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新零售的大背景下, 传统企业面临线上与线下采购融合的问题, 构建贯通核算、计划、管控和决策的“区块链+采购共享”的核心级数据平台, 有助于传统采购向业务管控者与价值管理者转型, 并为不同层级的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基于对区块链技术与采购共享的耦合性分析, 根据区块链技术底层基础框架, 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采购共享大会计系统模型。 然后从对象、属性和功能三个维度, 分析区块链技术在采购共享领域的应用实践, 实现区块链技术更好地为采购共享大会计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区块链;采购共享;大会计;智能报告
【中图分类号】 F8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1)13-0075-7
一、引言
过去管理系统的关注重点和解决方向与企业的现实需求有一定偏差, 信息时效性和真实性不能满足基层单位的采购业务需求, 采购预算的效率性和准确性也大打折扣。 例如, 有的企业采购流程分散在两个不同的ERP系统内, 采购人员负责与供应商进行对账以及三单(采购单、出入库单和发票)匹配, 在采购人员将发票交到财务部门之前, 财务部门并不知道实际收了多少货、应该准备多少资金, 通常其收到发票时就已经临近付款日期, 甚至超过付款期限, 存在很大的财务结算风险。 采购业务和财务部门的数据相互隔离, 财务部门的数据分析属于事后分析, 其提供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所欠缺。 采购业务和财务的融合不足, 造成监管滞后, 财务没有对采购业务形成洞察力和控制力, 达不到财务管控的目标。 此外, 传统采购模式下, 采购人员在进行日常采购时, 财务流程和交易相分离, 需要经历询价、比价、请购、订购、催交、收货、付款等诸多环节, 效率低下, 而财务人员需要在期末将收到的单据和发票一一对应, 工作量大且繁琐, 甚至会滋生寻租现象。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采购行为变得更快捷、更有效、更科学, 采购共享是大势所趋, 通过集约化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 重塑传统模式下的采购流程, 也是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变革的必然结果。 大会计是以实际经营活动为导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信息化的有机融合。 本文从区块链的特性出发, 对区块链技术与采购共享的耦合性进行分析, 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采购共享大会计系统模型框架。
二、区块链技术与采购共享的耦合性
区块链是基于时间戳的“区块+链式”数据结构实现信息追溯和验证、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确认和维护信息、利用数字加密方法保证信息记录和传输安全、利用自动化机器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信息、利用协调共享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全新分布式基础架构、计算范式和商业模式[1] 。 将区块链的技术特性与采购共享相融合, 有助于不断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采购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满足采购流程跨企业的协同目标, 拓展数据共享路径, 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闭环集成运行, 推进采购管理的流程线上化、规则程序化、智能自动化以及管理透明化。 区块链技术与采购共享的耦合关系如表1所示。
1. 主体耦合。 在采购流程中, 产生信息的主体较多(包括供应主体、物流企业、仓储监管者、检验者、采购主体、金融机构等)、频率较高, 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 有助于参与主体共同参与构建分布式数据信息库, 通过密码共识机制维护和更新采购信息记录模式,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 基于区块链架构共享交易结构信息, 并通过全网认证, 促进各节点获得高信用, 利用公私钥建立各方独立的数字身份, 并对自身产生或检验的信息进行密码签名, 使参与交易主体的责任认定愈发简单化。
