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韧性理念的高校应急管理模型与对策

2021-08-09 08:50高峰焦佳佳吴晓东
科技促进发展 2021年3期
关键词:韧性突发事件应急

■ 高峰 焦佳佳 吴晓东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长沙410083

0 引言

2019年11月29 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趋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2017年国家地震局提出了“韧性城乡”建设计划,启动了在安全韧性理念下构建各种抵抗各项突发事件的城市安全系统工作[1]。洛克菲勒基金会与联合国减灾战略署等组织[2]均已启动了安全韧性城市的相关国际合作计划,旨在加快韧性城市的构建与发展,促进韧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从科技角度对安全韧性城市非常重视,“十三五”期间,科技部设置了重点专项,着力于社会安全和生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承担载体包括城镇和重大基础设施,应急管理主要是综合平台和应急的技术装备[3]。

高校作为城市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应急能力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抗灾能力。随着新时代高校人才、专家学者以及其功能、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高校应急管理面临着各个领域的交叉风险,也致使高校成为城市公共安全中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因此高校在城市的防灾系统中应列为重点研究对象。

安全韧性管理是公共安全研究的前沿,涵盖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强调了研究对象对于风险的抵御、适应、恢复和学习的能力,为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拓展了新思路。鉴于此,本文将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与安全韧性管理理论紧密结合,深入探讨韧性高校的构建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实践意义,以期更好地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1 高校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随着高校突发事件严峻性的加剧,国内外逐步增进了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力度,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同时国内外学者也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基于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内容,宋燕萍等[5]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以及应急策略内容的研究;赵俊[6]有效确定了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影响因素与相应的应急处置程序及建议。关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陈超[7]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利用新媒体来改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而王庆[8]基于简单化的应急管理机制提出强化应急机制管理常态化建设。关于应急决策研究,王磊[9]从应急决策目标与评估机制等动态的调整应急决策方案;宋希博[10]提出了具有实用性价值的熵权模型,并在高校的应急管理中加以应用。关于应急救援资源,Xing Na He[11]提出提高承灾体的抵抗力是高校应急管理的核心,并且建立了新背景下大学相关承灾体的整合框架模型。

与此同时,Ash Amin[12]认为传统的应急管理已经不再适应新常态下时代的快速发展,提高“韧性”质量和城市基础设施的灵活性可能是城市缓解或从逆境中反弹的关键。黄浪、吴超等[13]提炼了系统安全韧性定义,利用定性与定量评价分析了系统安全韧性评估与塑造的研究现状,表明了系统安全韧性研究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范维澄院士[3]等也指出安全韧性在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建立城市的多灾种的试验设施,研究城市复合灾害机理与规律也是目前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国内将安全韧性理论与高校应急管理相结合应用于高校应急管理领域的深入研究还很少,需要在这些研究基础之上进行深入研究,系统研究安全韧性管理理论内在规律,以期为高校应急管理提供新路径和新方法。

2 高校安全应急韧性管理理论

2.1 安全韧性高校

韧性[14]一词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变形后恢复至原状态的能力即“工程韧性”。生态学家霍林[15]定义为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随后沿用至各个领域,内涵也逐步被丰富。随着城市安全与科学的不断发展,安全韧性的应用[16]不断蔓延至各个领域,例如工业生产生活、防洪抗灾减灾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

根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机制定义“安全韧性高校”,是具有吸收未来的对社会、经济、高新技术与基础设施的冲击与压力,仍能维持基本的相同结构、功能与系统的机构。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17]表示,韧性城市是指吸收较小程度的冲击;削弱中等程度的冲击;在较强冲击下可以迅速恢复。安全韧性高校强调的是注重高校适应、学习与恢复能力的提升,其中涉及到安全韧性曲线[18-19]的应用,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韧性曲线

在突发事件的影响下,高校系统功能整体表现为下降又逐步恢复的状态,若预先识别突发事件并采取防御措施,则能降低或者遏制突发事件的影响;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预先采取措施,可以改善系统功能对于外界突发事件影响的抵抗能力与恢复能力,为高校应急韧性管理作出了理论上的准备。

