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量”提“质”优化校园治理 科学“考”“评”提升办学水平

2021-08-09 12:11李正兵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1年3期
关键词:工作量教辅教职工

李正兵

一、面临的问题

东川二小是一所小城市的直属小学,受公办体制和地方经济基础的局限,曾一度被许多看似不大,却严重影响学发展全局的问题困扰。如:領导安排工作“刷脸卡”;评优推先靠“印象”;职工敬业主要靠“奉献”“舆论约束”和“领导魅力”;评职晋升讲资历或者明争暗斗,校领导和评委成为“香饽饽”;“会叫的孩子有奶吃”;管理和教辅岗上的人成为“贵族”;教师“进靠分配出靠退休”形成“死水”……这些问题随之引发一系列的管理难题:人员定位时,照顾谁?怎么照顾?受照顾教职工的年度考核怎么办?课少成绩好的老师与课多成绩差的老师相比,谁的业绩更好?“工学矛盾”如何解决?代课你推我挡,勉强安排,代课费从何而来?以学科教学成绩、获奖荣誉为尺子衡量业绩,那教辅和管理工作、校内外活动、临时工作的业绩又如何衡量?……

仔细分析、研判后,我们发现上述问题可归结为两大问题:一是工作“量”的多少和“质”的高低如何衡量的问题;二是在评优推先和晋级评职时如何将“质”“量”进行考核、评价的问题。为此,东川二小近年来紧紧围绕“量”的均衡和“质”的提升在学校治理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优化改革,并相应地制定了一系列相对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治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二、围绕均“量”提“质”,优化校园治理,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

通过充分酝酿,学校明确了围绕均“量”提“质”,进行管理改革的思路。首先,齐心协力顶住各方压力进行改革,因无现成的路可走,故想到就做,边做边改,边改边做。其次,学校所有工作全部纳入质量管理范围。学科教学、各类活动重结果,教辅后勤看服务、临时工作重主动。再次,制度管人,变印象决策为数据决策,领导变“指挥者”为“服务者”。最后,办“幸福教育”,开足开齐课程,但“不加课、不补课、不要课”,课外活动和学科教学相辅相成,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学教育奠定好基础。

具体做法如下。

(一)改革管理机构

一是采取“摊薄饼”“化整为零”的方式,增设巧设管理和教辅等非教学岗,除校领导外,老师兼职管理或教辅岗工作。功能室交给学科组负责,图书室变为开放式图书角交由学生负责,全员共建共享电子档案。二是清晰划分岗位职责,职责范围内自治。三是撤销副职或专干,每个岗位只设1位负责人,有应急任务时抽调临时工作人员。四是实行“双向选岗”,每学期进行岗位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不适应的交流换岗。五是在校长书记的领导下,采用“划片包干”“自主经营”和“纵横联动”的模式进行管理,发掘潜力,实现人人自主管理。

(二)工作量化核算

1.以学科教学课时为参照,拟订《工作量化标准》,将上课、教辅、管理工作、校内外活动,甚至老师生病或退休前的照顾等所有工作,全部量化核定为标准课时。

2.根据学科性质确定核算标准课时系数。如:语数系数1.5(即实际上一节算1.5节),音乐和书法系数1,英语是1.3,代课是1(一周内)。

3.月平均工作量(即个人月满工作量)=全校标准课时总量÷当月在职人数。个人超或差工作量受制于当月在岗人数,人少标准量就高,人多标准量就低,动态和精细化管理工作量,解决了代课问题、二胎问题、工学矛盾问题。

4.生病照顾课时以医院鉴定为准,一年一审,公开透明,8年内退休的老师根据离退休年限按统一标准核算成标准课时量。

5.开发工作量化管理软件,每月定时自动核算每个人的工作量和超或差工作量,当月公示,教职工及时准确掌握自己的工作量,根据个人需求及时调整工作。

6.校领导执行上级下达的课时标准,“只做裁判,不做运动员”,鼓励无私奉献,无论做多少都无超工作量。

(三)建立过程评价机制

每次评优推先、晋级评职、绩效分配时,年度履职考核分是最重要的依据,分数来源公开透明、客观公正。

1.定性评价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2.定量评价重过程,实行“积分制”。年度履职考核分=基础分(满工作量70分)+满意度,师生和家长满意度(10分)+积分(工作业绩和工作失误,加分上不封顶,扣分下不保底)。

3.年度履职考核分由秋、春两个学期的分组成,学校所有常态和临时工作都从“是否参加、结果好坏程度”两个维度考核,在工作收尾时,按“职能部门拟定分数→班子会讨论审核、统筹平衡→公示认可→考核处登记”4个流程,对每位教职工的积分进行“日积月累”。每位教职工都能随时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工作状况、积分情况,明确努力的方向,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想做什么。