2. 交易机制耦合。 交易将信任作为其核心价值, 通过应用区块链等创新技术, 将数字货币和采购活动互联, 实现透明、安全的价值转移。 密码共识提供的通证系统能够为采购共享平台建立内生交易媒介和交易动力, 将身份管理、数据和流程的所有权和管理权授权给各参与主体, 形成各种资源与信息的交易市场, 促进留存客户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使采购共享平台不仅仅是物理系统, 还是一个经济生态。 借助时间戳机制与信息的真实性, 实现参与主体共同确认、维护和更新采购数据, 链式交易与数据交叉验证形成链式交易的信用自证, 可减少第三方机构参与交易真实性的证明或增信程序, 避免审查交易背景真实性的问题。
3. 智能合约耦合。 采购共享平台中存在频繁的智能连接和交易结算, 运用智能合约提前预设智能执行触发条件, 对设备、环境的状态进行检测和反馈, 在密码共识提供的内生貨币和交易的基础上, 可使参与主体根据具体场景设计具有应用性和多样性的自动化执行程序, 进而简化复杂、重复、烦琐、耗时的工作, 实现采购业务流程的明显优化, 提高交易效率、加深信任关系, 使采购共享平台成为智能的机器网络, 促进“交易即结算”的实现。
4. 数据库耦合。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和证明机制, 采购共享信息库可有效防止篡改, 利用密码共识机制可以提供采购系统内部的通证激励机制, 能够紧密结合采购信息的生产、验证和分享, 也可以作为流通媒介, 鼓励各参与主体积极、公平地进行信息的交易和维护, 有助于建立各方共识。 同时, 借助非对称加密技术, 可对各参与主体形成的信息进行加密解密操作, 授权给特定的人使用, 既能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共享性, 打破信息隔离状态, 又能满足各参与主体的信息需求。
5. 监管耦合。 采用区块链的密码共识技术改造后的采购共享系统, 可实现真实性的证明、信息无法篡改, 使得多级交易链上的采购、销售信息达到透明、可信、可追踪的授信标准, 形成监管“证据链”, 促使各参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价值更容易被识别和验证, 减少经济外部性, 能够有效提高信息质量与传递效率。 在虚拟环境下, 通过信息的“交叉验证”来检验采购交易的真实性[2] , 可避免人工手段验证的成本高、效率低等弊端。
6. 时空耦合。 借助区块链的时间戳技术, 为采购全流程的交易信息和流转过程提供存在性、完整性和追溯性的时间和空间序列的证据链, 保证采购信息具有时间的延展性和空间的定位性以及信息永久保存且不可更改, 便于参与主体实时管监控采购过程, 降低监管和追溯验证成本。 每一笔采购信息都按照时空顺序连接在一起, 具有不可篡改性, 可实现数据的自治和监督, 解决采购交易主体的信任问题, 规范采购交易行为。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采购共享大会计系统构建
本文根据已发布的井通区块链分层技术构建系统底层平台, 结合采购共享的实际运用, 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采购共享大会计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以改进内外部采购业务运作流程, 推进采购流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以及采购经济行为的互联网化和虚拟化。
(一)数据层
数据层既反映参与主体身份识别数据, 又反映税务交易流程数据[2] 。 库存数据包括权属证明、收发货管理、退换货、盘点、库存调拨、验收入库、批号管理等; 生产数据包括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订单、车间管理、产能计划、成本控制、主生产计划、质量检验、计量等; 交易数据包括采购订单、参与招标、参与竞价、参与谈判、价格管理、采购发票、付款条件、交易时间和地点及金额、集中采购等; 发票数据包括获取发票、票面信息、发票类型、税种、完税证明、税率税额等; 财务数据包括客户对账、预算管理、授权审批、报表分析、对账结算、付款时间和金额、总账和明细账账簿及财务凭证等; 合同数据包括合同维护、收付款计划及分析、状态转换、合同结算、履行跟踪、合同价格和数量、供应商信息等; 主体数据包括供应商注册、资质验证、纳税识别信息、征信记录等。 分布式电子底账库是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核算和存储来管理、维护和共享整个网络上产生的所有合约的仓库, 一旦采购交易信息被上传到这个仓库, 任何人都无法对其做出更改。
(二)资源层