基于安全韧性管理理论,高校应当具备精准应对、迅速恢复以及适应学习等核心特性,因而衍生出安全韧性高校的五大理念[20]:(1)坚韧性:有效维持高校正常秩序,提高高校对风险的抵御与吸收能力,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对于高校的破坏。(2)应对性:体现在对高校突发事件事前、事中的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与处置能力。(3)智慧性:具有调配应急救援物资的能力,并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至极致。(4)恢复性:突发事件后承灾体从破坏中迅速恢复正常的能力。(5)适应性:理解并解构风险,升级改造高校应急处置的能力,更好的获得适应未知风险的能力,保障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系统的正常进行。

构建安全韧性高校需不断适应与吸收突发事件的影响,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并需进一步剖析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安全韧性管理理论的内在规律,并引导全体师生参与到提升高校应急韧性管理之中,形成“应急韧性管理为师生,师生为应急韧性管理”的高校治理格局,逐步形成高校的应急韧性管理系统,全方面提升高校的“安全韧性”。

2.2 高校安全应急韧性管理理论

安全韧性管理理论旨在降低各突发事件对于系统功能的破坏程度。高校是国家人才输出培养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并且人流量大、人员密集的特殊机构,安全基础较为薄弱,现有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的发展需求。例如近几年高校突发事件的频繁爆发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全国上下采取的安全联动机制与防控虽层层落实,但对于高校这种特殊机构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暴露出了高校安全应急管理的诸多短板。并且传统的应急管理往往只关注灾害本身,太过强调治理和防御,防灾被动且效果不佳。

在此背景之下打造高校应急管理的理念高度与安全韧性管理高度契合。高校应急韧性管理旨在让高校的应急管理具有良好的安全韧性,即具备预先识别高校突发事件、减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对于高校系统功能影响的能力、对高校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与从高校突发事件中迅速恢复与学习的能力。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韧性管理覆盖了突发事件应急前的预防准备、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救援与突发事件后的恢复重建的全过程。

基于安全韧性管理理念,将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增强高校在受扰动时保持自身功能不被破坏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从而提升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可控性。

3 高校安全韧性应急管理模型的构建

3.1 突发事件链理论

突发事件链[21]是描述突发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过程,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的一种突发事件链式图,可以展现任意突发事件并分解成多层次的子事件集。假设某突发事件涉及S1,S2,S3,S4等事件,则衍生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突发事件演化中衍生关系示意图

记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S1,S2,…,Sn,且相互作用关系记为αij,设

根据各突发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布尔矩阵:

根据突发事件的动态变化,推算出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突发事件并确定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确定是否会诱使衍生事件,进一步遏制其反馈回路,控制突发事件的危害蔓延。并根据运算结果,辨识灾害情景中的关键底层事件(突发事件的源头事件)与顶层事件(需重点考虑应急管理处置的事件)。基于突发事件链结合安全韧性管理理论完善安全韧性高校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安全韧性高校的模型构建

以高校突发事件(图2)、高校承灾体(表1)与安全韧性管理三元素来支撑构建安全韧性高校模型,有助于高校通主动塑造具有韧性的高校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灾害形势,以提升高校的韧性增强抵抗突发事件的破坏力。

3.2 安全韧性高校的应急管理模型的构建

根据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突发事件诱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和可控程度等特殊性,总结高校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别[22]如图4所示。

图4 安全韧性高校应急管理的突发事件分类

截至2020年,针对高校师生的应急知识匮乏、高校应急管理制度、流程不完整与应急管理机制体系不完善与综合协调能力弱等问题,梳理了近十年的文献以及涉及高校发生的安全事故调查报告[22-30],整理出高校应急韧性管理的重点环节和危险部位的影响因子如下表1所示:

