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荷峰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网络给现代社会带来了资源共享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泛滥的弊端。当被海量的短时间内不能“识庐山真面目”的信息包围时,如何挑选出对自己最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如何在面对带诱惑色彩的信息时清醒地坚守自己内心的原则?如何在那些所谓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面前为真正的正义鼓掌、把真正的丑陋无情批判等等,都需要学生先借助思辨能力进行理性的判断,独立思考,然后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身心健康地成长。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的主观题部分,特别是现代文阅读题和作文题,明显地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尽量与学生建立放松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教师是学生在校活动的引导者,也是学生行为表现的主要评审人,因此,学生往往非常在意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而放松的师生关系最能让学生释放自己的本真。对老师不用刻意迎合,也不用小心压抑,这样的状态,最有利于学生把自己对某件值得探讨的事情或某个值得讨论的现象的最真实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而不论是口头表达,还是文字表达,这“说”和“写”的过程,不仅是一个体现更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的过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哪怕有独到的想法也不敢说,思辨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放松的师生关系可以说是教学活动中一切其他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的前提。
二、协助学生多方面提高知识容量
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在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中,自然容易观察到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然后自动调动脑海中的或来自生活记忆或来自书本的内容,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形成自己独到且系统的见解。相反,一个知识面狭窄、经历经验贫乏的人,不管面对的一切是有趣还是枯燥,都难免会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无法独立进行自己的判断并形成深刻的见解。因此,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关注时政、虔诚聆听有经验的人的教导等等,时刻保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学习的心态就变得很有必要,这些会扩充学生的胸怀、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引导学生对周围的存在保持敏锐的触觉
这点意在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现实生活中,能不能对不同的事情,找出相同点、对相同的现象,看到细微的区别、能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往往是我们评判一个人观察力强弱的参考,其实这也是评判一个人思维深广度即思辨能力高低的参考。而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要随时能集中火力,火眼金晴地对周围的存在进行观察。不仅要关注国家的大事,也要关注身边的小事,要看得到欢颜,也要听得见哭泣,并且不可“置身事外”,而要“感同身受”,才有可能得出最新鲜的、最真实、最深刻的见解。即观察力更敏锐,思辨能力自然更高超;要提高思辨能力,先提高观察能力。
四、开展活动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如举行演讲、辩论、双向提问、写时政热评“吾日三省吾身”等活动,因为,这些活动都会让学生经历一个“换位思考”“理越辩越明”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管是说服了自己,还是说服了他人,这过程都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健康的价值观体系,有助于他们写出见解独到、深刻、系统的作文,从而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
总之,对学生来说,拥有了出色的思辨能力,對其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是锦上添花的事,对其写作来说,也将会是像拥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因此,对教师来说,重视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既是一件富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