在采购交易流程中, 首先, 采购合同需要经过提前预设的智能合约, 自动形成合同签订的时间、地点、金额和交易主体等不可篡改的信息, 表明“订单链”具备法律效力且完成采购触发。 其次, 供应主体按照“订单链”的要求供货, 基于时间戳的不可逆性, 双方的供应关系不可取消, 在财务系统中自动执行供货并触发“预付链”。 再次, 采购主体的资金结算系统根据反馈的“预付链”, 交易主体的融资关系成立, 按照预付对象和合同规定自动审核“订单链”状态, 通过预先设定支付事件触发条件, 将结算信息转换为银行支付信息并完成支付, 同时自动触发“入库链”。 最后, 采购主体根据约定对供应主体的货物进行质检, 质检合格则自动执行“入库链”事件, 采购交易完成。
以上四个主要步骤由不同的系统完成, 需要所有参与主体共同确认、签署。 区块链的密码共识应用到采购共享平台后, 将物的系统、人与物的系统同人与人的采购经济系统有机融合在一起, 提供内生激励机制、内生交易机制、内生信任机制。 以时间戳和不可篡改的方式记录的采购订单、询报价、询竞价、合同签订、发票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结算、付款、供应商管理[3] 等环节组成的具有完整时空记录序列的交易链和证据链, 能够突破人的组织问题上的局限性, 适用于人与物的交互领域, 甚至物与物的网络系统, 从而为构建全球全领域密码经济系统奠定物的基础, 将整个采购行为融为一体。
(三)应用层
采购共享平台的构建, 可促进采购数据的公开透明, 拓展采购的广度与深度, 降低供需的时间和空间距离, 提升采购行为的质量与效率, 促进库存与供应商集约化。 从交易层面分析, 采购共享平台是业务交易环节的延伸, 通过链接供应商的电商平台, 所有的采购行为都可实现在线化、透明化、自动化, 提高操作效率。 从信息层面分析, 采购共享平台有助于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深度一体化, 消费和采购行为是一体的, 使得采购交易和财务信息记录过程实时同步, 不断优化资源配置, 改进采购业务流程, 实现对资源的代理采购、结算, 在流程上实现跨企业的协同。 对于采购人员而言, 没有报销和付款流程, 省时省事; 对于财务人员而言, 信息准确且采购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相互勾稽; 对于管理层而言, 信息透明可控, 可作为管理的有效依据。 从财务管理层面分析, 有助于促进财务转型升级, 实现自动三单匹配, 让财务数据和业务紧密关联并能够自动支付、记账和对账。
采购共享平台的特点如下: ①下单时能够自动控制预算; ②采购权集中, 选择权下放到资源消耗末端; ③采用灵活的谈判、询价、招标等多种方式, 帮助企业快速选择最佳采购合作伙伴, 实现原材料价格、质量的最优化组合; ④将所有信息都记录在交易数据库中, 既能满足财务会计核算的数据需求, 又能满足管理会计分析和决策的数据需求, 有助于实现采购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
(四)访问层
分布式账本是由多节点、不同时空维度和多个机构组成的网络中共同更新和维护共享账本的数据, 所有具备权限的参与主体都可以公开实时访问采购共享平台的数据, 不仅可以监督追溯公共和私人信息(包括维护和更新记录主体的身份信息、采购交易对应数据、数据背后经济行为实质等), 还可以分析、存储和共享采购数据。 而且, 所有参与主体都获得唯一且真实、不可篡改的账本副本, 利用共识机制, 任何共享账本上的数据更改和变动都会被其他账本副本所记录。 借用密码签名技术和公私钥控制账本访问权限, 包括数据访问权限(可以访问和记录公司的财务和采购交易数据)、插件调用权限(可以访问部分數据, 其他涉密数据被屏蔽)、监管和数据分析访问权限(监管机构等重要利益相关主体可以不受限制地实时访问和监督所有数据), 通过非对称加密技术以及通证激励机制维护分布式数据库的安全, 可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消除数据和核对账目的重复录入, 以控制时间和成本, 保证数据一致性, 并对正确信息提供即时访问权限。
四、区块链技术在采购共享领域的应用实践
基于上文构建的采购共享大会计系统模型, 下文从对象、属性和功能三个维度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在采购共享领域的实际应用。
(一)对象维度
