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璐
摘 要:目的 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保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9例,对照组施以传统化疗治疗,试验组施以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融合基因BCR/ABLRNA水平、p210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BCR/ABLRNA水平、p210蛋白水平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的BCR/ABLRNA水平、p210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甲磺酸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3-0181-0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约占白血病患者的1/5~1/3,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即为白细胞计数持续上升、中性粒细胞多,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将会严重影响机体健康,并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消除上述不良情况、提升机体免疫力的关键[1]。以往临床中多使用传统化疗治疗方式,虽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癌细胞进行杀灭,但也将对正常细胞造成不良影响,并且还将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健康[2]。目前临床中多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能够获得良好效果[3]。本文将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保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29例,男女例数分别为17例与12例,年龄为42~54岁,平均年龄为(48.2±4.9)岁,病程为5~7个月,平均病程为(6.2±0.2)个月;试验组29例,男女例数分别为18例与11例,年龄为42~55岁,平均年龄为(54.9±5.1)岁,病程为5~8个月,平均病程为(6.5±0.1)个月。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基本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理委员会批准,并且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诊断均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②家属均同意本研究的方式。
排除标准:①对甲磺酸伊马替尼药物存在过敏情况;②其他类型的白血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化疗治疗,为患者使用干扰素(生产厂家: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16,规格25万IU(25μg)/5mL/支)、羟基脲(生产厂家:北京永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69,规格0.25g)药物,羟基脲剂量根据患者白细胞数进行剂量的调整,干扰素300万单位,3次/周,肌内注射。在上述治疗同时为患者予以抗感染、输血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
试验组患者实施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采用口服方式,对于处于慢性期患者,剂量为1次/d,400mg/次,于早餐后30min服用。对于处于加速期、急变期患者,初始剂量为1次/d,40mg/次,若未出现显著的不良反应,则1周后将剂量调整为1次/d,600mg/次。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随时对患者进行血常规与耐药性试验,依据结果及时对服用剂量进行调整,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BCR/ABLRNA水平、p210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测定。(2)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皮疹、下肢水肿、骨髓抑制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BCR/ABLRNA水平、p210蛋白水平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CR/ABLRNA水平、p210蛋白水平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的BCR/ABLRNA水平、p210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通过查阅相关的临床资料显示,约有90%的患者处于慢性期,然而若未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极有可能转变为急变期,进而将会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甚至出现死亡的不良情况,因而及时有效的处理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4]。以往临床中多使用常规的化疗方式,该方式不仅能够杀灭癌细胞,同时还能够杀灭正常细胞,并且将会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因而不利于患者的健康。
在目前的临床治疗水平下,临床中多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药物进行治疗。该药物是一种常见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临床研究显示,该药物的主要作用原理在于能够对白血病病毒癌基因激酶上ATP结合位点进行竞争性的阻断,并且能够有效抑制ABL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慢性粒细胞增殖予以抑制[5];并且通过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及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该药物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功能,同时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将不会对正常细胞的生长与繁殖产生不良影响,具有较强的特异性[6]。通过结果可知,患者的BCR/ABLRNA水平、p210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原因在于该药物有能够有效阻断癌细胞的生长与繁殖,并且能够抑制ABL酪氨酸激酶活性,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功能,因而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但依然需要加强研究,以便能够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欣,刘泽林,卢博,等.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09):77-79.
[2]韩艳霞,黄菊,王宙政.甲磺酸伊马替尼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02):129-132.
[3]王凤杰.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7):66-67.
[4]魏蓉,郭方.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4):120-121.
[5]顾丽丽,何涛,王涛.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当代医学,2018,24(15):66-69.
[6]白晓川,刘芳芳.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39(03):3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