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毓城,陈凯星,潘银芳
(汕头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广东 汕头 515000)
现阶段,随着新生儿疾病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出生率、存活率也不断提高。然而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却相对不成熟,通常会在出生后2周内出现不良反应,如胃潴留、恶心呕吐、胃食管反流等,极易使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影响小儿体质量增长,延长静脉营养时间,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所以需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干预[1]。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主要是采取治疗原发病、纠正脏器功能衰竭及静脉营养滴注等常规治疗方式,但治疗效果通常不理想[2]。红霉素属于一种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体可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等,效果满意。游离氨基酸配方奶也被称作“无敏配方”,适用牛奶过敏或多种食物蛋白过敏的饮食治疗,氨基酸为蛋白质基本单位,人体摄入后也被机体吸收及利用,补充婴儿生长发育需求。本研究探讨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应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游离氨基酸配方奶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2003年美国Vermont Oxford Network制定的关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3],具体包括以下任意1项因素:严重腹部膨胀或变色,肠穿孔征象,明显血便,胃潴留量≥间隔喂养2~3次总量的25%~50%,胆汁反流与呕吐,呼吸暂停或心动过缓,严重心肺功能不全;②胎龄<37周;③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节炎;②合并消化系统疾病与先天性畸形;③可正常接受胃肠道喂养。将入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胎龄30~36周,平均胎龄 (33.1±0.6)周;出生体质量1 200~1 920 g,平均 (1 654.2±241.5)g。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胎龄29~36周,平均 (32.8±0.6)周;出生体质量1 185~1 912 g,平均(1 648.3±243.6)g。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脏器功能衰竭、静脉营养滴注等。在早产儿喂养方面,每次0.5~1.0 m L/kg,之后视早产儿喂养耐受情况增加管饲奶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采用小剂量红霉素片治疗,小剂量口服给药,每次3~5 mg/kg,每次间隔12 h。以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纽康特)替代普通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喂养从0.5~1.0 mg/kg开始,然后逐渐根据早产儿喂养耐受情况增加奶量,到达全肠内喂养24 h后减量使用红霉素,72 h后停用,到达全肠内喂养72 h后按照每隔48 h喂养量中加25%早产奶过渡到使用普通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为:显效:治疗5 d后,早产儿的症状基本消失,胃内无任何潴留,进奶量明显增加;有效:治疗后,早产儿的症状显著改善,胃内存在少量的食物潴留,潴留量少于进食总量的1/3,进奶量有一定程度增加;无效:症状未见改变且胃内食物潴留量多于进食总量的1/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缓解情况,包括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及出现吮吸动作时间。③比较两组的每日进奶量、到达全胃喂养时间、每日吐奶次数。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症状体征缓解情况观察组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出现吮吸动作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缓解情况比较(±s,d)
表2 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缓解情况比较(±s,d)
组别 n 胎粪排净时间 黄疸持续时间 胃潴留消失时间 出现吮吸动作时间观察组 32 3.02±1.15 11.15±2.51 3.23±1.12 4.16±1.21对照组 32 4.66±1.34 16.65±3.18 4.41±1.42 5.36±1.52 t 5.254 7.680 3.691 3.494 P 0.000 0.000 0.001 0.001
2.3 喂养情况观察组每日进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到达全胃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每日吐奶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的喂养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的喂养情况比较(±s)
?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出现吮吸动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每日进奶量高于对照组,到达全胃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吐奶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游离氨基酸配方奶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具有满意效果。分析原因为,红霉素属于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是从红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碱性抗生素,药物抗菌谱与青霉素类似,对革兰阳性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考虑到早产儿耐受度较低,因此常给予小剂量红霉素,主要是因为小剂量红霉素不仅能很好地避免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还可避免用药引起的毒副作用[4]。而游离氨基酸配方奶具有无过敏原的特征,更适用于早产儿胃肠系统发育,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采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游离氨基酸配方奶治疗,可有效清除致病菌,并满足机体营养物质的供应需求,避免刺激胃肠道,达到良好的抗菌目的[5]。此外,与常规治疗的普通奶喂养比较,游离氨基酸配方奶在普通奶基础上除去酪蛋白,将牛奶中大部分饱和脂肪酸清除,可增加不饱和脂肪酸,降低矿物质含量,减轻婴儿肾脏负担,改善机体营养不良情况。
综上所述,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游离氨基酸配方奶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取得满意效果,缓解早产儿的症状体征,改善其喂养状况,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