1. 网络平台化。 采购共享平台集成生产运营、费用报销、资金管理、营销管理、账务处理和预算管理等模块, 对内连接ERP系统、OA系统、影像系统、合同系统等, 对外连接银行、税务等平台, 可以按照不同维度(如使用者层级、责任中心和时间维度等)进行个性化定制, 使所呈现的内容与组织结构、市场情况、采购信息相适应, 形成面向不同层级和维度使用者的报告体系, 以财务的结果来帮助企业发现业务上存在的问题。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管理报告系统, 不仅支持使用者在个人计算机界面的运行, 还应支持在移动端的运行。 借助智能合约技术的建模能力, 按不同主题建立不同的用于业务和财务分析的智能模型, 通过对所有信息的集成、分析, 挖掘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对这种联系进行分析和模型验证, 以可视化方式展现, 满足使用者对于报告获取便利、及时、规范、准确的要求, 帮助管理者发现经营中的问题, 进行预警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借助区块链可标准化的智能合约, 通过编辑一段既定的财务核算程序, 控制采购交易信息的处理和表现形式, 使得管理会计报告可按需求灵活编制, 经过对采购与财务信息的深入挖掘和分析, 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深度一体化。 具体步骤如下: ①通过分布式账本和数据库功能, 集成所有采购业务信息和财务数据, 构建立体化的数据支撑体系; ②统一数据口径、语言, 包括统一指标的名称、含义、对应的数据源以及计算逻辑, 最终达到主数据的统一(如对资产的分类、成本的分类等都需要统一), 以及在这个框架下一些业务处理上的统一(如对某一项业务的处理方法需要统一); ③根据企业特点和所处生命周期, 建立指标值数据库, 并与标杆企业的实际值和预算值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
2. 流程自动化。 采购流程中, 交易的产生、执行和完成形成了商流(选择供应商、采购订单、基础合同)、物流(运输方式、物流配送和管理、验收入库)、资金流(付款日期、付款审批、付款执行、预算调整、付款条件)、信息流(发票校验、三单匹配、财务记账)及融资需求(融资类型、融资金额)等。 对于采购执行过程中的大部分业务环节, 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在采购共享平台内置大量的规则(包括流程的顺序规定和审批条件的限制等), 实现业务流程批量自动化完成, 并且规则是根据流程设计的, 当流程改变时, 规则也会随之改变。
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内部资源和商品的在线采购, 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与数据, 订单会按物资提供方的不同自动分解并分发, 到货签收或者服务确认时会按规则自动确认接收, 形成完整的闭环。 采购共享平台借助智能合约和系统共享机制, 将已记账的订单自动生成清单, 自动选择对账公司、供应商、消费类型、对账期间, 触发自动对账功能自动进行对账; 确认订单号、订单日期、供应商、金额、状态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对账成功; 订单状态达到制证指定状态时, 由于相关会计分录的编制规则已经被人为定义好并输入系统中, 相关信息数据在传递至总账模块时, 会按照既定的规则形成记账分录, 自动生成凭证, 不再需要人为判断和操作, 使财务数据和采购数据融为一体, 无法被随意篡改, 消灭信息孤岛。 采购共享平台与税务系统相连接, 将已经认证通过的发票与财务入账的相关凭证进行验证和对照, 实现报销与记账连接, 彻底打通企业费用管理的最后一环。 由此, 可确保交易的透明化、规则的程序化和流程的自动化。
3. 操作智能化。 会计引擎是业务系统和会计系统之间的中间件, 是会计核算系统前置的统一决策系统, 其利用智能合约自动收集采购交易信息, 形成原始资料和财务入账凭证信息; 通过预设自动触发规则, 根据系统产品、事件和场景, 将采购业务信息所蕴含的财会信息进行区分与识别, 不受固定的财会核算规则的约束, 自动灵活地生成适用于不同使用者的明细账、总账和财务报表, 以实现业务与财务数据的对接。 利用智能合约对资金的归集方式、支付制证和清分项目设定规则, 由系统按照预设的时间自动完成款项收付、对账结算和支付制证, 并对辅助核算对象和现金流量的性质进行识别, 以更加快速、简单地完成核销等账务处理, 有效提升采购流程的执行效率和准确性, 提高财务与采购业务数据对接能力。
一方面, 会计引擎可以使用机器学习技术, 通过监督学习或者无监督学习等方式优化业务财务信息转化规则, 提高会计引擎的转换速度和准确率; 另一方面, 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和时间戳, 每个参与主体都共享账本信息, 实现对会计引擎转换结果的监督、追溯和验证, 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会计引擎的优势如下: ①简化会计流程。 会计引擎可以集成业务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 采购人员可以随时对规则进行修改和进行业务扩展, 符合采购共享平台对于规则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要求。 所有业务信息归纳后由独立的会计引擎系统集中处理, 转换为财务语言, 减少重复记账。 ②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由于会计引擎是独立的模块, 财务系统和采购系统的迭代升级不会互相影响。 ③无需同步处理业务和财务, 提高系统对业务的吞吐量, 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 ④统一数据标准, 财务数据可追溯, 业务数据可延伸, 逐步建立标准化数据的运作流程与模式, 所有流程有机地联系和匹配起来, 数据与信息的管理结构化, 最终实现业务闭合化。
