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孕妇D-二聚体监测对预测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2021-08-09 23:19姜叶娟朱红娣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7期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测

姜叶娟 朱红娣

摘  要:目的  分析临产孕妇监测血浆D-二聚体指标用于预测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5月选择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临床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临床分娩非产后出血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于临产前、产后监测其血浆D-二聚体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临产前观察组孕妇D-二聚体监测值、产后D-二聚体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监测临产前孕妇血浆D-二聚体指标能够初步预测产后出血,为临床提供数据支持,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做好预防处理准备。

关键词:临产孕妇;D-二聚体监测;预测;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7-0048-02

随着近几年我国开放二胎政策,女性妊娠分娩率增高,同比发生产后出血率升高,因此,找寻一种可靠、便捷的预防方式成为了医疗界深入研究的内容[1]。凝血功能障碍是诱发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监测产妇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可一定程度预测产后出血情况。血浆D-二聚体指标为溶解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后形成的降解产物,不仅可以显示纤溶状态,同时可显示凝血情况,如果D-二聚体指标过高,则表明体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同时也可能存在激发纤溶、血栓等风向。因此,通过监测血浆D-二聚体指标可用于预测产后出血[2]。本文以2018年9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50例产后出血产妇及50例非产后出血产妇进行对比,现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5月期间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临床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5.42±1.31)岁;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42±0.30)周。选择同期于医院临床分娩非产后出血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5.51±1.21)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9.53±0.42)周。对比两组产妇基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同意参与并积极配合此次研究。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观察组均为产后出血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均超过500 mL。

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抵触配合研究的产妇。

1.3  方法

所有孕妇均分别在产前、产后24 h分别采集静脉血样,采血时选择肘窝主静脉血管穿刺,采血量均为1.8 mL/次,选择含有0.2 mL枸橼酸钠的(规格为109 mmol/L)真空抗凝试管收集血样,收集后需轻轻振动试管,以保证血样与枸橼酸钠制剂充分混合,并在试管外壁标注孕妇基本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将血样转送至生化检验科室,检验人员需先对血样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机速率需设定为3000 r/min,离心处理10 min后提取血浆样本,要求处理后的血浆样本无溶血、脂血等现象,并必须在离心处理完成后60 min内完成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另外,针对产后发生出血的孕妇开展实时护理,并记录具体出血量。

检测D-二聚体时选择全自动血凝仪,以免疫比浊法对该指标开展检测。实际检测过程中要求必须使用设备配套试剂,并严格遵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临产前、产后监测血浆D-二聚体指标差异情况。分析观察组产后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产后出血量的关系。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现,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产前、产后血浆D-二聚体指标分析

观察组孕妇临产前、产后D-二聚体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临产前、产后D-二聚体指标与产后出血量分析

分析监测结果显示,随着D-二聚体指标含量升高,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增多(P<0.05)。见表2。

3  讨论

针对产后出血产妇的24 h内血液D-二聚体研究表明[3],产后24 h内血液当中的D-二聚体含量会不断升高,且产后与产前D-二聚体比值明显高于普通产妇,这就说明产后出血产妇在此过程中体内的凝血、纤溶等功能处于失衡状态,其中凝血功能明显降低,但纤溶功能处于持续亢进状态,导致机体内的大量纤维蛋白被快速降解,进而导致血液当中D-二聚体的含量异常升高。而由于大量凝血因子在产时和产后的消耗相对较大,可诱发微血栓、产后出血等症状。另有部分研究显示,产妇在发生产后出血症状前,其血液当中的D-二聚体含量便异常升高,且随着产后出血症状的逐渐加重,血液当中的D-二聚体含量也会进一步升高,且可能升至产后检验值的10倍以上。由此可见,可以利用血液D-二聚体含量检查预测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性,且该指标上升时需妇产科医生高度重视,并密切监测产妇各项生理指标,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保障在产后出血发生时产妇的生命安全。

血液中的D-二聚体含量本身属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反应的特异性评估指标,也可将其作为评估产后出血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入院待产孕妇给予产前D-二聚体筛查,有助于评估其产后出血的风险,同时在产后24 h分别给予检验,也能为判断产后出血风险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其中如产前孕妇血液当中D-二聚体含量超过2000 μg/L,或产后各时间段内D-二聚体含量超过3800 μg/L,则说明该孕(产)妇有较高风险出现产后出血症状,需妇产科医生给予高度重视,必要时可在其病历上标注高风险信息,以便更好地针对此类孕妇开展干预措施。与此同時还需要借助彩超、MRI等影像学技术对血栓等病症给予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纤溶反应亢进的程度[4],有效降低产后出血概率,控制血液当中D-二聚体的含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出血患者临产前监测D-二聚体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产后出血患者,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吴剑锋[5]发表文章结论相一致。

总而言之,随着临产前、产后监测血浆D-二聚体指标的升高,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增多。通过监测临产前孕妇血浆D-二聚体指标能够初步预测产后出血,为临床提供数据支持,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做好预防处理准备。

参考文献

[1]钱天烨,郑皓文,曹佳晨,等.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预测作用[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20,41(1):33-36,43.

[2]康爱仙,程霜花.血浆D-二聚体在妊娠期妇女中的表达及对静脉血栓栓塞和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2):5128-5130.

[3]吴晓茜.低分子肝素钙改善妊娠晚期血钙、Fbg、D-二聚体水平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9,9(25):122-123.

[4]杨亚红,袁宁霞,杨小颀.D二聚体水平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中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3):475-476.

[5]吴剑锋.临产孕妇D-二聚体监测对预测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8,29(5):28-29,49.

猜你喜欢
产后出血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答案与提示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答案与提示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福彩3D中奖公式》:提前一月预测号码的惊人技巧!
预测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