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江 李钰丹
“2004年6月18日,是我入党的日子。”2021年3月25日,柳州电务段柳州驼峰车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支部书记潘承清对车间干部职工说道。
这个从三江侗寨走出的铁汉子,胸怀起伏,眼含泪光。
一
“你们从小要学好,以后要跟党走。”1977年出生的潘承清从记事起,父亲潘远来就对他们姐弟四人说这句话。
生于1929年的父亲是村生产队队长,性烈如火,疾恶如仇。在旧社会,一家人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父亲给人做苦力当长工。新中国成立后,生活渐渐好了起来。能当上队长,带着村民搞生产,父亲怎不感恩?
什么是“党”?“党”在哪儿?还是孩童的他懵懵懂懂,猜想“党”或许在远方。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周坪村榕树屯,地处九万大山,碧绿的浔江绕村而过,风景如画。潘承清1岁时,焦柳线全线建成,三江县站设立。父亲喜不自胜。他经常带人顺着浔江、融江、柳江放竹木排到柳州,返回时只能搭火车到桂林,再走三天两夜的路回家。三江通了火车,回家方便多了。
“崽,你以后到铁路上班就好了。不然,你就和阿爹一样,天天水里来、浪里去。辛苦不说,看天吃饭。”10岁那年的一天,父亲突然对他说道。潘承清望向父亲,父亲已鬓角现白,热切的眼神里,有期盼,也有些许无奈。
这个光着屁股下河摸鱼、上山砍柴放牛的农村娃,一瞬间,觉得自己长大了。山里穷啊,不说别人家,自家的三个姐姐,衣服要换着穿。赶圩了,阿妈只能从家里拿出几个土鸡蛋换钱。
潘承清发愤读书,挑灯夜战,1992年考上了柳州铁路运输学校(现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这可是寨子里走出的第一个铁路人。姐姐们无比欢喜,阿妈则喜极而泣。老潘昂起风霜雪雨磨砺过的脸,说:“婆娘,莫哭先,翻箱底看还有几多钱,我要送崽坐火车去柳州读书。”
二
“师傅,我来修。”这一天,19岁的潘承清初生牛犊不怕虎,开口说道。
1996年,潘承清分配在原融安电务段八斗信号工区。此际,柳州正发生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焦柳线多个车站的信号设备被洪魔吞噬,亟待修理。
“少来!嫌师傅还不够忙,你要来添乱?”师傅林胜保、邱立船忍不住怒火中烧,“你才来几天?”
电烙铁、电流电压表、绝缘表,他杂耍般地使用,三下五除二修好一個配件,摆在师傅面前。众人先是一愣,然后,鼓掌!原来,从小机灵的潘承清,在学校里不但学到了铁路专业知识,还学会了电器修理。
“潘承清”的名字很快传开,车间领导对他刮目相看。
20岁,潘承清刚定职就担任八斗信号工区工长。
八斗信号工区地处焦柳线北端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管内线路跨越山川河谷,长大坡道多,信号设备故障率居高不下。工作繁忙不说,驻守在此,一星期甚至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没有电影院,没有小馆子,眼见的,除了荒山野岭,就是孤单的小鸟在鸣叫。山蚊子还特别毒,一咬就是一个大包。几乎没有一个年轻人愿待在这“犄角旮旯”的地方。
看着人来人往,花谢花落,身强体健的潘承清憋着一口气。
师傅林胜保说:“小潘,嘴上没毛,却办事牢靠。师傅我服你。你就带着我们干吧。”
师傅的话,让他很感动。“讲真的,你说我一来就树立了远大理想,要改变家乡的面貌什么的很不实际。只有经历过了,才懂得发展落后被人看不起的痛。这是我自己的家乡,我不为它拼搏,谁来拼搏?”潘承清说道。
“电务设备故障一年起码有十几件,我的目标是把前面那个‘十去掉,再争取消灭后面那个‘几。”潘承清说。
工区管内65组道岔首先成了他眼中的“目标”。他带领职工把它们修个底朝天,保证质量优良,并连续数年保持全局电务系统标准站质量评比第一。
“铁路工作,其实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比如焦柳线开通,沿线的老乡们不但方便外出探亲访友、打工、做生意,而且还能运送木材、矿产、茶叶、糯米等土特产,你说重不重要?我保证了铁路安全畅通,就是保住了这条生命线的安全。”
“最初我认为只要自己干活不偷懒就行了,在车间书记的帮助下,学习了党的理论知识后才渐渐明白,一个人没有信念,没有理想,不可能走得远。”潘承清说。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6月18日,面对鲜艳的党旗,潘承清右手握拳举起,庄严宣誓。
三
2008年1月下旬,南方各省区遭遇历史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京广线“大动脉”受阻,部分客车迂回改走焦柳线。焦柳线牙屯堡站和水团站也受到冰雪天气影响,道岔卡滞,无法操动,影响行车组织。出来抢修,两条裤腿常被冻成硬硬的冰管子,潘承清的手脚冻伤了,仍咬牙带领大家扫雪除冰,饿了就啃一啃冻得硬邦邦的干粮……
经此一战,八斗工区名声传开,成了全段甚至全局干部职工眼中的北大门“守护神”。工区2005年到2010年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局“先进班组”。
援建益湛线时,70%的电务职工来自八斗信号工区,“益湛线上好精神,站站都有八斗人”成了一段佳话。
2011年11月6日,潘承清调任柳州电务段融安信号车间技术员,2013年7月,升任融安信号车间党支部书记。从事党务工作,他一岗多能,经常向工友分享个人的安全经验、做法,搞好传、帮、带,给予年轻职工们自信,发挥“安全功臣”稳定“军心”作用。
三江风光秀丽,尤其是三江侗寨风雨桥、侗家吊脚楼、宛如天籁的侗族大歌、芦笙踩堂、“坐妹”民俗、长桌百家宴,无不让人流连,却限于交通不便,养在深山人未识。