(二)属性维度
1. 成本分摊。 企业采购行为不仅涉及采购直接成本的支出, 还涉及各种间接成本的分摊, 利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 将特定会计期间的采购费用按照预设的固定规则, 自动分摊到机构、条线、产品、客戶等不同维度, 以反映各维度主体应承担的成本, 避免财务科目转化为资源概念、作业的选择和划分、成本对象的选择、基础数据的改造等问题。 借助区块链技术的采购共享平台, 企业能够开展内部资源交易, 将分散的业务集中进行处理, 解决公共成本的分摊难题, 实现更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和更合理的成本分摊, 并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对于内部交易, 借助去中心化特征, 将内部人员、设备、场地、车辆等公共资源的使用权标注价格, 作为商品上架到采购共享平台, 不同采购主体可根据需求进行订购。 采购人员在订购之前就可以将消耗数量、消耗价格和消耗成本记录清楚, 并与预算执行数进行对接, 便于事前、事中管理, 避免事后基于各种假设对这些资源进行粗略分摊而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企业内部的专属资源同样可以通过此方式进行定价, 并供企业内部其他人员进行采购, 不仅可以提升资源的使用率, 也能为后续的精细化采购成本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在流程上, 采购人员在消耗资源前需要在线选择资源项目, 输入使用部门、使用时间、具体事项等信息后,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和协同共享机制实现系统自动生成费用数据, 采购人员通过系统下单完成采购, 确认后系统自动进行成本归集。
2. 风险管控。 以往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依赖于专业财务人员的控制和管理。 虽然这些财务人员在财务风险判断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但是在具体的风险预警时, 他们起到的作用往往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企业中有能力的财务人员数量较少, 大量财务人员从事基础核算岗位工作, 而风险识别工作比较复杂、困难, 普通财务人员无法胜任; 另一方面是财务人员的工作素质可能存在问题, 从而影响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在流程管理方面, 采购共享中心使得控制步骤前移至业务环节, 减少事后重复审批、控制流程, 采购业务与财务核算相融合, 缩短采购流程处理时间, 提升业务执行效率, 但同时采购共享中心将流程标准化后, 整个流程被分割为标准化的工作环节, 有许许多多端到端接口, 可能影响整个业务流程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绩效管理方面, 随着采购服务范围越来越大, 业务场景不断增加, 不同职能的员工进行不同的流水线工作, 采购共享平台直接从业务系统采集前端数据, 并根据管理需求筛选数据, 进而生成管理会计报表, 使得企业财务数据能够反映业务实质和绩效考核因素, 降低人为操作的风险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借助分布式账本技术实时记录采购人员工作行为, 通过智能合约的建模等方式从操作时长、准确度、难度和数量等方面量化员工的绩效, 挖掘数据的相关性并找出“拥堵环节”, 利用时间戳技术实现员工绩效考核的有迹可循, 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和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预算管理。 在采购结算执行流程中, 将预算执行的控制流程全面移至事前, 可以进一步简化预算控制的流程和提高控制效率, 通过对采购共享中心设置采购预算金额管控阈值(预算控制标准), 可以轻松有效地对分、子公司的资金往来进行过程管控, 实时监控采购预算执行情况。 