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劲松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强弱,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环保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之一,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任重道远。因此,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挖掘环保教育素材
环保教育是科学课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科学课本中的许多内容都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例如,教材中的“周围的植物”“爱护动物”“我们的家园”“资源保护与环境危机”等都是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在教学“食物链”一课时,笔者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举了一个实例:“在自然情况下,田鼠由于受到猫头鹰、黄鼠狼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的数量可维持在最低水平,但由于人们捕杀这些天敌,破坏了田鼠与其天敌之间的生态平衡,就会导致田鼠数量增多,危害到庄稼的收成,造成粮食减产,因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然界中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作用,我们不能人为地破坏这种平衡,只有确保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制约、转化、补偿、更换等,人类的生存才能得到保障。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科学教材中的环保教育素材,让学生从小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让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系统、正确的环保知识,让学生知道环境保护是指防治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及废物、噪声、放射线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意识到不但要合理利用资源,而且在出现环境污染后,要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不乱扔塑料袋、不乱倒污水、不乱折花木、不随地吐痰等。最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让他们充分利用废旧的物品,创造性地制作一些小物件。例如,鸡蛋壳可用来做不倒翁,可乐瓶、易拉罐可用来制作收纳工具等。
三、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科学课教学要遵循循序漸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学生学习了环保知识后,教师要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
首先,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基础普及性的环保实践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例如,在教授完“植物和我们”一课后,笔者给每个学生安排了一个植物守护任务,要求学生在学校做到保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共同创建美好的校园环境,并鼓励学生在家中植树种草、培栽鲜花。近年来,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对环境保护的法规进行普及、宣传。例如,在教授“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护”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向社会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教师还可以结合环保节日,配合有关主题开展环保实践活动。例如:在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带领学生制作“爱护小树”的告示牌;在爱鸟周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山上或动物园去观察鸟类活动,让学生亲手为鸟儿建巢搭窝;在世界环境日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和学校的环境清理工作,如清扫街道、清除不规范的广告宣传标语等。
其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针对性较强、内容较为新颖的环保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跳出校园和家庭的圈子,深入社会中。例如,在教授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课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一篇有关水域情况的调查报告。笔者的具体做法是:让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牵头,组织学生到矿山附近的居民区进行调查,分析污水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学生从调查中获得了一手资料,发现工业的迅速发展及一些矿主的不规范开采,致使周边河流水质不清、鱼儿锐减、植被枯黄,导致居民用水困难。通过实地调查活动,学生能深刻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从而树立环保意识。◆(作者单位: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