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的差距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21-08-09 06:15谢飞雁
科技促进发展 2021年3期
关键词:月薪毕业生大学生

■ 谢飞雁

北京市妇女干部学校 北京 100026

0 引言

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理论界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探讨。目前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心理、就业流向、就业环境政策等方面展开。在就业能力方面,彭树宏[1]建立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并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张程薇[2]通过对会计与审计专业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实证研究,分析了大学生的期望和能力与社会的需求的差距。在就业心理方面,王秀玉[3]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和影响就业心理的内外因素,探讨提出了可行的有效途径,以期疏导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在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方面,孙祥[4]依据中国的区域性及影响大学生就业区城流向驱动因素特性,研究了四类地区影响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驱动因素,指出经济发达省份地区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明显优于其他地区。而随着沿海资本和产业己开始向中部转移,中部开始呈现出好的势头,未来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强,而就业空间也会逐渐扩大。在就业环境政策方面,林成华[5]通过追踪美国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数据,考察其就业应对政策的演进过程,提出了对我国相关政策制定的启示。

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许多应届毕业生无法给予自己一个良好的定位。从而导致在就业过程中的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情况出现很大的心理落差。因此,分析大学毕业生首份工作的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毕业后的实际就业情况,并分析影响实际就业情况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但是通过文献梳理,很少看到有文献专门对二本高校毕业生从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等角度对其就业期望状况和就业实际情况的差异进行分析。徐艳[6]分析了农村籍大学生在期望薪资、就业方式、就业地点和就业类别等方面就业期望,分析了农村籍大学生在就业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就这些因素导致的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徐明春[7]以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7 届毕业生为例,从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的比较入手,对财经专业大学生就业取向与就业去向的关联和差距进行了分析,帮助财经专业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吴蓉芳[8]通过对武汉大学2017 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专场招聘单位情况以及毕业生就业期望情况的调查,发现双方的匹配差异,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建议。然而这些相关文献大都为定性分析,并没有专门对就业期望和就业实际情况的差异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所得出的结论难以让人信服。

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2017 届毕业生为调研样本,在毕业前半年和毕业后半年分别作了一次就业意愿和首份工作就业实际情况的调研,在调研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经管类毕业生首份工作就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实际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关联关系分析,以期得到相关的研究结论并为学校开展就业指导提供相应的依据。

1 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情况描述

1.1 总体状况描述

本调查针对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2017 届本科生开展,在毕业前半年和毕业后半年各调研一次,该年级毕业人数361 人,涉及金融学、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4个本科专业。

1.学生性别状况。性别比率在总体上,男生占29.64%,女生占70.36%。可见被调查人数女生占绝大部分。在不同的专业中,性别比率不均等:其中,信息管理和金融学专业中男生占的比例较大,而在会计和工商管理中女生占的比例较大。

2.学生生源情况。管理学院2017 届毕业生中,超过半数为北京市区的生源,其余为京郊区县、京外城和京外村镇的生源。其中,北京市区生源占60.11%,京郊区县占18.56%,京外城市生源占15.24%,京外村镇生源占6.09%。

1.2 学生就业期望状况

1.2.1 毕业后选择的就业意向情况

在调研对象中,有79.50%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参加工作,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占7.76%,选择国内在国内深造的学生占9.425,没有明确选择的学生仅占3.32%。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二本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学习的比例相对较低,大多选择参加工作。这一调查结果也要求学校将更多教学目标与教学资源投入到对毕业生工作的服务当中,为在校学生提供良好的毕业后工作的预培训。

1.2.2 期望就业单位性质

大多数学生(52.35%)毕业后期望到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部分学生(27.31%)毕业后期望到民营、私营企业、政府机构和三资企业工作,少部分学生毕业后期望到乡村基层、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单位工作。就业意愿的单位性质依次排序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民营私营企业、三资企业、非政府组织、乡村基层等。从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就业的选择十分理性,大多数同学都把企事业单位作为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有数据表明,企事业单位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第一站。然而,面对众多想要进入该领域工作的毕业生,学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对于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于工作单位性质的期望有所不同,通过卡方检验发现,男女生在期望的单位性质上差距显著。女生比男生更愿意选择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而男生选择三资的比率为19.6%,明显的高于女生选择三资企业8.3%的比率。统计结果也说明了男女生不同性格在择业上产生的影响。男生偏重实干和挑战,会更多的选择民营和私企。而女生则更希望拥有一份平稳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因此更多的选择了国企和政府机构。

1.2.3 期望月薪

51.80%的学生期望第一份工作的月薪在2000~2999元之间,27.70%的学生期望第一份工作的月薪在3000~3999 元之间,可见大多数同学对于自己第一份工作月薪的期望在2000~3999元之间,只有很少部分同学(6.93%)期望第一份工作的月薪5000 元以上。学生期望的月薪也是非常理性,能合理的评估市场对于劳动力的供需关系。

