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一雪
《剑吼西风:中央特科纪事》(以下简称《剑吼西风》)出自中共党史专家、中共隐蔽战线史学者叶孝慎之手。叶孝慎说:“这是一本说‘不的书。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我的自大,但我还是要说,我对大多在我之前以五花八门名义来解读中央特科的语言文字说不。至于更多同题材的影视剧,抑或谍战小说、悬疑小说、惊悚小说,在我看来,恐怕问题更大。其实,我否定的不只是他人,甚至也包括曾经的自己。”
“历史不能被妖魔化。”叶孝慎说,他最难容忍有些人打着“市场化操作”的幌子,把革命历史题材拍成纯粹意义上的商业大片。
从《暗算》《旗袍》《潜伏》开始,国内关于谍战的影视剧数量开始暴涨。观众抱着“猎奇”心理,看着荧屏上的共产党人忍辱负重、卧底敌营,与奸诈对手展开一次次殊死搏斗、惊险较量。
在叶孝慎看来,这些影视剧既是广大民众了解中共隐蔽战线的窗口,同时也因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可以说,从电影《英雄无语》到电视剧《陈赓大将》,每一次都在给这段历史做加法,场景越来越复杂,人数越来越多,结果也就离真相越来越远,比如被称为‘东方第一谋杀案的和合坊事件。”
1929年11月11日,出卖同志的中央军事部秘书白鑫在此被中央特科人员处决。当时,由于白鑫的出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江苏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澎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中央军事部部长杨殷,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省委军委委员颜昌颐和负责兵运的江苏省委军委干部邢士贞等人被捕,最后英勇就义。此事震动了周恩来、陈赓等人,他们亲自部署中央特科铁腕锄奸。
“在我之前,凡写那段历史,都是一大帮子人,从七八个到10多个,人人持枪埋伏在和合坊内,一见白鑫等人出来,就扣动扳机,‘将复仇的子弹像暴雨般打在叛徒身上。”叶孝慎说,“但是我反复查看一手原始文献,最后确认当时来到和合坊的,只有行动科的蔡飞、邵达夫、谭忠余、胡兰波四人,其中蔡飞在布置任务后就离开了。剩下的三人仅持有‘勃朗宁二支,盒子炮一支。”
“即便剩下的三个人都各自携带了两个弹夹,将68发子弹全部发射完毕,也无法达到现在某些历史专著或者影视作品中硝烟四起、血流成河的状况。”叶孝慎说,“真实的历史场面不需要渲染,三位行动科的队员正是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方才顺利完成铲除叛徒的艰巨任务。”
“历史不能被妖魔化,是我写作《剑吼西风》的初心、基点。”叶孝慎再次强调。为了让这本书更加贴近真实的历史、还原当时的场景,也为了让信源出处有据可查,他在写作中坚持的原则就是“多用引号,尽量以原始材料说话”。
为了尊重史实,推翻自己也是常有的事情。200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叶孝慎在上海《劳动报》上做了一组专版,专门介绍中共隐蔽战线。然而,其中的一段转述就被转述中提及的一位故人——鲍文蔚的后裔质疑。
潘汉年生前说他在1931年6月前“派遣”鲍文蔚去上海警备司令部当“法文秘书”,为中央特科收集情报。
叶孝慎在转述潘汉年的这段证言时还查阅了相关资料,其中也提到,潘汉年利用国民党当局准备接待欧洲某国王子要找会法语的人当翻译的机会,派遣鲍文蔚去当法文秘书,由此结识同警备司令部有些联系的人士,这一关系在了解向忠发被捕后确已叛变并被处决的事情上起了重要作用。
潘汉年的证言写于1962年3月,中央文献研究室的说法并非无据可查。但就是这样一段已经“板上钉钉”的历史,却不为鲍文蔚的后人认可。因为鲍文蔚的儿女两人都清楚记得,鲍文蔚是1932年春从法国留学归来,也就是说,1931年夏鲍文蔚并不在中国,绝不可能参与提供向忠发被捕叛变的情报。
叶孝慎起初怀疑是不是鲍文蔚的后人记错了。但鲍文蔚的后人又给了叶孝慎一份《鲍文蔚参加地下敌对斗争简况》(手稿)。“这份简况虽然是由子女‘代笔,但是‘也在其他资料中找到,确认是鲍文蔚本人自述,真实可信。”叶孝慎说。
最终,叶孝慎梳理出全新的时间线:向忠发于1931年6月22日被捕、24日被枪杀。鲍文蔚于1932年3月由法国回到江苏宜兴,潘汉年约他到沪面谈,并让他留在上海。大约5月份,潘漢年通过关系将鲍文蔚安插到上海警备司令部做外文秘书。因此,仅以潘汉年的1962年3月证言便来臆断鲍文蔚“在了解向忠发被捕后确已叛变并被处决的事情上起了重要作用”疑似有误。
关于自己的更多犯错,叶孝慎没有来得及完全展开,逐一写入《剑吼西风》。由于这本书的特殊性,其经过漫长的审读程序。叶孝慎说,这本书出版了,有些内容也已经陈旧了,“我还在着手进行新的研究,还不断有新的发现,同时也有新的疑问”。
中央特科创立于94年前。1927年9月底至10月上旬,大革命失败后,迫于形势需要,中共中央机关从武汉迁回上海。当时的上海,军警宪特、租界巡捕、帮会势力和地痞流氓云集,地下斗争日益残酷。1927年11月,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周恩来筹建并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专业情报保卫机构——中央特科。
中央特科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收集掌握情报,镇压叛徒,营救被捕同志,建立秘密电台”。八年时间里,中央特科在上海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诸如组建了第一个打入敌人“心脏”的工作小组(“龙潭三杰”);发展了第一个反间谍关系(杨登瀛);开辟了第一条地下交通线(上海至中央苏区);研制了第一部无线电收发报机(同各地党组织取得电信联系),等等。
中央特科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隐蔽战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剑吼西风》是首部讲述中央特科历史的纪实作品,还原了情报保卫机要保密工作,再现了隐蔽战线无名英雄群像。
对于《剑吼西风》,叶孝慎曾想更纯粹、更加注重文献考据、更加偏向于学术专著,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更通俗的写法,写成了纪实文学,那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我希望读者看到后,可以了解到中共隐蔽战线是如何成长壮大的,希望当下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走得再远也不要忘了为何出发。”他说,“无论是谁,生命只有一次。成千成万的先烈已经英勇地牺牲了,他们以自己的青春、热血、生命完成了对理想、信仰的追求,我们需要的是传承、追随、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