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军 宋晓华
摘 要:该研究将幼儿园原有的数学教育活动与思维游戏相渗透整合,将幼儿思维能力培养的内容与方法互相融合渗透,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学习,突出幼儿思维的主体性,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思维水平。文章从数学思维游戏室的管理机制、材料投放、观察指导方面进行了阐述,拓宽了幼儿园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方面的研究领域,使数学思维游戏室的内容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对区域数学思维游戏开展起到了引领指导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维游戏;游戏室活动;幼儿园
一、引言
幼儿期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学习就是学习思维”,他提出,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灵敏、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明确指出,要“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1 这都表明思维是智慧的核心,思维能力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应采用恰当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2 而现阶段多数幼儿园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中并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应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发展初步的数学抽象逻辑思维萌芽上,才能使幼儿终身受益。3 所以,在数学思维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思”的环境,用直观、形象、具体的实物材料操作,将抽象、复杂、逻辑性强的数学通过直观的形象呈现给幼儿,将活动变成直观、简单、可操作、可感知的操作游戲。让幼儿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在实际操作中与材料互动,主动发现、探索问题,构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4
当前,影响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教师观念。幼儿的数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若教师精心设计游戏材料,并在游戏过程中适时调整材料,会对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是教师。5 第二是学习环境。数学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生活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中逐渐形成的,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为幼儿创设自然和谐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1第三是幼儿个体差异。每位幼儿都有自身的独特性,都以不同的学习和认知方式来感知世界,最终实现自身发展的目的。因此,对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幼儿园数学思维游戏室活动将一个开放、多元的数学思维游戏活动场所作为课程资源的补充,提供由幼儿自主选择的思维游戏内容和活动材料。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学习操作,主动与环境、材料互动,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在操作中学”,以培养幼儿数学思维品质和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在数学学习中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潜能。
二、幼儿园数学思维游戏室的创建及保障机制
1.数学思维游戏室的创建原则
幼儿园数学思维游戏室(以下简称“数学思维游戏室”)的创建要体现功能的定位与专用性。思维游戏室最主要的功能是弥补班级空间的不足、材料品种和数量的不足,同时为幼儿园特色课程的有效实施服务;拓展幼儿活动的空间和阵地,弥补课程实施中的不足,让数学思维游戏室发挥最大效能,使园本课程的实施得到更为有力的支持和有效的保障。
(1)数学思维游戏室的创建要保证布局合理、设备安全
数学思维游戏室面积以65平方米左右为宜,呈开阔的正方形,光线充足,进出方便,从空间上保证一个班级幼儿活动使用。游戏室三面放置开放式木柜,分别放置中班和大班的操作材料。整块地面铺上黄色和橘色系泡沫地垫,分别与中班大班木柜中材料的放置区域相对应。通过材料的摆放、标识的对应、地垫的暗示,来区分不同年龄段的材料,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的暗示与提醒。游戏室入门处放置一整排鞋柜,幼儿脱鞋、换鞋套后一步就能走入游戏室。幼儿入室后可拿取一块小地毯作为“小书桌”放置在游戏室地垫上,然后自主选择橱柜上的托盘材料在“小书桌”上操作。这样自主、开放的活动模式既能保证幼儿独立的操作空间,又避免了以往投放许多桌椅所造成的空间局限、移动噪音、尖角安全的问题。另外,无论是活动室购置的橱柜、地垫、鞋套、小地毯,还是投放的托盘、操作材料,都按照环保卫生的标准严格把关,并由专人负责活动室材料的清洁与消毒。对于破损的器具材料及时维修或换新,做到定人、定时、定责,保证幼儿的活动安全及卫生。活动室的游戏材料是幼儿数学教育专家开发的学具,幼儿园购置了三种大小规格的原木托盘,木柜每块隔板可以放置一个大托盘或两个中托盘,或三个小托盘。操作材料根据材料的功能、大小、数量有目的地投放到不同尺寸的托盘中,每个年龄段的操作材料数量在35—40份,每个柜子和托盘上都设计了对应标志,便于幼儿取放,满足幼儿的操作选择。
(2)数学思维游戏室的创建要关注材料的层次性和辅助性