1.2.4 期望就业行业

学生毕业后期望进入的工作行业排名前三的分别为金融业(35.46%)、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2.47%)和信息技术产业(11.91%)。这与经管类学生希望工作从事的行业与所学专业对口有关。学生在工作行业的选择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多元性。尽管毕业学生绝大多数来此工商管理以及金融专业,但他们对于日后的工作选择则不仅仅局限于金融与工商。有部分学生选择了采矿、制造、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科研院校等行业。

1.3 学生就业实际情况

1.3.1 实际就业单位性质

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业于民营和私营企业(30.75%)、国有企业(18.28%)和事业单位(15.51%)的人数较多,往后依次为:三资企业、非政府组织、继续深造和乡村基层。

1.3.2 实际月薪情况

约49%的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月薪在2000-2999 之间,31.5%的毕业生月薪在1000-1999 之间,12.6%的毕业生月薪在3000-3999 元之间,只有少部分毕业生的月薪在4000元以上。

1.3.3 实际就业行业

学生实际工作行业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金融业(21.05%)、餐饮娱乐业和商务服务业(14.96%)和信息技术产业(13.30%)。公共管理、社会组织、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采矿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2 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的差距分析

2.1 就业实际情况与就业期望的差距

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满足正态分布,且实际就业情况与期望的差距为两个相关样本,因此选用非参数检验中的Wilcoxon 带符号秩检验来确定两样本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即实际就业情况与期望的差距是否显著。具体检验结果见表1和表2所示。

表1 就业实际与就业期望的描述性统计表

表2 实际工作与期望的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结果表

其中,a-实际就业工作地区<期望的工作地区;b-实际就业工作地区>期望的工作地区;c-实际就业工作地区=期望的工作地区;d-实际的就业单位性质<期望的就业单位性质;e-实际的就业单位性质>期望的就业单位性质;f-实际的就业单位性质=期望的就业单位性质;g-就业后实际的第一份工作月薪<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月薪;h-就业后实际的第一份工作月薪>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月薪;i-就业后实际的第一份工作月薪=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月薪;j-实际工作的行业<期望工作的行业;k-实际工作的行业>期望工作的行业;L-实际工作的行业=期望工作的行业;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就业工作地区和工作行业方面,P 值大于0.05,说明学生实际就业工作地区和工作行业普遍与期望相符,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后的第一份月薪和从事的岗位方面则并不乐观,P 值均小于0.05,说明现实与期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尤其对于就业单位性质和就业后的第一份月薪非常失望,认为其偏离毕业前的期望较大(P值为0)。

透过显著性分析,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实际工作与期望的差异。首先,学生对于就业工作地区和工作行业与期望值相近。这说明学生普遍留在北京,并且大部分学生从事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因为工作地点和工作性质对于学生来说可控性较强,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很容易满足自己对这两者的要求。然而,第一份月薪和从事岗位就没有那么理想。因此,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接受一定的心理落差。

2.2 不同专业学生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的差异分析

不同专业学生的期望月薪和实际月薪比较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专业学生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的差异表

可以看出,所有专业的实际月薪均比期望月薪要低。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劳动力价值的过高估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市场的残酷以及人才竞争的激烈。同时,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相差最少,这反映了工商管理类学生所从事的职业市场走势比较平稳,学生们能正确的评估自己的劳动价值。然而金融学的学生正好相反,他们实际得到的收入与期望收入差距最大。这体现了市场上金融业薪金的波动性。毕业生并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定位,这对于他们的择业会产生不良影响。此外,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期望收入最高,虽然实际收入比期望要少了不少,但仍然是收入最高的专业。这体现了当今社会对于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

2.3 不同性别学生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的差异分析

不同性别学生的期望月薪和实际月薪比较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性别学生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的差异

可以得出,男生期望月薪比女生要高出13.7%。这体现了男生对自己更为自信,也认为自己作为一家之主,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实际月薪却并不如他们所愿,男生的实际月薪仅仅比女生高8.8%。男生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对自身的评价过高,而市场却并没有反映出男生很大的优势。这一点很值得毕业生注意,尤其是男生,不要过高的估计自身价值,否则巨大的落差将会对他们产生消极影响。

2.4 不同地域学生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的差异分析

针对该年级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也进行了期望和实际月薪差异比较。如表5和表6所示。

表5 不同生源地学生的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的差距表

从表5可以看出,北京地区的学生期望月薪和京外学生相差无几,仅仅有不到100 元的差距。但反映到实际月薪当中这种差距却拉大到了将近200 元。而从表6的卡方检验可验证出不同生源地学生的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的差距并不显著。由此可见,我们平时的期望往往高于实际的情况还是很普遍存在。在实际月薪方面,外地学生比北京学生往往略高,原因可能是外地学生对于来京学习的机会更加珍惜(可能加班比较积极)。因此京外学生可以获得更高的薪金就在情理之中。