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将采购申请、审批和校验等功能内嵌到系统流程中, 下单时选择部门和费用科目后, 系统自动连接预算控制标准进行预算检查以确定是否通过下单, 并通过红黄绿灯机制进行反馈: 当采购额不超过预算金额阈值时绿灯通过, 该笔采购行为经领导审批后准许执行; 当采购金额超过预算金额阈值到100%时触发黄灯报警, 并自动实时向具有审批权限的人员进行反馈, 相关人员根据采购业务的实际情况和原始资料做出是否通过的判断; 当采购金额超过预算执行数时, 系统亮红灯不予通过, 同时启动特殊流程申请程序, 由相关领导根据事项的合理性并结合相关规定完成审批。 对于通过审批的业务, 系统自动下单完成购买, 通过银企互联系统, 按照与供应商的约定自动按期统一结算。 同时, 系统还可以设置实时的预算执行情況表和固定时期预算执行情况表, 并支持碎片化审批、多条线平行审核, 以便于权限人员随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 从而缩短流程, 提高审批效率。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搭建采购共享平台, 由集团公司统一控制和监督下属各分、子公司的预算执行过程, 全面打通采购共享系统与预算系统, 彻底改变了以往采购预算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互为信息孤岛的局面。 借助端到端、点到点交易的采购共享平台可获得真实、完整、口径统一的预算执行数据, 据此开展预算分析、组织预算考核, 可有力地提升预算分析的科学性和预算考核的公平性, 而且优化后的采购业务流程和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 促使预算编制更加可信, 提高了预算编制与分析的科学性和控制性。
(三)功能维度
1. 防伪溯源。 基于区块链的密码共识机制、时间戳和不可篡改技术构建的立体化防伪溯源体系, 集成了采购过程产生的各环节业务信息和参与主体身份信息到分布式账本, 并储存在区块链共享数据库中, 形成特有的采购ID身份证。 这使得每一个商品的“旅行记录”都变得更加透明, 可有效防范“偷梁换柱”和“以次充好”等现象, 实现链式采购交易信息的防篡改、可追溯、高转换和强监管, 为链式采购交易提供监督和追溯的接口, 供分布式主体查询和校验各节点的追溯信息, 促使采购物资真伪可辨, 用户能够更加安心地采购。 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和公共自治特性, 保证每个参与主体的身份信息和采购信息以加密方式传输到每个共享分布式数据库账本中, 并且每个具备权限的主体在用身份识别信息和私钥密码与共享账本的私钥信息验证后可以进行访问操作, 为采购交易信息和访问信息的公开透明和时空追溯性提供依据。
在上述模式下, 通过端到端流程自动化解决交易方案, 实现业务流程的明显优化, 显著提高业务的完成效率和质量。 一是, 借助区块链的时间戳特性和不可篡改机制, 使每一步采购流程和资金往来都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定位, 便于溯源, 防止由于监管漏洞或道德因素造成的损失。 二是, 借助区块链的协同共享机制和不可篡改性, 所有分布式节点实时获得同等信息, 实现信息共享。 三是, 所有参与者的信用记录和交易信息都保存在区块链的总账本中并被每一个节点共享, 可以迅速定位新客户的全部资料, 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四是, 由于区块链数据库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 没有任何一个节点可以控制整个数据库, 单一节点泄露数据的难度增加, 对数据泄露的监控加强, 使得数据的安全性得以提升。
2. 信用增级。 信用的连续传递是采购共享的产品设计、风险控制的核心机制, 由供应链结构和运营特点所决定。 核心企业的生产计划(推式供应链)或订单(拉式供应链)驱动供应链运营, 采购方支付订金或预付款后供应方按合同的要求供货, 质检合格后按约定进行付款, 采购通过交易驱动信用依次向上游节点传递, 如图2所示。
在图2中, 核心企业的信用为A, 其向上游进行采购, 形成了由三个链式关系的订单组成的交易链, 即订单A→X、订单X→Y、订单Y→Z, 核心企业的信用以“链”的方式传递给下游节点企业。 订单使供应链节点企业获得订单金额, 在采购方的“支付承诺”下(自偿), 订单金额形成一项“应收账款”, 即债权; 供应链节点企业向银行申请“应收账款质押融资”, 银行对该债项进行评估后给定一个质押率, 那么节点企业的信用为订单金额×质押率。
