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翰飞,李旺
(茂名市中医院 普外科,广东 茂名525000)
肝癌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类型,包括混合型肝癌、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等。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肝癌的诊断技术有显著的突破,但由于肝癌的隐蔽性高,患者早期无自觉的特异性症状,因此患者接受诊疗时大多到了晚期,治疗难度大。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最主要的措施[1-3]。本研究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60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相关检查,诊断为肝癌,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男51例,女29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8.08±5.81)岁;观察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7.17±5.2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本研究内容均已通过医学伦理协会审批,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经病理学诊断等被确诊为肝癌;③依从性较好,配合度高;④情况稳定;⑤全程参与研究,未曾中途退出;⑥符合手术相关指征,可进行术中病理检查;⑦预期生存期>12个月。排除标准:①病历、病史资料残缺;②合并其他类型肿瘤;③精神障碍、病情危急;④手术禁忌症;⑤术后3个月内死亡。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开腹治疗:术中取仰卧位,以右侧肋弓为切口,作23~25 cm切口,逐层切开入腹,游离肝脏,暴露病灶;将主要供血血管夹闭后,切除病灶部位。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患者行全麻,随后建立气腹,压力为10~14 mm Hg,置入腹腔镜探查肿瘤方位、大小,以病变肝脏部位作为操作孔中心,用阻断带将肝门血流阻断,随后使用超声刀离断肝周韧带,缓慢游离肝脏深层组织、表面组织;随后将肝离断面进行反复冲洗,明确无渗血、胆漏情况,彻底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指标 (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腹水、感染、胆漏、深静脉血栓)、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术中指标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比较(±s)
?
2.2 术后指标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比较(±s,d)
组别 n 住院时间 首次下床时间 腹腔引流时间 排气时间观察组 80 13.83±2.34 1.23±0.37 3.90±1.52 3.03±1.34对照组 80 16.70±3.51 2.95±1.01 7.82±2.43 6.70±1.51 t 6.085 14.302 12.233 16.260 P<0.05 <0.05 <0.05 <0.05
2.3 术后并发症治疗后,观察组出现腹水2例,感染2例,胆漏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出现腹水4例,感染4例,深静脉血栓4例,胆漏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838,P<0.05)。
2.4 肝功能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ALT、TBIL水平高于治疗前,ALB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AL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该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n ALT(U/L) TBIL(μmol/L) ALB(g/L)治疗前 观察组 80 45.39±5.66 11.52±2.15 41.76±4.98对照组 80 45.31±5.51 11.47±2.45 40.46±4.35 t 0.091 0.137 1.759 P>0.05 >0.05 >0.05治疗后 观察组 80 78.01±27.31* 12.12±4.38* 36.66±6.45*对照组 80 227.72±91.20* 18.26±6.63* 30.28±5.65*t 14.065 6.911 6.655 P<0.05 <0.05 <0.05
肝癌的临床发病率、病死率较高,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现阶段手术治疗是唯一根治肝癌的方法。开腹肝切除术是常规手术治疗手段,腹部经肋下(单侧或双侧)切口探查,中线延长,肝实质横断术前分离门静脉蒂和肝动脉,采用前入路,用超声解剖仪和双极电灼器在低中心压下进行实质性切除,但术中切口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预后不佳[4-5]。腹腔镜左外侧部切除术较开腹左外侧部切除术失血少,输血率低,住院时间短。从2011年到2020年,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癌患者中所占比例显著升高。腹腔镜肝切除术适应证的增加与技术发展有关。此外,随着技术标准化和仪器的发展,适应证已经扩展到更复杂的病例,例如有潜在肝硬化或PVE病史的患者。与早期腹腔镜肝细胞癌患者相比,晚期患者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比例更高。然而,右肝切除术较左肝切除术技术要求更高,腹腔镜肝切除术仍局限于少数患者,根据临床经验,后上半部分的腹腔镜肝切除术可能是技术要求最高的手术,因为肝实质横断的区域很广,而且术中亦很难获得清晰的肿瘤边缘。但与常规术式相比,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优势[6-7]仍然显著: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术中切口较小,有效避免腹腔暴露,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可借助腹腔镜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腹腔附件血管、神经与脏器情况,腹腔镜的位置与腔静脉平行,能很好地观察肝后间隙和肝腔汇合点,并允许安全的前入路,事先对血管进行控制,以切断实质,避免对周围组织的牵拉,术中操作更精准,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中指标、术后指标、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可根据患者术中病灶方位、大小等制定切除方案,有效把握切除平面,控制出血量与肝出入血流[8];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腹腔镜下肝切除术腹腔暴露低,可有效降低感染率,安全性高[9]。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作为切除肝癌病灶的首选术式。
综上所述,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患者的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