表6 不同生源地学生的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的差距的卡方检验表

3 毕业生期望月薪和实际月薪的聚类分析

3.1 类别划分

根据毕业生期望月薪和第一份工作实际月薪的差异,将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采用K 均值聚类分析,聚成3类,结果见学生期望月薪和实际月薪的聚类分析表(7-1至7-3)所示。

表7-1 最终聚类中心

表7-2 每个聚类中的案例数

表7-3 期望与实际收入

根据表7-1 至7-3 可以将学生的期望收入月薪与实际收入月薪分别划分为3 类。其中,高期望月薪的中心值为4027.27元,中期望月薪的中心值为3775元,低期望月薪的中心值为2296.46 元。而对应的也可以将实际收入同样分为高中低3 类。但是从中心值可以看出,高实际收入与中实际收入相差无几,故可以并类为一类。因此实际收入只划分为高收入与低收入两种。过滤掉人数较少的群体,可以筛选出3 类有代表性的学生群体进行分析,即中期望低实际收入群体,低期望低实际收入群体以及高期望高实际收入群体。下面将对这3类群体与其他特征进行交叉分析。

3.2 不同类别的特征分析

3.2.1 不同类别学生与性别的关系

将这3类学生与性别做交叉分析可以得到表8。

表8 3类学生与其性别分析表

可以看到,在低实际收入的群体中,女生有绝大部分(68.1%)都对自身的薪酬期望较低。而男生则不然,期望月薪比较高的男生也有一大部分(28%)获得了较低的实际收入。这说明男生眼高手低的问题比较明显,但也体现了男生希望更多承担家庭责任的意愿。对3类学生及其性别交叉分析进行了卡方检验,其相伴概率为0.003,检验结果非常显著,支持了上述的分析结论。

3.2.2 不同类别学生与专业的关系

与性别类似,学生的专业的分布也可做出如下表9的交叉分析表。

表9对上述3 类学生与其专业进行了交叉分析。从表中可以观察得出:实际收入较低的专业集中与金融学和工商管理,而信息管理与会计的实际收入普遍较高。这是符合社会现状和人才需求的;此外,学习工商管理的大部分同学(68.1%)对其收入的期望值较低,而实际也只能获得较低的收入。专业是信息管理的同学会有更大一部分比例的学生期望与实际收入不符,占到了37%。可以看出信息管理专业的贫富差距较大,大家的期望普遍较高而获得的实际收益则两极分化。从而可以看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工作性质上的一些差异,比如,若学生从事的是信息管理技术方面的工作(编程、专业软件开发操作等),那么工资相对会高;若学生从事管理理论行政方面的工作,那么工资则会比技术类大大降低。

表9 3类学生与其专业分析表

对上述分析进行了卡方检验,检验出的结果显著性较强,其相伴概率为0.004,检验结果非常显著,支持了上述的分析结论。

4 结论和建议

针对二本学校经管类毕业生,在毕业前半年和毕业后半年分别对就业意愿和就业实际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针对就业意愿与就业实际的差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群体的学生其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不同。从总体上看,学生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具有差异,表现为期望月薪高于实际月薪,但是其差异的程度会因不同的群体而不同。在专业上,信管专业的期望和实际月薪都是最高,同时差距也是最大;工商管理的学生其期望与实际差距最小。在性别上,男生的差异明显大于女生,表现为男生过度自信;不同地域学生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差异也有不同,京外学生的差异略大于北京学生。

(2)不同群体的学生其实际月薪不同。总体上学生第一份工作的实际月薪平均为2400.3 元。从专业上划分,信管专业的实际月薪最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际月薪最低,由此看出,具有技术特长有利于提高收入。在性别上,男生月薪高于女生月薪;在地域上,外地学生实际月薪略高于北京学生的实际月薪。

(3)通过学生期望收入和学生实际收入与学生专业的分析得出:期望中等但实际收入较低的专业集中在金融学和工商管理专业,而信管与金融保险专业的期望收入和实际收入普遍较高;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对其收入的期望和实际收入值相比其他3 个专业最低。此外,信管专业的贫富差距较大,大家的期望普遍较高而获得的实际收益则两极分化。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1)要充分发挥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的差距分析的积极作用。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就业市场情况,合理评估和分析差异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行的指导、服务和干预。

(2)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通过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和要求。在指导中要善于分析并提供相关就业情况的实际数据,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端正择业心态,树立长远的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和正确的择业观念。同时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具体要求。

(3)大学生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在学校的各类实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特别是要注重就业实习的锻炼,多参与就业实习,在实习中将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就业实习,了解社会、接触岗位,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和差距,并及时调整学习重点和目标,为成功就业做良好准备。

猜你喜欢
月薪毕业生大学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蔡崇信:我为什么敢放弃580万年薪,拿500月薪跟马云创业
定个小目标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