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彬
前不久举行的北约外长谷首次邀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亚洲合作伙伴”,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甚至将中国列为“未来严重安全挑战之一”,诸多迹象不禁让人质疑:北约正在将触角伸向中国周边吗?
而就在这次会议结束不到一周时间,日本媒体传出消息,美英澳三国组建的“奥库斯”安全同盟曾有人员同日本接触,询问后者加入或.进行合作的事宜。虽然日本官方在第二天就否认了这一传言,但分析人士认为,在俄乌冲突的战略背景下,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与美英及北约的距离越来越近。而未来尹锡悦领导的韩国,似乎也可能转换到这条轨道上来。
《日经亚洲》称,这是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首次出席北约外长会,并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了双边会谈。林芳正批评中国至今没有谴责“俄罗斯侵略”。实际上,从日本与北约的关系来看,两者之间八竿子打不着。作为冷战产物的北约,其使命应该随着冷战的结束而被终结。但是,美英等国明白,这样一来他们就少了一个保住西方霸权的“棍子”,也少了一个凝聚美欧跨大西洋关系的抓手。于是,通过各种事件和舆论不断推波助澜把俄罗斯塑造为欧洲的“敌人”,实现了北约的五轮东扩。
如今回过头来看,现在欧洲安全困境的始作俑者就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军事同盟——北约北约作为一个组织想要继续维持下去,肯定还会继续渲染俄罗斯的威胁,当然也不排除北约邀请日本这个和俄罗斯有“领土争端”的国家,以期对俄实施“东西夹击”。不过,更可能的战略盘算是,北约作为美国的世界霸权工具,当然最终是为华盛顿的利益服务,而美国将中国视为更长远的“战略竞争对手”,所以北约邀请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实际是为未来地缘战略竞争做好布局。其目标显然是遏制中国。包括有关“奥库斯”想邀请日本加冬的传闻,实际也是美英这个北约中的“主轴”,希望在实现建立“亚太版北约”这个战略目标下,多一道安全保障。
但是,日本方面应该思考一个问题,苏联解体后,北约一轮又一轮的东扩终于迎来了俄乌冲突这么惨烈的“中局”,仍然施行“和平宪法”的日本难道要借此“契机”放弃和平道路,加入“世界最大军事同盟”随后同时面对俄中朝吗?战后日本也有所谓的“战略界”,而他们得出的一个重大共识就是不能同时挑战中国和俄罗斯。在俄罗斯因为日本参与制裁而将日本列为“不友好国家”后,终止了俄日领土与和平条约谈判。虽然日本对此表示了愤慨并提出严重抗议,但这也反映出日本的安全困境和战略窘迫。对于为什么乌克兰危机会走到今天兵戎相见的地步,美国和北约迄今为止的所作所为,恰恰可以用林芳正外相的一句母语来形容:火柴加水泵。比喻纵火、灭火一家承包。而且直到现在美国和北约都不开泵放水灭火,而是在继续火上浇油的同时倒打一耙,用双标指责中国和印度以及其他不肯火上浇油的国家。
从这次对俄制裁来看,日本是跟随美西方脚步最紧的亚洲国家之一,而且在向乌克兰提供作战物资方面,日本还做出试探性的举动,为基辅运去了一批防弹服。有意思的是,日本主流大报虽然不说话,但《日刊现代》则对新任美驻日本大使的“影响力”若有所指。针对日本近期的一系列对俄措施,《日刊现代》称这检美国驻日本大使在日本政策制定方面发挥了“主导性作用”,笔者认为这一描述实际就差封他一个“日本新总督”称号了。
中方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一直尊重和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倡导照顾各方安全关切,推动劝谈促和。实际上,中方这个立场被不少日本民众和学者所接受。作为一名旅日30年的观察者,笔者一直关注着日本对所谓“新疆问题”的态度,日本外务省在此问题上一直没有追随美国,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但这一次日本政治精英就俄乌冲突在谈所谓“侵略”和“谴责”时公然紧随美国,很大程度上是在“安全焦虑”外壳下包藏的战略冲动在作祟。从前首相安倍晋三公开谈论应该对将美国核武器部署到日本持开放态度,到日方对北方四岛问题(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的表态,都已经暴露出这一点。
遥远的欧洲战事同样撞击着中日两国民众的心灵,但制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笔者非常支持日本有识之士所提出的“不能仅靠制裁而是要去救济,对于随后的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日本在救济方面应发挥主导性作用”的观点。要看到,这些有识之士认为,对于北约邀请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参与北约峰会,摆明了不是要日本来救济而还是要求这些国家一起火上浇油。而就林芳正代表日本外交当局在欧州的表态,这些日本有识之士如笔者一样表示大失所望。
日本随着美国的指挥棒东奔西跑,拉长“战线”,到了关键时刻很可能“掉链子”。机会成本总是存在的,日本如果不想再美去十年的话,表面的暧昧之下应该有清晰的自我战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笔者比以往更期待独立自主的日本。毕竟,价值观的基础是价值。▲(作者是横滨国立大学北京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