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芸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编排了《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都很长,而且是分成几个部分写的。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成长的故事”。语文要素一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编小标题,并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描写成长的故事,做到读写结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刻画英雄少年,彰显爱国情怀
“少年强,则中国强。”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涌现出如王二小、海娃、雨来等无数的少年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是教育学生的好素材。如《小英雄雨来》(节选)(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一文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掩护李大叔同敌人做斗争的故事。文章刻画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学会编小标题,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1.观看插图,为默读课文内容作铺垫。课文插图清新自然,描绘了在美丽的还乡河,妈妈正拿着笤帚追雨来,可爱的雨来从水面上露出小脑袋,正望着妈妈笑。插图表现了雨来的调皮可爱,显示出雨来的游泳本领非常高超,为下文雨来在敌人面前机智地逃脱埋下了伏笔。
2.按顺序了解故事的内容。课文第一部分描写了还乡河的景色;课文第二部分讲述雨来上夜校读书;课文第三部分写雨来掩护李大叔;课文第四部分写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课文第五部分写芦花村的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十分难过;课文第六部分写雨来没有死。
3.进行预测,猜想故事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猜、边想事情的变化与结果。如结合“雨来一看要挨打,撒腿就往外跑”猜测“雨来挨打了吗?”,结合“爸爸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去想一想“爸爸为什么要这样打扮”……这样边读、边猜、边想,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尽快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拟定小标题。教师要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按照书上的语句概括课文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为这部分课文拟定小标题,如“望着妈妈笑”“上夜校”“把缸搬回原处”“什么也没有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等。还可以通过自己读每部分课文的理解来拟定小标题,如“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智勇斗鬼子”“怀念雨来”“机智脱险”等。
5.交流互动,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个小英雄”为话题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深刻体会雨来面对敌人的训斥与盘问,做到了机智勇敢;雨来面对敌人的哄骗与利诱做到了沉着冷静;雨来面对敌人的威胁与毒打,做到了坚贞不屈。接着,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雨来为什么面对敌人会做到机智、勇敢?”,从而知道正是因为雨来上了夜校,明白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雨来在心里种下了爱国的种子,又加上雨来知道了爸爸参加战斗的事情对雨来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雨来成为一位坚贞不屈的小英雄。
6.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还乡河的景物。如课文第一部分对还乡河景色进行了描写,是为故事的发生与发展做铺垫。课文第五部分与第六部分描写了当时的景色,作者用“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这两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雨来的惋惜与不舍之情。
二、列举种种趣事,突出独立成长特点
略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一篇写孩子成长的叙事散文,作者通过讲述小外甥从出生到四岁这段时间的种种趣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这个孩子为“男子汉”,作者是怎样表达出对这个“男子汉”的情感的。
1.首尾呼应,表达真实感情。课文开头交代了写作的对象,称孩子为“男子汉”。课文的结尾通过“这就是……”抒发了作者从“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得到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一个小“男子汉”成长的骄傲与欣喜。
2.感知课文三部分的主要内容。课文第一部分写“男子汉”“他对食物的兴趣”;课文第二部分寫“男子汉”“他对独立的要求”;课文第三部分写“男子汉”“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3.作者抓住具体事例写“男子汉”,表现出“男子汉”的性格与爱好。课文第一部分讲述了“男子汉”在吃的方面的种种细节,让读者感受到“男子汉”对食物的热爱,体会到“男子汉”的可爱率真。课文第二部分通过对“男子汉”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突出他对于独立的渴望和尝试。课文第三部分抓住“送他去托儿所的情景”和“他乘火车回安徽的情景”两个事例,体现出“男子汉”能够勇敢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富有挑战的环境,作者不仅赞美“男子汉”的可爱率真,也赞美了“男子汉”的沉着与刚强。
4.尝试换小标题。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小英雄雨来》一文中列小标题的方法,通过用多种方法来概括课文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尝试换小标题。引导学生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或引用主要人物的语言等作为标题,如引用课文中的词句为小标题,课文第一部分可以用“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作为小标题;课文第二部分可以用“他提出要让自己买”作为小标题;课文第三部分可以用“坦然接受这个现实”作为小标题。还可以用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为小标题,如“他吃饭很爽气”“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勇敢地抓住窗框”等。
5.巩固训练。(1)引用人物的语言尝试给课文每一部分换小标题。(2)课文的结尾讲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列小标题的能力。
三、芦花鞋真好看,凸显青铜美好品质
略读课文《芦花鞋》一文,主要讲述了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一起动手编织芦花鞋,然后让青铜背着芦花鞋到油麻地镇上去卖的故事,赞美了青铜勤劳、纯朴的美好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按照课文导语的要求(默读课文,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自主学习。
1.说一说:课文的四个部分分别写哪些主要内容?课文第一部分写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编织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课文第二部分讲述了在大雪天,青铜不顾家人的劝说坚持去镇上卖芦花鞋;课文第三部分写了几个城里人买了十双芦花鞋;课文第四部分写青铜卖最后一双芦花鞋的情景。
2.借助列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引领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概括课文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列出小标题。如结合“课文都围绕芦花鞋写了哪些事”可以概括地列出“编织芦花鞋”“卖芦花鞋”“城里人对芦花鞋的喜爱”“最后一双芦花鞋”等小标题;围绕着“课文是怎样写出青铜的质朴、善良的”这个主题,可以概括地列出“编织芦花鞋”“卖芦花鞋”“大雪中坚持卖鞋”“卖了自己穿的鞋”等小标题。
3.交流互动。在学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话题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深刻体会青铜勤劳、纯朴的美好品质。
4.加强训练。(1)结合课文“围绕芦花鞋写了哪些事”来列出小标题。(2)围绕“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话题,说一说:青铜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子,在卖芦花鞋的过程中表现出青铜的什么品质?
四、回忆“学会做事”,具体描写成长过程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6的要求是:我们正在慢慢长大……看看学习的过程是否写清楚了。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如何结合单元导语提出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把“我学会了 ”的事情描写得生动具体呢?
1.观察课文插图,明确写作范围。课文中的插图从不同角度为学生出示了学会做事的示例,如学会弹琴、学会摄影、学会挤牛奶、学会借阅、学会洗碗、學会栽花等。这些示例范围较广,能够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
2.明确习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想想自己学过那些本领,从中筛选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来写。首先把“我学会了 ”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巧妙构思,布局谋篇,学习课文拟小标题的写法,想想怎样按顺序把自己学习的过程写清楚,要把自己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作为重点写,并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3.列小标题,把过程写具体。学生在习作中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过程写清楚,把人物的言谈举止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同时为自己的习作列出小标题。如一位学生在习作《我学会了弹钢琴》中按照“喜欢—苦练—泄气—妈妈鼓励—荣获奖励”的顺序把自己学弹钢琴经历的一波三折的过程具体生动地写了出来,还列出小标题“喜欢弹钢琴”“鼓励我继续努力”“学会弹钢琴”“荣获奖励”。在习作的结尾还通过“我不仅学会了弹钢琴,而且懂得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知道了无论学什么都要认真、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写出了自己从学弹钢琴中悟出的道理,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4.修改习作,交流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一是习作写完后,要读读自己的习作,看习作有没有符合要求,即有没有按事情的顺序把过程写清楚,把人物的言行举止等写具体,有没有表达自己的感情;二是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习作中写得好的方面,互相提出修改的建议,在分享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