数学思维活动室以自主、开放的活动方式让每位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经验与发展,同时,要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体现层次性。2研究中投放的操作材料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科学性。操作材料的目标内容与课改新教材的幼儿发展要求完全吻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第二,系列性。材料由易到难,幼儿选择时便于教师观察幼儿积累的经验并做出评价。第三,操作性。学具不用教师介入干预,幼儿上手就能自主操作。第四,多功能性。单件也能凸显多功能,同时单件之间还能互相组合,达到资源组合多功能的目的。此外,还能充分发挥不同学具和辅助材料的作用。例如,操作材料“套娃”,中班幼儿将所有套娃组件全部拆分之后,面对十几个大小不同的上下部组件,有的幼儿的尝试既没有目的也没有方法。教师观察到此现象后,在托盘内投放了一张圆点箭头卡片,幼儿可以将每个套娃上下组合按照箭头方向对应在不同大小的圆点上,在此基础上再从小到大地逐一套进,给幼儿提供思路上的暗示。在投放学具之前,课题组对学具操作所涉及的认知要求进行了研讨,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学具进行了不同年龄段的对应区分,并对同一年龄段的操作材料在难易程度上做了明显的标识,便于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进行自主选择。
2.数学思维游戏室的保障机制
幼儿园数学思维游戏室属于幼儿园的公共活动区域,如何使这个公共区域正常运行,并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需要幼儿园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完善的制度,组织教师培训,以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1)合理安排时间
幼儿园的数学思维游戏室对4个中班和4个大班开放,每天的作息安排中除去学习、运动、生活的活动安排,在游戏板块上午、下午各有一个时间段可以加以安排,每周2次的进室频率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活动室的有效使用,发挥其价值。
(2)制定完善的制度
幼儿园数学思维游戏室需要制定完善的制度,主要包括:制定专人负责活动室的管理制度以及活动室活动制度,成立专项课程研究小组,建立新手教师带教制度,制定全面而有效的考核制度。
(3)组织教师培训
培训可以帮助教师明确“看什么”“记什么”“做什么”,从而更好地凸显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一是针对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培训。解读《指南》,梳理各年龄段在“数学认知”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明确幼儿在数学认知方面学习与发展的具体内容与方向。1二是针对操作材料的培训。开设专题讲座,就投放的操作材料在功能指向、发展目标等方面作具体说明与指导,明确材料功能。三是针对观察调整的培训。依托教研组开展教育实践研讨,研討观察什么、记录什么、教师在什么情况下介入、辅助材料如何添加等,撰写案例,积累观察指导的有效经验。四是针对新手教师的培训。新手教师不仅是指新入职的教师,同时还包括新调入幼儿园的教师,由骨干教师或者在数学教育方面有特长的教师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开展专业带教。
三、幼儿园数学思维游戏室活动的教师观察指导策略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的操作活动中要积极仔细观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操作材料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偶发事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智慧引导,巧妙指导,提升经验。
1.有效观察,记录反思
蒙台梭利说过:“教师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2 为此,课题组设计了数学思维游戏室观察记录表,跟踪了解幼儿在数学思维游戏室的活动情况。表格以月为单位,分为记录表和调整反思表两部分(见表1、表2、表3)。
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在其选择的相应游戏材料位置打勾,观察了解每位幼儿的操作情况,分析幼儿所达到的层次水平,并记录下幼儿自创的游戏玩法。观察记录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有利于教师直观地了解幼儿的操作兴趣。教师需要明确每位幼儿在活动中选择的游戏材料、玩法,以及在操作材料过程中达到的能力程度,以判断材料与幼儿互动的难易程度及兴趣度,从而为调整提供实证依据。例如,中班材料“形状插座”,幼儿根据柱子高矮插入相应数量的图形材料。教师发现选择这件材料的幼儿寥寥无几,经过反思,确定材料难度偏低,于是调整为在材料框中增添不同的图形和数字卡片,幼儿需要先区分图形,再插孔,最后对每一排柱子上的材料进行计数,这样既提高了操作难度,又激发起幼儿操作的兴趣。
二是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通过观察记录,了解材料与不同幼儿的互动情况,才能因材施教。例如,大班材料中的“计数板”,让幼儿认识符号、列式计算。观察发现部分幼儿还不能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因此教师增添了雪花片,由抽象的数字转为具体的实物帮助幼儿计算,以使不同的难易程度满足不同水平层次幼儿的需求。
三是有利于教师发现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引发新的玩法。幼儿通过摆弄游戏材料进行自我探索与学习,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操作玩法。例如,中班材料“粗细套筒”通常是按套筒的高矮、大小排序,然而幼儿在完成了排序后,将操作材料进行垒高,在垒高的过程中又发现大的套筒放在下面才能垒得又高又稳。教师对此及时观察记录,作为后续材料调整的依据。
