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凝剂配比和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2021-08-07 05:31张建新林平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7期
关键词:抗凝剂细胞学白细胞

张建新,林平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广东 惠州 516000)

血液检验是临床检验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该方式可让医师依据观察到的血液水平以及患者的具体表现来判定疾病类型,同时根据生活指标检测情况制定合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好效果[1]。然而在实际检验过程中,血液细胞学检验结果容易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采血后抗凝剂配比及标本放置时间被认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基于此,本研究纳入80例接受血液细胞学检验的患者,分析不同的抗凝剂配比、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学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参考借鉴,提高检验工作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进行血液细胞学检验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身体条件满足临床检验的需求;②意识清晰且具备正常交流沟通能力,可遵从医护人员指令完成相应的行为,如深呼吸、放松身体等。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②合并恶性肿瘤疾病;③临床资料不全或存在精神疾病;④配合度低。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 (42.21±1.52)岁;体重47~70 kg,平均体重 (58.21±1.56)kg。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参照相关标准规范采血,具体为清晨空腹阶段采集肘静脉血液。核对检验单申请人的一般资料,核对无误后选取不同的抗凝试管,抗凝试管的抗凝剂配比分别为1∶10 000、1∶5 000;之后选择穿刺血管,可取部位包括肘窝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内侧静脉,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放置一次性垫巾并绑扎止血带,用复合棉签以穿刺点中心直径约5 cm范围作消毒处理;采血时刻嘱咐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可完全充盈,用真空采血技术,摘掉静脉穿刺针上的保护套作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借助负压真空管采集静脉血液;采血完成后拔出针头,嘱咐患者按压穿刺点3~5 min,直至无出血为止。采集到的静脉血液共计8 m L,分别取2 m L与不同抗凝剂配比的试管混合,检查经抗凝处理的血液样本,之后将剩余的6 m L血液样本等分为三组,在室温22℃~24℃环境下分别放置30 min、60 min、120 min。血液样本检测均应用迈瑞BC6800仪器,测量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水平,所有的参数检测均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及检测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1.3 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抗凝剂配比(1∶10 000、1∶5 000)及不同标本放置时间(30 min、60 min、120 min)下的血液细胞学检验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抗凝剂配比下的检测结果比较抗凝剂配比1∶10 000下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高于抗凝剂配比1∶5 000(P<0.05)。见表1。

表1 不同抗凝剂配比下的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不同抗凝剂配比下的检测结果比较(±s)

抗凝剂配比 n 红细胞(×1012/L)白细胞(×109/L)血红蛋白(g/L)血小板(×109/L)1∶10000 80 5.62±0.67 9.23±1.31 161.12±15.41 188.25±24.45 1∶5000 80 4.02±0.41 6.41±0.84 102.23±10.15 134.45±20.18 t 34.904 30.027 51.894 23.845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室温环境下不同标本放置时间的检测结果比较室温环境下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不同,血液细胞学检测结果也有所差异,其中随着放置时间的不断增加,红细胞检测值不断升高,而白细胞、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在放置60 min明显升高,而在120 min降低,但均高于放置30 min。见表2。

表2 室温环境下不同标本放置时间的检测结果比较(±s)

表2 室温环境下不同标本放置时间的检测结果比较(±s)

放置时间 n 红细胞(×1012/L)白细胞(×109/L)血红蛋白(g/L)血小板(×109/L)30min 80 4.16±0.43 6.56±0.76 109.23±10.06 143.36±20.56 60min 80 5.02±0.49 8.86±1.21 135.56±12.25 184.42±24.41 120min 80 5.96±0.54 6.12±0.72 128.56±11.86 152.23±22.45 6.232 4.456 5.562 5.123 P 0.008 0.016 0.012 0.014 F

3 讨论

血液细胞学检验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其中多项指标均对于临床疾病的判定有良好效果,通过检验方式也能排除患者是否合并血液系统疾病[3]。然而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检验结果通常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样检测出的结果会与患者实际情况发生较大偏差,误导临床医师对疾病的判断,尤其是对于需要及时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救治的病情危重患者,错误的判断会影响其治疗及预后[4],提高医疗事故发生率。

在临床血液细胞学检验工作中,完成血液采集后需要做抗凝处理,主要是将参检的血液加入到一定配比的抗凝剂中混匀,防止出现标本溶血情况,使检验能够正常进行。通常抗凝配比为1∶10 000,在这一标准范围若出现稀释比例过低,会因细胞重合而影响检验结果,导致检测结果下降;若稀释比例过高,则会降低血液中的细胞数量,导致检测结果偏高[5]。在血液细胞学检验工作中,抗凝剂对于白细胞、血小板干扰小,因此取得静脉血液标本后应即刻进行抗凝处理,调控血液稀释的浓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抗凝剂配比1∶10 000下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高于抗凝剂配比1∶5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较标准值低的抗凝剂会使血细胞中微凝血块出现堆积的情况,且过低稀释比也会改变血液中白细胞形态,使检测结果受到影响[6]。此外,在标本采集后一般需要进行合理的储存,一旦储存时间不合理容易使检测结果产生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红细胞水平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白细胞、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水平则是放置60 min时最高,提示采集的血液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下可引起检测结果的差异。因此,需要强调的是,在临床检验工作中采集标本后应尽快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合理性。

在临床血液细胞学检验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采血质量控制。采血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且采血过程也需注意避免各种可能影响采血结果的行为,如高强度按压血管等。完成采血后应即刻封存并核对信息及贴标签[7]。第二,检测环节质控。在进行血液细胞学检验过程中,王艳[8]认为将抗凝剂比例控制在1.5 mg/m L最适宜,同时完成血液的稀释后也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样本的检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合理性。第三,血液检验时间质控。对血液样本作稀释处理后需要及时检验,对于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检验的标本,为避免检验结果受影响,应将标本尽可能地放置在低温环境下保存,并尽早进行检验,以消除质量风险隐患。

综上所述,抗凝剂配比、标本放置时间均会影响血液细胞学检验结果,因此在临床血液细胞学检验工作中应尽可能地规范操作,做好质量的控制工作,加强检验环节的质控,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各种质量风险事件,为患者疾病的诊治提供有利的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抗凝剂细胞学白细胞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临床筛选的临床价值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伴抗凝剂相关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阴道镜检查在异常细胞组织学中的必要性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在宫颈癌及前期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