4.学校工作全部实施积分管理,有加有减。工作量、教学成绩、教辅和管理岗、校内外活动、各类荣誉、工作失误和特殊贡献都按相应奖罚标准进行积分;对党员、班主任、骨干教师的管理、师训和教研活动等以学期为单位按专项“量化积分细则”进行积分。如:学期平均周课时量超满工作量每节加3分、期末考试成绩以东川区第二名平均分为指标,按相差数的不同倍数加(或减)积分。

5.校级领导的年度履职考核单列,由考核处根据“双目标”考核结果、统考统测成绩、中短期目标实现情况、各级各类检查评估认定结果等指标划定等级,按相应教职工年度考核分的平均分核算。

6.增设全勤奖。因请假实属职工无奈之举,故每月奖励全勤4个课时,请假的按统一标准一次扣款结清,不进入积分管理和年度考核。

(四)用好年度履职考核分

当每位教职工有了“有凭有据、随要随取、过程积累”的考核积分时,评优推先、晋级评职、绩效分配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尖锐问题随之程序简化,透明公开,“印象决策”“人情决策”变为“数据决策”,“领导或评委说了算”变为“自己的考核分说了算”,评委由裁判变成了服务者。

1.简化奖励性绩效分配:取消所有的职务津贴,校级领导只做“裁判”,不参与奖励性绩效的重新分配,教职工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基本奖±工作量奖+考核积分奖。满工作量就有基本奖,为确保顺利执行,让大家有个接纳的过程,基本奖由2015年的90%逐年按5%递减,工作量和业绩奖占比相应逐年提高,循序渐进拉大奖励性绩效差距。

2.评优推先:分管部门根据“限制性条件+专项考核积分+考核积分”,推荐候选人,班子会审核通过后,交由教职工大会差额选举产生。

3.岗位晋级、评职推荐:考核处根据“特定条件+同岗位中考核分”,按分数高低顺序和名额推荐。

4.为上级实施诸如“末位降级、交流换岗”“教师县管校聘”“职称评聘分开”提前做准备,一旦实施,按各年履职考核的总分排序即可实施。

俗话说“要想马儿快快跑,必须备足粮和草”。为配合上述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还配套了如下保障措施。

一是变“人治”为“法制”,实现制度管人。遵行“取之于民服务于民”的原则,结合原有制度和改革的需要,收集整理教职工意见建议,建立健全了以“履职考核、绩效分配、职称评聘、工作失误”为核心的28个制度,精准明确岗位职责33份,并成立班子会领导下的考核处来执行。制度执行中随时收集存在问题和教职工的意见建议甚至牢骚抱怨,及时研修相关制度,修订后经过全体教职工认可同意后次年执行。

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在东川区率先实现设备现代化,办公无纸化、信息化,为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学校管理提质增效提供硬件和技術保障。例如,给每位教职工添置高配置的办公电脑、教具;所有教室和功能室“班班通”,组织全员统一培训和逐一过关考核;创建学校自己的“电子共享平台”和共享教学资源库……

三是多措并举,引导教师把主要时间和精力从补课、刷题转向精心备课和提高课堂效率。如:试行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课本案”“走课制”“隐形推门听课制”,做实“集体备课”和“非统考科目课堂月考制”……

四是办公经费开支重心向师训倾斜。师训经费“按需开支”,紧扣教师教学基本功和业务素质,多渠道请名师、专家到校问诊,精准查找“短板”,采取“送出去长见识,实现观念转变”“请进来深入课堂,实现专业引领”“联校联研重交流”的培训模式,提升教职工的整体业务素质。

五是打破公办编制禁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校外培训机构的专业教练(如游泳、足球、葫芦丝等),在提升艺术体育课专业水平的同时,促进编制内艺术体育老师的专业成长。

三、经验和成效

改革的实践使我们更加坚信:只有从问题出发,结合形势发展需要和教师需求,主动创新探索,依靠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才能理顺学校管理问题;在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只有客观透明、说服力强的“量化”“数据决策”科学评价机制,才能真正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学校才能稳步成长为高质量的好学校。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发生着改变:校领导由“权威者”变为了“服务者”,工作安排依靠制度,有条不紊;无“坐班打卡”要求,教职工却早出晚归,毫无怨言;没有代课费和加班费却能“争着干、抢着干”,风清气正……随着这些变化,学校的办学质量也稳步提升,学科教学成绩从“殿后”变为“领头”,年度“行政和党建目标考核”由原来的末位变为“五连冠”,社会口碑越来越好,各项荣誉纷至沓来……

猜你喜欢
工作量教辅教职工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非法劣质教辅须严打
新疆:不得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精细绩效管理与医院科室分配制度探讨
实验室工位考勤管理软件设计
教辅出版,痛并快乐着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高校教师科研工作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