观察记录表能清晰地呈现幼儿一段时间内选择过的游戏材料,直观地反映出幼儿的喜好及能力发展水平,为教师掌握幼儿的发展状况提供实证依据,从而教师可以更好地反思调整,让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2.适时介入,适宜指导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1 幼儿独立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在一旁观察幼儿操作材料时出现的各种状况,并从中得到信息反馈,从而可以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教师指导的方式包括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
其一,直接指导。首先是教师的语言介入引导,包括询问、建议、暗示、鼓励、质疑等方式。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开拓幼儿思维,引发幼儿围绕问题展开有效观察、操作、思索活动;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尝试操作、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信心。其次是教师的行为介入引导,主要在幼儿的操作活动出现困难而无法解决、操作新材料一段时间后依然无法继续时,教师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一起操作学具,给予指导。但要注意的是,直接指导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给予方法的指导。
其二,间接指导。教师可通过材料的介入达到间接指导的目的。幼儿在自由支配材料的过程中,引发积极思维,但一段时间以后,如果材料还是一成不变的话,活动室就会流于形式,不能满足幼儿自主操作的需要,无法引发幼儿主动探索、操作的兴趣,从而阻碍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因此,持续提供并调整基础材料是数学思维活动室开展的基础与关键,这也是为了顺应幼儿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以大班操作材料“镶嵌板”为例,起初教师将等分镶嵌与不等分镶嵌分别装在不同的游戏框中,通过观察,教师发现等分镶嵌对幼儿难度不大,他们大多能较快地完成。于是教师将等分镶嵌与不等分镶嵌的材料进行合并,又在材料框中增添干扰图形,这样幼儿在摆放过程中多了干扰因素,提高了游戏难度,需要他们在摆放材料的过程提高专注力和观察力,学会区分图形大小及形状,感受等分和不等分。
总之,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与发展需求,教师应注意根据幼儿活动进展不断调整、补充操作材料,由此带给幼儿新鲜感,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精神集中,思维活跃,積极探索,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习得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思维游戏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
3.交流分享,提升经验
对于抽象性相对较高的数学思维活动来说,有效的交流分享能让幼儿充分地探讨交流、分享经验、拓展思路、学习创造,这是提高幼儿数学认知的措施之一。教师在组织分享时,首先应对幼儿的数学经验、兴趣爱好和数学认知能力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其次应对整个游戏室活动过程进行细致认真的观察,顾及全体幼儿。可以遵循以下组织方式:
(1)验证结果,共同纠错
交流分享环节中使用最多的方式就是集体验证结果,纠正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获得数学经验,但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幼儿获得的体验也是错误的。因此,在交流分享中借助集体的力量,大家一起来验证,既激发兴趣,也获得共同思考的机会。
(2)多种启发,丰富经验
在交流分享环节,通过幼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获得更多经验的分享与启发。这个“更多经验”可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思路,也可能是同一材料新玩法的拓展。交流分享对促进幼儿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创造性等都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1.促进幼儿学习素质的提升
数学思维游戏室的创建与开展迎合了幼儿自主发展的节拍,为幼儿思维潜能的发挥提供了机会,既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又帮助其养成规则意识。数学思维游戏室活动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满足了幼儿自主学习的需要,激发了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发展了幼儿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了幼儿学习素养的整体提升。
2.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随着幼儿园数学思维游戏室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转变,更加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和自主需求。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重塑了自己的儿童观、课程观,看懂幼儿的操作,读懂幼儿的游戏需求,真正体验到幼儿应该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同时教师也获得了更为科学的观察指导与解读幼儿的经验做法,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保障课程实施的有效落实
幼儿园数学思维游戏室活动的开展,弥补了班级活动室空间的不足和材料数量、材料品种的不足,同时,为幼儿园特色课程的有效实施服务,拓展幼儿活动的空间,让数学思维游戏室发挥最大的效能,使园本课程的全面实施得到更有利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