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2021-08-09 01:32魏玉娟
学周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魏玉娟

摘 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力和品格,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行,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先全面分析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原则,并结合教学实例,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四个方面细致分析了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具体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0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11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往往将语言知识与技能提升作为教学的重点任务,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培养的需求经常会被忽略,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转变这种局面,教育部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全面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迅速转变教学观念,细致学习和理解核心素养的理念,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原则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就现阶段来讲,我国尚未统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内容,往往由各学科具体课程来承担部分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因此,明确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培养的首要任务。结合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和价值,我们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语言能力。语言文字是语文学科的基础要素,核心素养要求通过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对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能力进行培养。语言能力与语感能力、阅读能力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互相影响促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助于改善学生后续语文学习的效果。

2.思维能力。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逐步构建起语文学习习惯。同时,通过持续的引导和训练,达到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涵盖语文学习的多个环节,如阅讀、写作等。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鼓励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深入体会文本内容与情感,且能够针对某一句子或段落提出疑难问题。学生通过与同学、教师互相交流与启发,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

3.审美能力。语文学科的人文气息浓厚,教材文本兼具语言美、思想美等审美要素。语文教师需充分凸显学生审美者的角色,通过教学方案的合理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沉浸于文本情境中,深刻感知作品的文字和思想之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此外,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

4.文化品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需生动讲解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构建文化认同感、自信感,进而主动发扬传统文化。立德树人背景下,育人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职能,教师既要通过文本解读与情感熏陶,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又要通过深入解读传统文化,强化学生文化自信,让学生自觉传递传统文化。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原则

1.动态性。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较多,难以于朝夕之间完成培养目标。教师需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的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合理设计培养方案。同时,密切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与发展状况,动态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2.主体性。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发挥着关键作用。若教师依然主导课堂活动,学生难以深度参与,将会影响学生情感兴趣的激发,不利于学生提升能力素养。因此,语文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加快学生对新旧知识经验的融合与建构,切实改善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优化策略

(一)围绕语言能力

语文学习与人类交际都需依托语言文字来进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充分重视基础字词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语言建构运用能力得到发展。其中,拼音、笔画等是低年级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组成,语言运用则要求学生能够搭配不同的字词,掌握基本的句式类型等。通常精读课文的课时需保持在两个以上,用以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知识的表层感知以及深刻感受和体验。学习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一文时,生字有12个,教师首先通过实物激趣、情境激趣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找出文本的生字词。之后,教师带着学生共同探究生字词的读音、笔画以及内涵,鼓励学生利用这些生字词进行组句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本篇文章有较多的形容词,教师要着重分析这些词汇的应用场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生字的结构与拼音等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级阶段在语言能力要求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如高年级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生字词意思充分理解,又要引导学生对字词的感情色彩进行准确辨别,感知作者所赋予的情感。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将整体性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掌握字词基本内涵后,让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融入具体语境中探究。

(二)围绕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涵盖较多方面的内容,如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关系到学生的未来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文本内容,选用科学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合理提问。提问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路径,教师要充分考虑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本重点,顺利解决问题。学生既可以深化对文本内容的掌握,又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如学习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时,教师可首先提出“母亲的态度一共转变了几次?分别是什么原因?”等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和深入分析文本重点语句,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受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同学生具有差异化的思考角度。因此,教师要将讨论活动组织起来,使学生既可以将个人见解表达出来,又能结合他人的答案,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拓展学生的问题思考角度。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