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第八日的蝉》所体现的日式电影审美分析

2021-08-09 13:26胡钟秀
艺术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视听语言

摘要:日本电影特色丰富,蕴含着对日式审美的深度体现。本文通过《第八日的蝉》的画面语言、细节刻画和视听效果等方面分析日式审美的矛盾处理平和化、物哀效应的体现以及日式安谧治愈的审美。通过分析日式电影审美的体现方式及内涵的表达,学习电影《第八日的蝉》的技法特点,能深度感受日式审美的魅力,为以后了解掌握相关的日式审美技法并应用到拍摄实践中提供帮助与借鉴。

关键词:《第八日的蝉》;电影美学;日式审美;视听语言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02

0 引言

日本電影的特色是扎根在它经历现代技术洗礼与传统历史美学的孕育之上的[1],不能只看形式,还要看意义[2]。笔者凭借所学的理论,对日本电影进行电影画面语言、镜头运用手法、音乐的视听运用等方面的感知剖析,得到鲜明生动的领悟。

电影《第八日的蝉》表现出的是经典的日式静谧美,恰如一把温柔迟钝的刀,连着血肉剖开了一个在典型日本现实社会下道德矛盾与母性情怀相纠缠的故事。它站在了伦理的交锋上,带着浓烈的纠葛悲痛,在漆黑的夜里喃喃道出故事。这种残缺的美感在日本电影的主旨上凸显得淋漓尽致。而其带着古式日本审美的主旨情怀如何从头至尾地贯彻其中[3],《第八日的蝉》如何通过画面手法、镜头技巧、视听效果展现日式审美情怀,就是本文致力于分析的。

1 视听画面的反差美学及静态画面运用——安静平和化的处理

电影《第八日的蝉》中的主人公薰长大后与亲生父母见面的第一次场景,环境极其灰暗。情绪波动极大的亲生父母和十分安静的孩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最终停留在对薰的特写镜头上,维持了近10秒的静态画面。一个本应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环境[4],因为薰的无动于衷和她那空洞无光的眼神特写,使气氛归于安静,也彻底放大了熏的孤独感。其与西方的矛盾剖离与强化相反(和中国摄影风格一样,是在历史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面)[5],是十分具有日式味道的处理方式——归于静谧。

这个方法也被运用在了熏告诉生母自己要生下一个已有家室的男人的孩子时,生母激动地拿着刀的画面。熏呆滞地看着生母的举动,然后画面转为父亲制止,使矛盾主要关系人停止动作,剩下音效的矛盾,最后由两人手部相叠[6]的特写结束矛盾。

日本电影一向以细节化的处理称好。如在小旅馆的床上,希合子抱着哭喊的宝宝,却选择了最温柔的哼唱,但哼唱转化成哭泣,哭泣又淹没在孩子的哭声里。三段式的处理渐进平和化。虽然动静对比不突出,但是能明显地感受到矛盾的过程少了直接与强化。

2 大远景运用与细节刻画的物哀效应

电影中多次出现一条蜿蜒的马路,和一个渺小的女人穿越其中。充分运用平面和立体画面的处理引起了观众的共鸣[7]。

偷走孩子的女人狂奔在马路上,画面角度从下至上,没有拉进镜头,而是选择了大远景的运用。这样一来,就凸显了雨日的漂泊感,朦胧幽暗的画面极美,但是奔跑的女人却渺小,整个画面美好和谐又有人间的味道,使观众哀思感叹这样一种孤寂的美[8]。所谓物哀便是如此[9],日本的电影审美喜欢选择绚烂浓烈、唯美到极致的物象或画面,在这鼎盛的美好里启迪观众,学会态度[10]。

在这条路上,熏经历的画面刻画是被偷走的那个雨夜和回家时未放晴的天空。一如之前,都通过大远景的运用渲染氛围[11],给予观众美的刺激——反差和落寞感[12]。再到后来希和子带着熏骑车的背影,画面从平视拍摄静态维系不动到渺小的人影消失在路的尽头。同样也是以渺小的人物显出广阔,再用斜阳昏暗为其附加一点孤独感。

