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琰雯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金融改革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时至今日,我國始终坚持服务乡村、振兴乡村为主要前提,不断创新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这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身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主体:农村信用社,也面临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带来强劲的挑战。文章旨在通过讲述当今金融发展现状的情况下,分析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问题,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村信用社;农村需求;普惠金融;金融创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非正式金融主导,变为正式金融主导,由传统的民间自发和社会主导,迅速转变为行政主导;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期间,又经历了由行政主导到市场主导的改革进程(周立,2020)。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农村金融的活力被激发,金融产品不断穿心,农村服务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的不断改革,农村金融业的实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温涛、何倩,2020)。经历了数十年的不断地探索,中国终于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发展之路(李泉、张涛,2020)。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各地区金融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村经济呈现出了明显的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与不同步的问题(李泉,张涛,2020)。机构的逐利性导致了农村金融的服务供给不足,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结构失衡以及融资难、 融资成本高等阻碍“三农”发展的突出问题(谷雯,2020)。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被着重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也是党工作重点,这都充分的表明了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而且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地方性金融机构成为服务“三农”发展的主力军,对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具有直接且深远的影响(谷雯,2020)。因此,本文认为如何有效推动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创新来解决阻碍当今“三农”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十分迫切。本文将以地方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分析在当今农村经济体系下如何更好地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乡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金融发展呈现出地域性差异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发展需求所对应的金融产品有所不同。为了均衡各地区的发展,国家政策也很难达到一个统一的阶段。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及中西部的偏远地区特点尤为明显。东部沿海地区较为发达,与西部相比更容易受到国家的重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文秀,2020),进而农村机构的分布也呈现出地域性差异。因此,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不均衡、不全面也成为了阻碍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
普惠金融的概念是在2002年提出的,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普惠金融逐渐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议题,普惠金融对于农村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成效。农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的总量逐渐增加(王安文、蒋欣怡等,2020)。但随着普惠金融的普及,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出现在面前。大部分的农民金融意识不足、金融知识匮乏,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无法接受普惠金融。但对于那些有需求的农民来说,因为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网点占有率很低,农民去办理业务的时间成本以及资金成本都很高,很多农民只能望而却步(李子非、何忠伟,2019)。
(三)农村发展水平偏低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农民的收入是依靠贩卖农产品。但是由于季节、市场等因素,农产品价格在不断地波动,农民的收益也呈现出一种波动的状态。农民的收入由于过度单一,农村当中的青壮年反而会选择外出打工等方式,人才流失,农村的经济不能有效地增长,久而久之,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李登昌,2019)。
(四)创新型金融产品匮乏
农村的收入模式单一,很难留住大量的高端人才,真正步入农村领域促进农村振兴的人才依旧很少。人才匮乏,创新意识不足,创新型金融产品少之又少(詹小颖、姚高华,2020)。产品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进而也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农户的综合素质低下,缺乏相关的金融知识,也不愿意承担风险去选择推出的部分创新型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的收益仅靠传统的金融服务,很难进行产品设计和科研研发(史海瑶、刘立波、刘 洋、王春霞,2020)。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
第一,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现状无法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需求。从整体上看,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没有大幅度的创新,仍然是以存贷款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发展较为缓慢,(吴刘杰、张金清,2018),只能满足农民短期、小额贷款的业务,对于中长期大额贷款的需求很难满足(万敏,2020),而且还面临着收入较低服务创新能力相对滞后的问题。在金融监管力度不完全的情况下,出现了非法的金融行为等现象,严重地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阻碍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农民造成了损失(阮婧,2019)。
供给产品不足的同时,供给主体依然不足。虽然我国的金融体系非常的强大,但能真正服务于乡村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分布在乡镇的网点大部分还是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的数量也无法覆盖全方位的农村地区(宋彦峰,2020),部分农民连基本的借贷款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第二,金融产品的创新不足。受多方面的因素,农村信用社过分依赖区域金融市场,从而不能主动地的开发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创新动力匮乏,创新意识也较为不足(宋小燕,2020)。 农村信用社职工疲于应付工作压力与产品理念创新, 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创新出新型的金融产品(林晓科,2017)
第三,金融服务存在不足。农村信用社旨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要想脱颖而出,就需要在创新金融服务上有所突破。农村信用职工落后的思想以及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汤庆全,2018)。只有不断地跟随时代转变工作作风,推出灵活的金融创新性服务满足,才能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进而才能在新时代站位脚步(于立志、宋庶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