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下旬,流量突然砸中了山东临沂39岁的中年男人程运付。因“拉面3元一碗,15年不涨价”,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拉面哥”。然而,走红是把双刃剑,“拉面哥”的烦恼也随之而来——来自全国各地的主播跑到他的摊位前甚至家门口做直播,最多时聚集了500多人,导致他居住的马蹄河村交通“瘫痪”,不堪其扰的他还被迫停业了几天。
对于自己被过度围观,“拉面哥”表示:“我也有喜欢的偶像,但不会去过度干扰别人,我只想回到原来平静的生活。”后来,他甚至在接受采访时忍不住哭诉:“我挣不了直播的钱,将来还是会继续用双手劳动。”他还说自己很后悔与人签署了短视频账号运营协议,称“我不想被人利用自己的名义去赚钱、坑钱”,并表示已经联系律师处理解约事宜。
多维解读
别让过度围观打翻“拉面哥”的面摊
在扁平化的互联网传播环境中,每一个平凡的个体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一件小事而引发关注。当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被打捞,被放置于公众视野中传播,这对其本人良好的德性无疑是一种嘉许。但要注意的是,当一个普通人的日常行为被突然间放大、一举一动都广受关注,当过度围观侵扰到他的生活,或许就该有所反思了。尤其是那些把面摊堵得水泄不通,甚至堵在人家家门口不走的网络主播,看中的只是“拉面哥”身上自带的流量,“拉面哥”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一个被消费、被猎取的流量工具罢了。也正是他们,让这场围观变成了一场闹剧。
这样的事情并非没有先例。比如,此前的“大衣哥”朱之文,过度围观也对其生活造成了诸多侵扰。时至今日,朱之文家门口的视频拍摄者依旧众多,我们依旧能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朱之文“落荒而逃”的场景。而此次在“拉面哥”身上发生的事情,仿佛便是将这样的“闹剧”模板套用在他身上,令其无所适从。必须明确的是,当一个普通人及其日常突然闯入了舆论的射程,尊重依旧是公众的最优选项。而那些以“拉面哥”为噱头拍短视频、凑热闹的主播们,也该自重。“距离产生美”并非一句空话,“千里之外”的围观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希望网络主播们放过“拉面哥”,让他重新回归属于他自己的那份日常。
岂能蹭“拉面哥”流量还打扰人家的生活
命运之手就是这么吊诡,在很多网络主播、短视频从业者千方百计想一夜爆红的时代,偏偏是一个根本不知道流量为何物的街头“拉面哥”成了名副其实的“流量担当”。而那些网络主播、短视频从业者马上调转镜头,开始疯狂地蹭“拉面哥”的流量。结果就是,“拉面哥”只要一出摊,就有几百人围着他拍照、录视频,弄得他根本没法做生意;而即便他回到家里,也会被无数人围堵,因为打扰了左邻右舍的生活,也让他感到十分过意不去。
一个普通人一夜爆红,确实会给他带来很多好处,就像“拉面哥”以前一天能卖五六百碗拉面,现在一天能卖一千碗拉面了。但是和网友围观、围堵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严重打扰相比,他宁愿回到以前一天卖五百碗拉面的日子。这些围堵、拍摄“拉面哥”的人,其实是很自私的。如果只是附近普通的居民、网友看热闹,拍一两张照片,录一两段视频,马上就走,也不會给“拉面哥”正常的做生意和过生活带来影响。但是这些从早到晚围着“拉面哥”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所谓的视频博主、网络主播,他们拍摄“拉面哥”是为了流量,把他当成自己赚钱的“工具人”,如此影响、打扰“拉面哥”的生意和生活显然是不道德的。
有人可能会说,“拉面哥”正好可以趁着现在的热度积极转型,当“网红”比做拉面强得多。但问题是,“拉面哥”擅长的是做拉面,而不是表演。这些围堵拍摄“拉面哥”的网友,只想靠“拉面哥”变现赚钱,却对“拉面哥”身上真正打动人的品质视而不见。“拉面哥”一碗拉面卖3元,一卖就是15年坚持不涨价;他受到自己偶像刘德华所演电影《失孤》的启发,七八年前就成为“宝贝回家”志愿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家庭重拾幸福。这些才是最值得学习的,也是最值得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