具体而言: ①“核心企业A—一级供应商X”交易, 订单A→X, 核心企业承诺收购和支付(核心企业的信用为刚性), 核心企业信用A就通过交易以承诺方式传递给一级供应商, 订单金额为X, 设质押率为K1, 则一级供应链的信用额度为X×K1。 ②“一级供应商X—二级供应商Y”交易, 订单X→Y, 一级供应商承诺收购和支付(一级供应商的信用是真实、有效的), 订单金额X就以信用的方式传递给二级供应商Y, 设质押率为K2, 则二级供应链的信用额度为Y×K2。 ③“二级供应商Y—三级供应商Z”交易, 订单Y→Z, 二级供应商承诺收购和支付(二级供应商的信用是真实、有效的), 订单金额Y就以信用的方式传递给三级供应商Z, 设质押率为K3, 则三级供应链的信用额度为Z×K3。 经过三次链式的接力式采购交易, 使得系统中形成信用, 供应链整体的信用额度为: B=X×K1+Y×K2+Z×K3。 当企业激励银行获得更高的质押率时, 将大幅提升整个下游链的存货量和融资金额, 核心企业获得更多的回款, 这是信用乘数的作用。
3. 交易撮合。 交易流在区块链的记账, 实现从链条初始端的材料采购、逐级加工(物流运输)到核心企业, 最后到销售终端, 整个产品的形成环节、服务流程以公开记账的方式保存, 且资金流与交易流(商流)相对应, 再用物流信息来验证, 依据交易流的收付款关系、记账凭证等形成坚固、可信的证据链。 透明化的记账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信用不能沿着交易链有效传递的问题。 在经营周期内, 基于区块链的信用创造机制, 节点企业的直接收入(一级供应商)或间接收入(一级供应商的供应商等)来自于核心企业的采购订单, 节点信用是核心企业信用的延伸或衍生, 可有效规避“采购—物流—仓储—交付”过程中的资金、资产风险, 从信息对接、经营资金、车辆运输等方面提高整体效率和收益, 为供应商节点提供信用支持, 有利于降低核心企业的采购支出。 给分销商节点提供信用支持, 有利于核心企业缩短服务客户的销售周期, 从全链角度重新审视节点的信用关系, 可促使核心企业信用将节点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隔离开来, 从根本上解决核心企业的流动资金和信用不足问题。
在链式交易中, 上游企业的经营成本与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其与下游企业的交易关系、供货质量[4] , 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与上游任何一家参与供应的节点企业都密切相关, 且这一相关性并不会直接、即时地体现出来。 通过区块链的协同共享机制促使核心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进行更多基于信任价值的合作, 有助于实现战略采购目标, 降低总体成本, 提高整合分销网络的能力, 达到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最优水平。
五、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傳统采购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运营, 大会计是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信息技术进行耦合, 实现采购、财务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 本文以区块链理论为基础, 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采购共享大会计系统模型, 并对该模型的具体应用做了深入分析。 通过采用端到端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 从采购人员发出采购订单申请到预算控制、授权审批、订单确认、验收货物、自动记账、获取发票、资金支付等流程全部线上化, 全面实现规则的程序化、流程的自动化以及管理的透明化, 为企业采购活动的管理、决策和流程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胡启磊.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视角[ J].财会通讯,2019(25):100 ~ 104.
[2] 程平,王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采购活动大会计研究[ J].会计之友,2020(12):153 ~ 158.
[3] 杨润辉.区块链技术在财务共享领域的应用[ J].财会月刊,2020(9):35 ~ 40.
[4] 丁淑芹.区块链思维下的财务共享实现路径研究[ J].财会月刊,2019(7):171 ~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