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生命里的一束光
——怀念我的恩师任建华老师

2021-08-09 09:19:56詹丽华
戏友 2021年1期
关键词:梆子北路剧种

詹丽华

2021年2月15日,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我敬爱的任建华老师不幸去世了。默默整理她的遗物,我的心情无法形容。不多的衣服,多已穿到很旧。只有两套新的,还是我以前送她的,衣服标牌都没有摘。鞋子总共有五双,一双棉鞋、一双凉鞋、一双运动鞋、一双布鞋、一双拖鞋。没有任何高级化妆品,只有一小瓶还未用完的宝宝油。睹物思人,思绪万千。

一、初识老师,记忆犹新

1986年,我从忻州地区戏曲学校毕业分配到忻州地区北路梆子一团。第一次见到任建华老师和她的丈夫、著名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团长李万林老师。一个稚嫩的学生见到两位艺术家,内心忐忑、紧张不安。但两位老师没有任何架子,任老师亲切和蔼地和我们交谈,仿佛早已是熟识的朋友,让我的心情顿时放松下来。在团里,他们夫妻都十分重视培养年轻人,任老师是唱青衣出身,我总是得到她毫无保留的悉心传授。来团后的第二年,全省北路梆子调演,团长和任老师鼓励并推荐我们几个年轻人去参演。我当时演唱的是《拾玉镯》这出戏。参演前,任老师精心指导、反复示范,不厌其烦地排练,这次调演中我竟获得了主角金牌奖。初次参赛,自己都不敢相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任老师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显得比我还要激动。我想她的激动不仅是为我获得的成绩,更是为北路梆子的未来。这是我们师徒的初识。

二、机缘巧合,转折回归

后来,因为种种缘故我离开了舞台。又见到老师已经是几年后,2002年,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栏目在忻州顿村举办一期节目,我的一位同事建议我去参加。因离开了舞台多年,内心缺少自信,加之没有戏曲服装,我给自己选了二人台剧种《走西口》。那天走台的时候,正好遇到任老师夫妇。一见到我,任老师便问我,为什么选了二人台?随后说,唱二人台不是不好,但相对于这样的擂台赛,大剧种与小剧种气氛程度不同,大剧种相对来讲会占一定优势。我说,我没有戏装。任老师立即说,你这个孩子,没有服装怎么不和我说呢?听了任老师的建议,我当即决定改为演唱北路梆子,随即跟着她去她家里取衣服。任老师一边给我收拾衣服,一边让我唱,一边辅导指点我,抠了整整一个下午。让我感受到作为一个老一辈艺术家,她的热忱、她的纯粹、她的无私,提携晚辈就像是她的天职。那天晚上,下起了大雨,我知道戏曲服装一旦淋了雨就会损坏,便有点踌躇不决。但任老师对我说,这个时候了你还考虑这些问题,衣服坏了可以再买,但机会来了就要把握,你现在只需要集中心思考虑怎么唱好戏。那天的雨下了整整一晚上。第二天早上5点钟,任老师就冒雨跑来给我化妆、包头,一边还在絮絮叨叨地给我说戏。带着老师的鼓励与嘱咐,那次比赛,我演唱了北路梆子代表剧目《血手印·行路》,并获得了专业组的擂主。正是因为这次比赛,让我重拾自信。也因这次与任老师的相见,她严厉地批评我不该气馁,不该轻易放弃自己的事业。此后,我正式拜任老师为师,成为她唯一的入室弟子,同时也是关门弟子。开始跟着师傅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学戏。从此回归舞台,真正成为一个文艺工作者。

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2003年我又获得了第九届山西省 “杏花奖”,这是山西省戏剧最高奖项。当时任老师根据我的自身条件帮我选择的是二人台小戏《走西口》和《卖菜》。她对我说,要拓宽戏路,以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滋养和充实自己所从事的剧种。还说,二人台是我们忻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品牌,要有意识去弘扬我们的地方剧种,扩大它的影响力。她和李万林老师不仅自己辅导,还请来了戏剧名家王爱爱、田永国老师、马肇录导演等艺术家来观看我的排练,进一步帮助我深加工,提出指导意见,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大爱情怀,为培育年轻一代所付出的满腔心血。

2004年,晋蒙陕冀四省(区)二人台艺术大赛,我演出了二人台新剧目《叔嫂情》,获得了二人台剧目的最佳演员奖。并进京汇报演出,受到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年,我演唱的《血手印》,又获得第二届戏曲红梅大赛金奖。记得这次表演时,有一个滑跪动作,把腿蹭破了。穿着的白裤子上洇出了点点血水,任老师急忙跑过来用毛巾给我敷,一边敷,一边对我说,孩子,要吃得苦中苦,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让我倍受感动、深受鼓舞。2005年,首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大赛中,我主演的二人台小戏《叔嫂情》,获小戏全国第一名,同时又荣获全国唯一一个观众最喜爱的“女演员奖”。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山西电视台联办的四大梆子“梨园擂台赛”中荣获金牌奖,成为中央电视台的签约演员。

三、循循善诱,勇攀高峰

虽然在艺术道路上获得了一些成绩,但任老师总是反复对我讲,艺术探索永无止境,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活到老,学到老。不仅要向前辈学习,也要自己琢磨和领悟。她总是强调,戏剧的功夫在戏剧之外,一定要系统地去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她是这样教育我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的一生都不满足于昨天的自己,每一天都在学习与进步。正是在她这样日复一日潜移默化的教侮之下,2006年,经任新宁老师的引荐,我又获得一次学习的机会——我决定进入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开始为期三年的脱产学习。这三年的系统学习,让我对艺术的领悟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梅花香自苦寒来。2011年,我主演的北路梆子现代戏《侨女李林》获得了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多少从事戏剧艺术的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殊荣。站在领奖台上,我深知,没有我的恩师多年来对我的鼓励、培养、教导,我完全不可能走到今天。紧接着,2012年,我又获得了全国戏剧文化奖。

