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坤,彭昌贵,付文博,杜泽阳
(1东莞市石碣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2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昭通 657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快,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1]。因此,尽早给予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对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在临床工作中,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形态学改变以膝内翻最为多见,在影像学检查下表现为胫骨的骨形态改变[2]。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是评价胫骨形态的重要指标,而目前关于MPTA对膝骨关节炎临床价值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探讨MPTA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东莞市石碣医院和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142膝)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100膝)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3例,女67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61.43±5.33)岁;BMI 20~27 kg/m2,平 均BMI(23.68±1.01)kg/m2。对照组男18例,女32例;年龄37~70岁,平均(59.85±5.63)岁;BMI 20~26 kg/m2,平均BMI(23.25±0.96)kg/m2。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①MATP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均摄下肢全长X线片。双足立于X线球管前,将膝关节内旋5°,保持股骨远端通髁线与X线接收板平行,完成检查后将获得的X线片在专业影像处理系统中用PACS软件测量MPTA。标记出膝关节中心、踝关节中心、股骨头中心,将踝关节中心与膝关节中心的连线作为胫骨机械轴,测量胫骨机械轴与胫骨平台内外缘连线的内侧交角即为MPTA。为确保数据的客观性,测量时由同一名专业技师对每膝的MPTA测量3次,取平均值纳入数据库。②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均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行常规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取平卧位,大腿上气囊止血带。于膝正中作约15 cm的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切开关节囊,充分暴露关节腔,然后将前后交叉韧带、脂肪垫、内外侧半月板切除。松解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后对胫骨、股骨进行截骨,测量股骨髁远端截骨面,将适当的假体以骨水泥固定于骨端,安装高分子聚乙烯衬垫。随后检测膝关节活动度、关节间隙、下肢力线满意后反复冲洗,放置1根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术后采取抗感染、加压包扎、镇痛等措施。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的MPTA测量结果,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MPTA对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价值。②比较观察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MPTA和膝关节功能,其中膝关节功能采用HSS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估,分值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恢复越佳,并分析MPTA与HSS膝关节评分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MPTA对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若AUC>0.5表示具有诊断价值;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MPTA对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观察组MPTA为(81.4±3.9)°,小于对照组的 (88.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37,P=0.000)。绘制ROC曲线显示,MPTA诊断膝骨关节炎的AUC为0.730(95%CI:0.626~0.834,P=0.000),表明MPTA对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较高。见图1。
图1 MPTA对膝骨关节炎诊断的ROC曲线图
2.2 MPTA对膝骨关节炎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术后3个月,观察组MPTA、HSS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见表1。另外,将术后3个月100例患者(142膝)的MPTA与HSS膝关节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MPTA与HSS膝关节评分呈正相关 (r=0.337,P=0.017),见图2。
表1 观察组患者的MPTA和HSS膝关节评分比较(±s)
表1 观察组患者的MPTA和HSS膝关节评分比较(±s)
?
图2 术后3个月MPTA与HSS膝关节评分的相关性
胫骨骨形态改变是膝骨关节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有研究[3]针对其病理机制提出“不均匀沉降理论”,认为人体体重负荷主要经过由松质骨构成的胫骨内侧平台向远端传导,但由于胫骨平台内侧并无腓骨支撑,加上膝骨关节炎的影响,长期超负荷导致应力性塌陷,造成下肢力线向膝关节内侧移动。在标准体位、负重状态下的下肢全长X线片是评估下肢力线的重要手段。研究[4]表明,对下肢力线的测量有利于辅助诊断膝骨关节炎,也可指导术中个体化截骨、评估手术效果及预后。
MPTA是下肢全长X线片中的重要测量指标,理想状态下MPTA为90°,在实际人体生理状态下MPTA为85°~90°,该角度也表明膝关节面基本保持水平,胫骨机械轴与胫骨内侧平台垂直,内外侧平台所承受的体重或负荷压力均匀分布[5]。当MPTA测量结果偏小时,表明下肢力线向膝关节内侧移动,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病态表现。本研究对比膝骨关节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MPTA,结果显示,膝骨关节炎MPTA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是因为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正常的应力平衡状态被破坏,膝关节内外侧平台在长期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下发生胫骨机械轴内翻,同时也表明MPTA偏小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生显著相关。另外,绘制ROC曲线显示,MPTA对膝骨关节炎的AUC为0.730,表明MPTA可作为临床诊断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指标。研究[6]表明,MPTA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疗效和远期预后的评价有重要的作用。王晗煦等[7]对3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MPTA均高于术前(P<0.05),且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MPTA、HSS膝关节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MPTA与HSS膝关节评分呈正相关(r>0,P<0.05),提示MPTA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疗效评估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具有显著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MPTA是下肢力线的重要考量指标,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