表1 高校各类高校突发事件可识别承灾体与致灾体因子汇总表

结合安全韧性高校模型,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韧性管理模型如图5所示。

图5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韧性管理模型

(1)利用大数据平台,对高校安全风险进行监测预警,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信息加工处理、智能分析,提取出对应急管理者最有效的信息,并进行信息反馈。监测突发事件发生后,利用图1迅速梳理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类型与机理分析,动态模拟高校突发事件影发展演化的情景,并构建突发事件链关系图,通过公式(2)进行布尔矩阵的运算,判断是否有其他此生衍生事件的发生。

(2)判断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应急管理部门立马行动,启动辅助决策系统,在突发事件链式图的基础上进行层次分级,确定顶层突发事件与底层突发事件,分析与评估高校突发事件涉及的承灾体与致灾体,并进行承灾体脆弱性评估,采取防护措施增强承灾体的韧性。,实时掌握高校承灾体的韧性状态,来测定对高校造成的破坏程度、分布与影响范围,帮助决策者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应急预案。

(3)根据突发事件层次分级制定专门预案,同时启动应急与风险联动机制,优化应急策略,通过安全韧性资源的合理分配与运用来进控制事态发展。同时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如若事态发展严重需通知高校应急管理部门开启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动,直至事态可控逐步恢复。

(4)待应急恢复后,应急决策小组开始清理现场,解除警戒,并进行事故处理与调查。查清高校应急管理的漏洞即系统脆弱处进行韧性分析与韧性管理,提高高校易受损承灾体的安全韧性,促使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

4 安全韧性高校应急管理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新时代的要求[31],有效构建高校安全韧性应急管理风险防控机制,深化防控机制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本文中合理运用高校应急韧性管理模型来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与危害,推动高校安全管理的成熟化,进而推动城市安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

4.1 构建安全韧性高校风险管理政策体系

高校安全生产管理应该建立一套规范、精准化的标准体系。比如[20]:数据安全存储标准,数据共享标准,风险管理标准[19等。完善的政策体系是应对各大突发事件的基础和依据,能够明确各个职能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和权限。

4.2 创新安全韧性高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高校的内部运行机制可以按照本文中高校涉及突发事件的种类来进行工作划分,组成五大专项负责部门,针对高校突发事件中涉及到的承灾体与致灾体,实时对信息进行动态分析,并及时共享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有效提高应急管理部门对于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与反应能力,便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4.3 构建安全韧性高校风险管理信息的工作载体

相较于高校传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抛弃“亡羊补牢”的应急旧观念,创新高校风险管理工作载体,将高校应急韧性管理结合最新的安全与科学发展技术相结合,并利用各个数据的平台,对高校风险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可以了解高校承灾体的韧性状态。根据得到的数据来预测高校未来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执行能力与决策能力,便于事前帮助应急决策者制定出精准有效的应急预案加以防御。

4.4 创新安全韧性高校风险预防机制和动态风险应急联动机制

制定全面的安全风险管理预案,编制能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生产安全、科技及信息安全等突发应急事件的综合性应急预案;编制针对主要风险或者易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创建智慧化的应急管理系统,实现高校安全韧性风险的全面监控。通过应急管理系统,加强统一指挥协调,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整体联动性。

4.5 创新安全韧性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

从政府、高校领导、师生、专家到社会各界,以应急联动机制为基础,形成高校多元主体相互协调的高校突发事件监测一体化机制,并构建动态化与智慧化的应急管理监督机制,实现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实时追踪与分析,有效组织应急救援,并在灾后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韧性分析与韧性恢复,构建较为完善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当前,高校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仍处于摸索阶段,相关应急处置更多的是倾向于对政府与上级管辖部门的政策执行,高校的安全韧性高校应急管理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尚未完善。

(2)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韧性管理的发展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需要协调多元主体的联动进而与韧性城市的构建紧密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

(3)为更好地指导高校面对突发事件时吸收与转化风险的应急能力,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当侧重于建立韧性高校的评估体系与测评指标,并对突发事件链当中的底层事件定量定性分析。有效结合高校动态风险应急韧性管理监督机制才能将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

总而言之,韧性城市理论为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而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韧性管理的发展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韧性突发事件应急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Dijkstra算法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