四、言传身教,榜样力量

多少年来,我参加过大大小小无数次调演、比赛,每一次从初赛、复赛、半决赛再到决赛,任老师都不离我的左右,前前后后跟着我。她不仅时时提醒、指点我的演唱,而且就像母亲一样处处关心我的生活,提鞋、纳袜、端水、化妆等等什么都管。记得一次在太原参加比赛,一位演员过来问我,那是你妈妈吧?你妈妈也懂咱们这个行当?我回答说,那是我师傅,一位艺术家。惊得对方半天说不出话来。不知多少次别人都误以为她是我的母亲,她为我所做的像母亲更胜过母亲。

2012年,她得了心脏病,在北京做支架手术。我知道后,给她打电话说想去看她,她坚决不让我过去,几乎是命令。担心因为我的离开影响剧团的下乡演出。但我没有听她的,还是去了北京。一进病房,没说五句话,她便问我,最近排演哪个剧目,我说是《走山》。她便说,那你给我唱一唱。听的过程中发现有什么问题,她不顾刚刚做过手术的病体,就在病床上给我演唱示范。老师这一唱,同病房的病友才知道她原来是一位艺术家。出院不久,身体稍好,她便来到我的剧团亲自指导。指导过程中,不顾那么大的年龄,说跪就跪,跪下来腿疼的一时都站不起来。去年她生病后,疾病已经严重侵蚀到全身每个细胞。在医院里,只要见到我,寒暄两句,就开始说唱戏的事,还在给我做示范。

多少次一起出去演出,她总是麻利地把自己收拾好,然后帮李万林老师勒头、系鞋带。或者检点和帮助我们其他演员,看谁的头系好没有,花插好没有。每一次扎头,一圈一圈扎完后,最后留下一截小绳子,她都要求我们必须拧成麻花塞进去,不准随意拖在脑后。她是一个在艺术上追求尽善尽美的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她经常对我讲,不管舞台有多大,平台有多大,哪怕只是面对一个观众,都要严肃地对待艺术。只要站起来唱,就要满腔热情、全身心地去演唱。

上了舞台她是一个全身投入演唱的艺术家,回到家她则是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为了让李老师不受家务牵绊,把更多精力用在事业上,她几乎包揽了全部家务。她给李老师做了一辈子的饭,系了一辈子的鞋带,方方面面细心照顾了李老师一辈子。过去生活困难时,李老师胃口不好,她做饭从来都是两样饭,给李老师吃白面,她和孩子们吃粗粮。在团里,遇到谁家有什么困难,她总是热心去帮忙。那时每到春天白菜快吃完了的时候,她经常上班时自行车后面带着一颗白菜,要么就是家里做什么好吃的就送给同事们吃。每有同事们去家里,只要没有吃饭,哪怕是晚上10点钟,她便立即下厨房做饭。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与坎坷时,她站在我背后,像母亲一样为我操劳费心,安慰我、宽解我。她病了以后,听说我腿疼,她打电话对我说,本来想去看你,但老师身体不好,不能过去,心里很惭愧。去年11月份,她的病已经导致她饭也吃不下,站也站不稳了。我去家里看她,她挣扎着爬起来,怎么拦也拦不住,非要给我做一碗我爱吃的小炒肉,走时让我带上。她说知道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了,以后还不知道再能不能给我做了。她的忘我,她的毅力,她的坚强,她的忍耐,她的独立,她的吃苦,都非同常人。她人性的光辉在点点滴滴的事情上闪耀,难以尽述。她是一个大演员,又是一个小人物,她把二者和谐地结合在一个人身上。

五、弥留之际,交付重托

她的一生是热爱戏曲的一生,是有大爱情怀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她把自己所有才华都奉献给了北路梆子这份事业,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奉献给了家人、朋友、同事和社会。

任老师有一副天然的好嗓子,噪音圆润,情感细腻,加之她汲取了二人台、民歌、小曲的养分,北路梆子唱起来如山间清音,又若鹂鸟婉转,令观众如醉如痴,曾荣获过大大小小不同的奖项。

任老师聪慧过人,经常有奇思妙想,她许多新奇的想法为李万林老师和其他艺术家所采纳和借鉴。

任老师和她的爱人一生相敬相爱,伉俪情深,一生都在为北路梆子事业的传承、发展、壮大而不懈努力。

弥留之际,她说,人总有一死,死并不可怕。但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李老师,李老师一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事业上,生活上不会照顾自己。然后,她嘱托把所有的行头都留给我,要我本着对北路梆子剧种传承的责任,永远努力,永远坚持,永远向艺术的更高更远处行走。

恩师走了,她的遗愿还在。沉痛之余,我深感自己身上责任重大。愿能不辜负她所有心血、所有恩情和殷切期望,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梆子北路剧种
读者反馈卡
家禽科学(2023年6期)2023-06-15 03:20:47
飞雪漫天
安徽文学(2023年5期)2023-05-15 19:51:30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戏曲研究(2021年4期)2021-06-05 07:10:00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英文提要
西域研究(2020年3期)2020-10-09 03:41:08
公羊爸爸
俗说俗物
民俗研究(2018年4期)2018-07-06 10:17:52
城中北路系杆拱桥吊装施工工艺
上海公路(2017年3期)2017-03-01 07:03:29
乱谭小剧种
中华戏曲(2017年2期)2017-02-16 06:54:22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
中华戏曲(2017年2期)2017-02-16 06: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