2014年,贵广高铁即将开通运营!三江人民将迎来高铁。
众人奔走相告,心如喝蜜。潘承清受命参加贵广线介入施工。贵广高铁是广西区内第一条无砟轨道,线路等级高,在施工介入方面几乎无经验可循,潘承清领着介入组的职工们迎难而上,披荆斩棘趟出一条路来。
施工时,有许多电缆还未能马上埋进地底或放入沟槽,直接裸露在地面上,多家建设单位交叉施工,严重的话造成穿孔、压损,难免会留下安全隐患。潘承清想到了一个笨办法,让大家骑着自行车沿轨道盖板前进,下沟用棉纱将电缆逐根捋过,有损伤就用油漆在附近墙面打标记,一人负责一公里这样推进。
烈日当空,酷暑难耐,汗珠掉落在盖板上,“滋”一声转瞬不见。他们日出而作,日落亦作,数月内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将管内93公里线路上下行两侧每根电缆都捋了一遍。人人都胡子拉碴,双眼通红,晒成了“黑碳头”。
三江南站开通在即,他们严把质量关,为了避免有人抢进度,出现安全问题,他们一丝不苟,成了“铁面包公”。
这一标段的工程质量最后受到工程总指挥部的高度肯定。施工单位给潘承清送来了“感谢信”。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开通运营,三江南站成为全国首个少数民族县级动车始发站。次日,他和车间主任潘水智特地从三江南站搭乘动车到桂林西站,以完全放松的心情当旅客。动车在山水间飞驰,窗外景色如诗如画,想起家人远远相望,想着数月的心血没有白费,两个铁汉子的泪水夺眶而出……
回到家,家人已做好一桌饭菜。85岁的父亲,不再声若洪钟,颤巍巍地向儿子举起一杯糯米酒,笑了。
四
2011年4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海南调研考察时,在海口火车站亲切接见了包括他在内的24位铁路系统劳动模范代表。“我站在队伍的第二排,当总书记与前排代表交流完后,我早早伸出双手,向前迈出一步……”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潘承清记忆犹新。
铁路事业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肯定,这让潘承清倍受鼓舞,同时也让他对岗位有了新的认识。
是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他走出了大山,见识了外面的世界。是中国梦,让他不忘初心,追寻理想,為之痴狂。潘承清决心帮助每一位要求上进的年轻人,让他们更多地聚集在党旗下,加入党组织。在他的培养下,有十余人成为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
2013年,焦柳线管内从牙屯堡到寨隆24个站,正线配合工务整体换岔,配合工程部门6502电气集中改造计算机联锁、罗城站新站建设。融安信号工区副工长小覃,担任攻坚重任,却爱钻牛角尖,常让同事下不来台。潘承清决心帮他一把。他找小覃谈心,带着小覃研究技术难题,让他俯下身去做小事,沉下心来做成事。这一年小覃华丽转身,与施工单位人员同吃住,打地铺睡机械室,连续数月不回家,最终,小覃被评为全路最美青工、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
甘肃籍职工张小东,2013年到融安信号车间实习,老家发生地震,铁路局、段上资助他几万元,小张非常感动,写入党申请交给党支部。潘承清和车间副主任潘水智商量后,让小张担任贵广高铁施工介入组负责人。在贵广高铁开通之后,新型道岔在运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潘承清又点将张小东立项攻关。如今,张小东已调到柳州电务段信息科。
2019年,担任柳州驼峰车间党支部书记后,潘承清组织成立了柳州驼峰538“峰畅”党员攻坚队,为柳州铁路枢纽运输安全和经营创效“保驾护航”,持续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南宁局十大杰出青年”“广西五四青年奖章”“全路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默默诉说着他个人的足迹;“南宁局标杆班组”“全路工人先锋号”“全路先进党组织”,显示了他作为负责人的担当。
一路跋山涉水,一路壮志凌云。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自2013年以来,高铁动车犹如巨龙飞驰在八桂大地上,为壮乡人民带来福音。
贵广高铁开通运营,焦柳铁路广西段开通电气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如火如荼。三江这片土地从未如此与铁路“亲密接触”,三江地区迎来更多新的机遇。
更多游客乘火车来融安、三江感受民族风情,欣赏秀美山水。
报载,融安县2019年接待游客达397.4万人次。三江县2019年旅游突破1000万人次,成功摘下贫困县帽子。
三江南站旅客到发量由2015年67万人次增至2019年160万人次,增幅139%。
看着家乡发展日新月异,看着一车车的游客远道而来,看着一车车的茶叶、木材等特产远销各地,“一切付出都值得。”潘承清说。
当潘承清还在八斗工区当工长时,领导问他:“在八斗这个小地方一干就是十几年,心里可有怨?”
“怨。怨我没干得更好。”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那话语,掷地有声。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春来了,晨光熹微,城如花海。百年党史,激励人心。上班途中,潘承清这个44岁的侗家铁汉子,哼唱起这动人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