在这一场戏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细节:希和子骑车下坡,松开了踏板,大大地张着腿,如图所示。这个动作在每一场骑车的场景中都有出现,而在这场戏中,由于电影着重刻画养母女两人的相依为命,这个细节的凸显就使电影营造的孤独感变成了相依为命的温馨,丰富了希合子母亲的形象。因此在这场戏中,电影给观众的诱导是感叹希和子对于熏的照顾与投入的全心全力。场景构成上形成温馨与孤独的反差[13],因为希合子和熏的笑声与关于叉开脚的细节刻画,观众自然而然想到的是和谐的画面、温馨的情怀,但难以排除的是忧伤孤独的心。

大远景凸显了人的渺小,放大了空间感[14],凸显个体,用细节刻画,镜头角度等表现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感,给予其诱导,给这个画面带上了孤独寂寞渺小的性质。整个电影在物哀上的引导就是通过大远景对氛围的烘托、细节的生动刻画来体现的[15]。把情感倾注在画面上,达到了表达与传递的良好结合[16]。不仅极大地保证了艺术性,也不乏艺术情感[17]。

3 音效运用的日式安谧和治愈

蝉声一直是重点出现的,画面语言的表现对蝉这个主题进行了引导,在单纯的蝉声背景音下,起到的作用是使谈话进入平静化。希合子背着薰走在山间的路上,这个画面本应是恐怖的,月光影影绰绰,但是音效的处理是温柔的[18],蝉声下希合子唱起童谣,温柔的钢琴曲开始切入,对于画面的处理此时是静态的景物。星星作为一种意象,代表童年的美好,在本来黑暗混沌的画面中加入了温馨感[19],这正是因为音效上的平静处理和加成[20]。

薰受到原生家庭的深刻影响[21],她或许是痛恨养母的,因为她原本应该普通美满的家庭生活在婴儿时就由于养母的一己私欲被破坏了,但她却不能忘记和养母在辗转中的温暖。即使记忆模糊,但真正存在于内心的情感是骗不了人的。时过境迁,当她觉得自己走上了和养母一样的道路时,她害怕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同样的悲剧,这时的她明白了第八日蝉的意义[22]——抛弃与新生,勇敢与希望。因此她最终决定带着伤痛勇敢地走下去。此时音乐的处理一下子就有了反差,使一直压抑着心情的观者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日本电影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温柔就在于它给了不同角度、具有不同争议的人物鲜活的感情,用了最真实的代入表现多样性和包容性[23],通过视觉传达进观众心里[24],从而使人身临其境,引起联想和共鸣,同时它也运用压抑[25],将豁然开朗的温柔美好放大[26],使观众的心情得到舒缓[27],能唇带笑意如释重负地发出满足的喟叹,这就是治愈[28]。

4 季节美学在画面视听上的体现

有关季节典型物象的体现能表达电影画面所展现的环境与时间,具有标志性的作用[29]。从主旨条件上来分析,带着季节元素的物象也能深刻地展现电影的主旨与思想。日本的蝉作为夏季的典型物象,代表的正是电影的主题,它体现了孩童时代那一份纯真灵动与不谙世事的纯粹[30]。蝉声在不同场景下配合不同的灯光与镜头效果,有明亮环境下的全景画面[31]——薰跟着养母辗转,也有黑夜之下昏暗里友人之间的窃窃私语,不管是哪种画面都反映了当时人物的心境,或是积极的希望,或是徘徊的纠结,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在这一物象的伴随里不断地向前。即使是挣扎痛苦,也向往着明天的到来。

5 结语

电影《第八日的蝉》或许立意是纠葛不清的矛盾,带着对日本现实社会的反思与刻画。但它却用尽温柔把每一个人物的至美刻画了出来,用画面的表达语言暗示观众尝试改变已有的看法,对这些至真至美的场景有所物哀。电影虽然展现的是一个残忍且带着悲剧色彩的故事,运用的手法却是从头到尾的温柔,即使矛盾依旧尖锐,但在画面表达的处理上却是平和的,观者能从中体会到人性的豁达与宽容,这解放了观者内心深处的灵魂,有了意境的共处。整个电影在蝉声下不断生动鲜活化。观者能感受到日本电影的温柔所在——视听的直观,以及那种美丽又深思的画面所代表的日式审美。总而言之,就是通过温柔地处理矛盾,技巧性的视听效果展现,引出物哀的态度,在充满季节美学的强调里,把沉重的主旨轻柔地说给观者。

参考文献:

[1] 李丰旭,祝遵凌.社会学视角下的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绘画[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22-23.

