛选的方式,在我校高行校区选取两名学生进行了代币法在行为习惯上的辅导运用。
学生一:小杨,男,9 岁,三年级学生。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差,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 小霸王”。他上课经常开小差, 时而还会发出怪叫声,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由于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他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性格变得孤僻,自暴自弃而甘于落后。
(1) 小杨上课时自控力差, 经常违反课堂纪律,但对于自己喜欢的学科,如数学、美术、体育, 他就会比较认真且注意力集中。这说明他智力正常且可以排除 ADHD 的可能。他自控能力差,常用不恰当的方式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小董的自我评价偏低,存在认知偏差,情绪低落, 支持系统有缺失, 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较少从父母、老师、同学那里得到肯定和支持。
但他们的症状持续时间不足三个月。由偶发事件引起,无泛化。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综合以上,可以判断出小杨和小董都是由于行为习惯不良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表现为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恰当行为。
第一个阶段, 通过几次耐心的倾听和沟通, 我分别与这两位来访者达成了共识, 制定了属于他们各自的咨询目标。 第二个阶段, 虽然两个来访者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问题, 但在干预行为习惯上主要以代币奖励法为主要行为形式, 结合倾听、 同感、 认知技术, 以及针对小董家庭问题上与其家长配合进行积极的代币法训练。改变来访者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让其学会多角度自我评价, 提高自我意识, 用理性的行为获得他人的关注与肯定, 使得他们从中获得成功体验。第三个阶段, 在巩固前一阶段咨询效果的基础上, 鼓励来访者
学生二:小董,女,9 岁,三年级学生。父母已经离异,她平时跟爷爷奶奶住,生活学习基本都由奶奶负责,爷爷对她十分溺爱。而父亲跟她的交流很少,学习上对她的关心和督促更少。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她慢慢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个性。在校也经常出现一意孤行的行为。
(二)辅导过程
我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已经有三年了,持有学校心理咨询中级证书,在三年级每个班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这两位学生都是三年级学生,所以我对于他们的一些课堂表现和行为习惯有所了解,而他们先后由班主任陪同来到心理咨询室。
根据这两位来访者的自述、会谈及观察,结合班主任反映的信息,我对他们有了初步了解。
参加学校活动,建立成功档案,采用自我激励,提高自信。
(三)輔导阶段性结果
从整个咨询过程来看, 男生与女生的表现并无明显的差异,均对此咨询感兴趣并能坚持投入完成。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制定咨询目标上贴合了学生自身情况,结合他们的喜好、需求来选择强化物,再加上班主任及各位相关老师、家长的积极配合评定监督。同时我发现,在制定代币奖励法强化物这方面,男生与女生在强化物的选择上还是略有差异的。小杨(男生)会更倾向于零食或者特权卡片(如免抄卡、值日班长等),而小董(女生)则更喜欢学习用品或书籍等。
代币法行为训练的过程其实是在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来调整自我认知。小杨的在校行为训练表见表 2。
(1)咨询师的观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在交流中能感受到小杨情绪稳定,脸上的自信增加了,身体放松,行为表现虽仍存在不足,但他能以积极的想法面对。
(2) 咨询师的评估
来访者基本能从学习以外的方面来评价自己, 消除了认为自己就是捣蛋鬼、老师和同学都不关注不喜欢自己等不合理的认知以及认为自己无可救药的非理性信念,提高了自信,改善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激发了改变行为的动力,减少了原先在学校生活、人际交往中的非理性行为, 提高了自控力。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3) 班主任的反馈
与老师发生冲突的次数减少,越来越能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能够跟班级的同学保持一致。小杨也慢慢接受了学校各科老师的教育,懂得了基本的行为规范并能遵守。在班集体中他的自我价值感也越来越强,会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并用行动为集体争光等。
四、代币法在小学生行为习惯辅导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我们选择的后援强化物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避免一成不变,选择范围要广,而且要明确, 不能含糊。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占主导地位的需求,支配着人的行为。而已经被满足的需求,就不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后援强化物是他们努力的动力。如果连后援强化物都没有办法做到吸引学生的兴趣, 那么就没有动力了, 后续的习惯辅导也没有办法进行,代币奖励法也失去了意义。
第二, 跟学生共同制定的代币制度在建立初期及辅导实施过程中要稳定,获得代币的行为标准要统一。 这里提出两个一致: 横向的一致和纵向的一致。横向的一致指的是评定方都是一个标准; 纵向的一致指的是同一个强化物所需要兑换的代币数量任何时候都是固定值。例如,一个代币制定的是兑换五分钟看电视的时间,在爷爷奶奶那里是五分钟,在爸妈那里同样也是五分钟; 在今天是五分钟,明天同样也是。这样能让孩子在大脑中建立一个牢固的代币换取奖励观念,对于代币的价值不会产生疑惑。
第三, 辅导实施过程中奖励兑换要及时。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目标行为一旦出现,应及时给予强化, 不然容易出现以下情况: 一是行为的消退, 良好行为没有被及时强化从而导致其消退;二是造成奖励制度的不明确及奖励行为的泛化,使学生不清楚自己具体哪个行为得到奖励了,从而对标准要求产生混乱感。
注: 本文获第八届“ 健康杯” 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 修订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 作者单位: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 上海, 20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