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析基于活态保护思想下的雾里怒族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2021-08-09 02:07杨建华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

杨建华

【摘要】活态保护思想是基于文化领域,通过新颖手段将抽象艺术具象化,赋予传统文化崭新生命力。本文旨在分析活态保护思想深层含义,通过结合云南省贡山县雾里怒族传统村落实际情况,提出实质性保护规划策略。

【关键词】活态保护;雾里怒族;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9.033

云南省贡山县雾里怒族传统村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孕育出富含我国劳动人民智慧与艰苦朴素精神的艺术文化及特色建筑。基于文化范畴的活态保护思想,为怒族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提供新思路。通过合理运用活态保护核心思想量化文化标准,科学有效地协调现代化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间的尖锐矛盾。

1、活态保护思想概述

活态保护思想概念最先使用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文化”思想的核心内涵,是赋予艺术表现形式生命力,不再简单将珍贵文化资源看作是单一、孤立的艺术形式,而是一种极富生命力、宣泄人类生存需求、具有时序性特征的生存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此种表达方式,构建沟通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将文化精粹化作一种可视产物,给予每一时期人类丰富的文化熏陶。活态保护理念与传统村落保护的有机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根据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实际情况与活态保护思想内涵,中国的传统村落保护既要对现存物质文化遗产悉心呵护,同时注重传统村落建筑中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无论是物质还是非物质形式,“活态”保护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注入新活力,为我国传统村落增添文化魅力。

2、基于活态保护思想的雾里怒族传统村落特征

2.1简述雾里怒族传统村落

传统雾里怒族村落坐落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为旧时茶马古道必经之地。该地辖区内怒江呈南北割据状,怒江东面是绵延不断的碧罗雪山,西边是高黎贡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形成我国著名两山夹一江峡谷地貌奇观,也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中心地区[1]。雾里村怒族自然形成村落,历史文明源远流长。现有村民五十二户,总计二百零七人。雾里村民主要信奉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保有原始生态习惯,依然秉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当地村民生活悠然自得、自给自足,主要从事家庭手工业、传统种植业、渔业和林业等。雾里村落风貌保存完好,主要民住建筑形式为干栏式木楞房建筑,当地村落居住环境依旧保持原有建筑风格,未添加任何现代化建筑元素。村落主干通道为德拉姆古道,是进出雾里村落的唯一通道。雾里怒族传统居民建筑群于2006年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09年成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2物质景观特点

雾里村落地理环境复杂,紧邻碧罗雪山、面对怒江,地势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村落被怒江一分为二,地势形状为扇形缓坡状。村落中唯一进出口德拉姆古道结构为土质路面,宽度仅供行人通过。村落内居民建筑沿等高线建起,凸显在自然环境较为封闭的条件下,农户生产空间与生活环境临近的主要关系,贴合村民生活自给自足的实际情况。住房建筑主要设立在田间地头,方便当地村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合理安排自身作息时间,体现雾里村落生活空间及生产空间安排井然有序,彰显我国劳动人民智慧。

2.3传统村民住宅类型

雾里村落民居建筑基本传承传统建筑风格,具有民族特色。建筑结构主要由小开窗、干栏式木楞房与双坡屋顶组成。根据建筑材料及结构类型,可以分为三大类:方木楞房、圆木楞房及土墙房。当下雾里村分布最多民居建筑类型为木楞房,建筑材料多为云南松、草与竹子,房屋顶盖采用石板敷设。土墙房多用木材作为建筑框架,用于构建门窗及梁架,墙的构成材料为土或石,屋顶使用石板[2]。

2.3.1土墙房

土墙房具有明显的藏族建筑风格,四面由夯土墙构成,墙体内部嵌入木柱支撑。土墙房屋建筑分为三层,上层是房屋储物间,主要存储粮食;中层供人居住,下层用于饲养家禽家畜。房屋室内一般设有两间,一间为正房、一间为卧室,正房内部设置有火塘。土墙房热工性能优越,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贡山县怒族现存土墙房数量极少,仅占传统建筑群总数的十分之一,而雾里村土墙房仅有三幢。

2.3.2圆木楞房

圆木楞房是云南省偏远地区少数民族最常见建筑,也是雾里村落主要建筑形式。圆木楞房墙体是由圆木堆积叠加而成,圆木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可以滿足房屋建筑的实际需求。房顶为石片双坡结构,建筑主体的底层架空。圆木楞房主体结构分为三层:上层为屋顶结构中的夹层,可用来存放粮食、饲料及农业生产工具等;中间一层为民居主层供村民居住,该层设有入口前廊,可用于洗漱、洗菜、做针线等,满足日常生活起居需求。房屋内部分划分为三间,分为村民居住的正房、储物间及卧室;下层巧妙利用坡地倾斜空间,主要用于饲养牲畜。圆木楞房具有建造简单、建筑风格朴素等优势,但建筑工艺较为简陋,易引发室内居住条件偏低等问题。例如:房屋内部因圆木贴合性不足,致使屋内透风透光,影响居民居住体验。

2.3.3方木楞房

介于圆木楞房建筑构造的局限性,基于该种房屋结构的特点加以优化改造,方木楞房于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雾里村兴起。方木楞房屋空间结构与圆木楞房大体相似,但圆木作为主要建材需要进行细致加工。因此,此种民居造价不菲,适用于当地自身经济条件优越的村民建造。方木楞房屋墙壁由板材叠加而成,与圆木楞房相比,因为圆木经过细腻加工,令房屋透光透风性显著下降,更适宜村民居住。

3、基于活态思想下的雾里怒族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3.1物质文化保护

雾里怒族传统村落建筑具有深厚的艺术观赏价值,经过多年来雕琢与传承的设计手法与建筑风格,给予观者美的享受。村落整体布局规划构成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通过具象的表现形式,赋予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村落建筑的独特风貌主要包括建筑风格、使用材料、色彩搭配等,依照村庄现有建筑的保存状况,将其分为保存完好、一般破损与严重受损三种。严重受损的建筑除保留原有艺术风格与外观格局外,应根据建筑受损细节,保障修复后的建筑风貌与村落总体布局相得益彰,且能够满足村民日常生活使用[3]。一般破损的建筑需要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原样恢复建筑各结构的使用功能。

3.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制定专业、周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格认定,对雾里怒族传统村落中保有的文化习俗、传统技艺等艺术表现形式收集成册。针对年代久远、濒临失传的文化传承者施行一定的资助政策,改善非物质文化传承者的生活条件,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生生不息。大力宣扬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相关传统文化技艺展示活动。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更多参与者,主动投身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为不为人知、几近失传的传统艺术及风俗习惯注入新活力,使之成为一条源远流长的涓涓细流,将文化艺术的魅力化作“活水”,浸润当代都市居民浮躁的内心世界。

结语:

雾里怒族传统村落保护规划需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根据当地传统建筑实际受损与艺术文化传承情况,设计详实、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守护一方水土孕育的灿烂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王登辉,吴晓敏,何东,李彤,黄炜,李靖.基于活态保护思想的翁里怒族传统村落保护规划[J].林业调查规划,2017,42(03):144-150.

[2]宋军,王柄荃,刘馨阳,焉宇成.国家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以石佛寺村锡伯族传统村落建设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9(22):219.

[3]杨海东.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德昂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9,35(01):69-74.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构成分析及保护策略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与发展模式的探究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国内传统村落研究综述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