[2] 任真.以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分析《西斯廷圣母》[J].艺术科技,2020,33(23):21-22.

[3] 江逸华,刘雪琴.试论短片《Whapped(毁灭)》中的而生态美学思想[J].艺术科技,2020(15):47-50.

[4] 张丹,圣倩倩.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以泰州梅兰芳公园为例[J].设计,2018(22):96-97.

[5] 彭婷,骆玮.中国“照相馆”的历史变迁探究[J].大众文艺,2019(15):179-180.

[6] 曹宇鹏.以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普罗斯佩罗王子》[J].美术教育研究,2020(6):16-17.

[7] 陈倩,贾文婷.浅析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J].艺术科技,2020(2):69-70.

[8] 管佩佩,金晓雯.日本浮世绘的形式及其社会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46-47.

[9] 韩佳洋.试论中日合作动画的现状及问题[J].艺术科技,2020,33(23):89-90.

[10] 严浩,贾文婷.电影《龙猫》与《罗小黑战记》镜头内外成長思辨[J].艺术科技,2020(24):16-17.

[11] 徐金鑫.浅谈展示设计中的新媒介设计应用[J].艺术科技,2020(20):171-172.

[12] 吴双双,李永昌,孙云鸿.宋代文人画审美与现代平面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2):60-61.

[13] 李飞扬.差异化社会环境下象征主义的发展路径——以古斯塔夫·莫罗、克利姆特为例[J].艺术科技,2020(23):65-66.

[14] 宋童恬,叶洁楠.浅析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理论[J].美术教育研究,2020(6):46-47.

[15] 戴寅,李好,缪玲.中式卷草纹与日式唐草纹的差异对比与实际应用[J].艺海,2020(4):152-153.

[16] 崔晔.极简主义与中国元素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20):163-164.

[17] 刘雨柯,茹淑真,骆玮.浅述艺术摄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48-49.

[18] 许宁,管雪松.极简主义在SPA会所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23):45-46.

[19] 张宁,李君娴.从《绿皮书》看当下美国黑人的处境[J].大众文艺,2019(23):188-189.

[20] 黄瑞,杨杰.论光在黑白人像摄影创作中的质感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34-35.

[21] 刘雨柯,骆玮,葛雪恒.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摄影艺术[J].艺术科技,2020,33(3):97-98.

[22] 张海怡,蒋晖.从《上元灯彩图》中分析上元民俗及灯饰[J].美术教育研究,2020(4):43-44.

[23] 周卫臣,孙献华.浅谈敦煌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8):63-64.

[24] 施恒,张乘风.从丹纳三要素浅谈苏州水印版画[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23-25.

[25] 陈银波,邢若晨.浅谈苏扇装饰形式的历史演变[J].美术教育研究,2020(4):47-48.

[26] 蒋婉童.浅谈对梵高作品的解读与思考[J].艺术科技,2020(21):129-130.

[27] 郭笑妤,黄滢.基于色彩分析的儿童游乐空间视觉传达设计[J].艺术科技,2020(13):88-91.

[28] 吴馨宇,华阳.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研究[J].艺术科技,2020(08):83-86.

[29] 沈童,孙琦.重塑极简主义——以包装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6):55-56.

[30] 黄瑞,杨杰.浅谈吕尧臣紫砂艺术对设计艺术发展的启发[J].美术教育研究,2020(6):63-64.

[31] 陈思妤.简述风光摄影中的构图方法[J].艺术科技,2020(13):84-87.

作者简介:胡钟秀(2000—),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指导老师:贾文婷(1989—),女,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视听语言
杨德昌电影视听语言的空间营造
“舌尖上”的百家情
试论电影“渲染”的方式及功用
简析电影《红气球》的艺术化分析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
对电影中视听语言艺术表现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