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阅读是常态,带着好奇,我拜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并深受启发,就其中“主动阅读”这一点谈谈我的感受
就我个人看来,主动阅读应该包含以下两点。
1.应该有为某种知识需求而产生的主观阅读愿望。
如今,各种资讯以不同的方式大量涌入,打开手机,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只要你愿意看,一天都可以不带重样的,可是太多的资讯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現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这对我们的专业成长并没有多大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有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需求而产生的主动阅读的愿望,而非被动地接受外界强塞给我们的信息。比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了解某位作家的写作风格、作品内容,那么就需要我们去主动寻找关于这位作家的人物传记,找来他的作品仔细研读,或者把以前读过的都收集到一起进行比对。比如讲苏轼的作品,就需要讲讲苏东坡,找来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细细品读,在这本书中,你可以读到一个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的苏东坡,一个虽累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的苏东坡,一个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襟怀奉于苍生的苏东坡。读刘小川《品中国文人》中的苏东坡,可以更多地了解到生活中的苏东坡,作为一个好官,他是民本的,但作为一个坚实而丰富的个体,他是人本的,如果说李白是天仙,那苏东坡就是地仙。再找出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就更能了解苏东坡在具体的政治事件中遭受的磨难,更能了解他所拥有的别人难以企及的博大乐观的胸襟,这样一番阅读下来,再给学生讲解苏东坡的作品,自己都觉得充满底气。
2.主动的阅读,必须要有主动的活力。
这里的主动阅读,是指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技巧。在思考的同时必须运用感觉与想象力。阅读的艺术包括了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再者就是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的能力。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特别突出。北京特级语文教师王涛在讲诗歌教学的时候就特别提倡运用想象,要借助诗歌展现的情景,积极想象,这样诗歌所要描绘的意境,想要传达的情感就十分明显了。比如他讲骆宾王的《鹅》,提出一个问题,这首诗的开篇三个字“鹅,鹅,鹅”到底怎么理解?很多人都理解成是鹅的叫声,这是否正确?他就教我们运用想象的方法,想象这是一个小小的孩童在写这首诗时看到的场景,会是在描摹鹅的叫声吗?把自己代入到诗歌当中,一个小孩看到了一群鹅,他会欢呼着冲过去,嘴里喊着“鹅,鹅,鹅”,这应该是一个孩子欢快的叫喊声,更突出了孩童的天真,初见鹅时的高兴,诗歌的意境油然而生。王涛老师这么一讲,还真的在脑海中就浮现出了这样一种生机盎然的画面。加进了想象的阅读才是主动的阅读,比只是纯粹的读,大家是否觉得对诗歌的理解更深透了呢?
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观历史变迁,叹岁月亘古,《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这样的一位智者,引导我们提高自己,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