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阅读指的是结合不同的主题整合和拓展文本,使得单元主题更加丰满、细化,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内外的作品进行延伸、比较、感悟,从而真正地理解这些作品。散文作品的特点是行文比较自由,给人“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若只是单篇阅读,学生就会感到比较零散,很难自主总结散文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单元整体阅读的方法,尝试根据声韵、用语、意境、结构、主题等角度展开比较,这样能更好地总结散文的共性,促使他们提升阅读能力。
一、比较声韵,感受情感差异
不少散文作品都运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大自然的唯美风光,体现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亲近和向往,作品在语言文字上常常特色鲜明,给人朗朗上口的感觉,充满了韵律感。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作品的声韵,尝試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情感差异,体会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将《春》《济南的冬天》等优美的散文放在一起,展开诵读活动,尝试体会作品的节奏特点,并感受其中的情感差异。如以《春》为例,由于这篇文章的节奏特点是短小精悍,所以在诵读的时候要注意调节语速、音调,制造出一种紧凑感。在学生读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这样的句子的时候,教师引导他们在诵读“盼望着”的时候读得缓慢一些,这样能体现出对春天的渴望和期盼,而在读到“东风来了”的时候,则可以适当加快语速,这样能体现出对春天到来的渴望期盼之情。学生发现从这样一句简单的句子中就能体会到作者对春天有着渴望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诵读《济南的冬天》等其它的作品,说说如何调整语速语调,展现出情感。学生认为和《春》相比,在诵读《济南的冬天》时可以更为缓慢一点,展现出轻柔的感觉,这样能体现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散文具有优美的词句,语言有一定的表现力,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诵读作品,并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有生命力的形象,从而在抑郁顿挫的节奏中体会情感的变化和起伏。
二、比较用语,鉴赏表达风格
品味语言是散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同的散文作品都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形式,所以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比作品的语言,鉴赏其表达风格。在鉴赏对比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把握,体会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能恰到好处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下作者的生活背景,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对比总结,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春》和《济南的冬天》的语言风格,首先可以围绕单篇作品探究其语言特点。如在阅读《春》的时候可以找出作品中有哪些词语展现出了春天的美好,尝试分析一下“朗润、涨”等词语的意思是什么,分析一下“小草”等意象,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词句来形容它们。在阅读《济南的冬天》时则要尝试找出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如“小摇篮、带水纹的花衣”等,并说说它们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此后再展开对比,说说《春》和《济南的冬天》在用语等方面有什么异同点。学生发现两位作者都十分擅长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展现出景物之美,而不同点在于《济南的冬天》大多用整句,描绘的是整个山水图,表现出亲切的情感,而《春》整散结合,展现了多个不同的春景,体现出了对春天的盼望之情。
在分析作品言语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展开深入推敲,可以对比不同作者同类型的作品,体会他们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之处,还可以将同一作者前后不同时期的作品拿出来进行比较,这样能看到其风格的变化。
三、比较意境,发展审美意识
优美的散文作品常常将读者引入到充满想象的艺术境界中,能让读者体会到独特的意境美。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诵读和体会作品语言美的基础上深度对比,尝试比较作品的意境,提升审美意识。
不管是《春》还是《济南的冬天》都具有独特的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分别分析两篇文章的意境,然后展开对比,从而发展自己的审美意识。在阅读《春》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现各种和春有关的古诗词,引导他们进行赏析,说说从《春》中能否体会到这种意境。学生认识到作者在文章中展现了绝大多数人对春的感受,所选择的景物也具有代表性,因此能让读者更快地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感受春的美。在阅读《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温晴”一词展开分析,说说作者如何构筑“温晴”的情境。学生发现它和《春》不一样,它更多展现的是作者对济南的独特感受,着重体现的是一种亲切的感觉。在对比意境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春》体现的是具有典型性的美的情境,而《济南的冬天》展现的则更多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情境。
散文作品有着诗意化的语言表达,同时也展现出了如同诗歌一样的意境。所以突破散文意境是一种阅读解析散文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散文作品的意境,构筑一个充满“自然美”的阅读课堂,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接受美的熏陶,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
四、比较结构,探寻行文思路
分析结构能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从而更清楚地理解作品。由于图画的形式可以将文本内容相关的艺术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能照顾到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体验,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列出不同作品的结构,然后展开对比。这样他们就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挖掘出其中的不同点。
《春》和《济南的冬天》虽然都是散文,但是它们在行文结构方面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教师引导学生用图画法分别画出两篇文章的结构,然后展开对比。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不同之处,他们发现在《春》中,作者用春醒、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这五个不同的内容来展现春天,它们相互之间基本是独立的,作者截取了春天最有代表性的画面,然后分别描述它们,再整合起来,展现出春天的美景。《济南的冬天》结构则更为复杂一点,作者先用对比的方式将济南和其它地方进行对比,点明了济南是一个好地方,而后则先写济南的城、再写山、水,然后总结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在写济南之水的时候,也会加入山的内容,同样,写山的时候也会加入对水的描写,也就是说所有的内容都融合在一起,综合展现济南的特点。在对比分析后,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认识到两者虽然都是总分总,但是在细微处却有一定的差别。
图画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能产生一种直接的冲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合理加工,促使他们直接理解作品的结构特点。在对比作品结构的过程中,学生更好地加工并理解作品,产生独特的认知。
五、比较主题,生发个性解读
在單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主题对比的活动,促使他们对作品生发出个性化理解。在引导学生对比主题的时候,教师要避免他们的解读过于套路化,而要引导他们尝试说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进而提升其探究能力。
当学生解读《春》《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将《秋天的怀念》一文加入进来,展开对比分析,看看它们在主题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虽然《秋天的怀念》的题目中有“秋天”这样表示季节的词语,但是其主题和《春》《济南的冬天》截然不同,作者主要展现的是亲情的伟大,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作者对曾经粗暴地对待母亲一事表现出了强烈的懊悔。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在该单元中有哪篇文章的主题和《秋天的怀念》有相似之处,学生发现《散步》一文展现的也是亲情,有相近之处,不同点在于《散步》主要体现的是中年人的责任感。在对比主题之后,学生提出了自己的个性化观点,认为要围绕题目中所有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如《秋天的怀念》中“怀念”也十分重要,暗示了主题。在掌握了个性化阅读的方法后,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会尝试运用自己独有的方法进行比较,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并猜想作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同类型的解读方法,提升阅读效率。
教师可以将一些题目或内容有相似处的文章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展开主题对比,思考作者的创作目的有什么不同。此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时候也尝试运用主题对比的方法,这样他们就能快速找到所阅读的文章对应哪一类散文,能找到相对应的阅读方法,进而提升阅读效率。
在单元主题的统摄下展开阅读延伸,学生能拓展知识面,增加阅读经验,从而掌握比较分析的方法,学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比较。通过比较声韵能体会情感的差异,通过比较用语能鉴赏表达风格,通过比较意境能提升审美意识,通过比较结构能探究行文思路,通过比较主题能促使学生个性化理解。在变化多样的比较中,学生能将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阅读其它作品中,提升阅读能力。
郐丽丽,山东省文登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