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肄恒
(桂平市金田医院,广西 桂平,537227)
手术室是外科手术治疗及急危重症抢救的重要场所,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科室,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抗生素与免疫机制,而抗生素等治疗内容以及手术室内的环境与感染控制的效果有着直接关系[1]。当手术患者出现被感染的情况下,轻者会增加患者痛苦,重者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以及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在展开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手术室环境的无菌状态与清洁状态。因而本次以84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这次的研究一共选择了84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研究时间中最初时间在2019 年1 月,最终时间在2020 年3 月,采用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分成不同组别,即为对照和观察2 组,都有42 例的患者。在性别方面:第1 组中有22 例的男性,有20 例的女性;第2 组中有23 例的男性,有19 例的女性。年龄方面:第1 组中的范围在21-75 岁左右,平均在(48.00±8.00)岁之间;第2 组的范围在22-75 岁左右,平均在(48.50±8.08)岁之间。两组的基础资料比较没有意义(P>0.05)。
纳入标准:每一个患者还有其家属对研究的内容充分了解而且自主参与。排除标准:曾经有或者现在有精神方面疾病者;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有肺等方面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即:定期消毒与通风,合理控制手术室温度与湿度,定期维修和更新手术室设备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即:(1)加强感染控制管理:为了防止手术室人员流动诱发的感染,需要严格划分非限制区与限制区,并划分科室对应的手术间,比如骨科手术需要在骨科手术间进行,从而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固定手术物品和医疗设备需要有专门放置的位置,并由专人控制与管理;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必须在指定区域更换消毒的手术服装及拖鞋,帽子应当完全遮盖头发,口罩遮盖口鼻面部;出手术室时应穿着外出衣和鞋。严格执行手术室参观的管理要求。(2)加强无菌操作:定期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展开无菌操作培训,保证能够充分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包括科学使用药品、手卫生和消毒医疗器械等;手术器械需要由专人管理,专科腔镜将专门的器械科设立出来并提供相应说明书了定期对手术器械进行清理,每天交接班时需要清点检查器械缺损的情况和数量,定期对手术器械展开保养,超声机清洗器械时间不能低于10 分钟,最后使用纱布将器械擦干;手术室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需要进行严格管理,使用前对制造厂商、生产批号以及保障等进行核查,如果出现过期和不合格的用品需要禁止使用。(3)加强病区管理:明确划分手术室为有菌间和无菌间,如果有特异性感染的患者需要在有菌间展开手术,并严格消毒所有手术器械和敷料,并将其标记好,避免与其他敷料混淆;手术中需要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包括从洗手到治疗结束。(4)加强患者管理: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和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了解患者具体文化知识水平,根据其水平不同采用不同方式讲解,使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展开工作;手术过程中按照规范程度展开手术前备皮以及预防切口感染等工作,手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保证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对比两组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使患者根据自己意愿填写[2]。
(2)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包括护理安全、体征监测、器械准备与文书记录,各项总分均为100 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3]。
使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其中(±s)表示计量资料,P=0.00 属于分界值,低于该值代表有差异。
护理后,观察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要低,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1)。
表1 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对比(n,%)
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要高,P<0.05,如下表(2)。
表2 护理质量对比(±s,分)
表2 护理质量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安全 体征监测 器械准备 文书记录观察组 42 83.18±6.27 95.42±9.65 94.26±8.41 90.73±8.11对照组 42 70.97±5.73 81.63±6.11 82.37±7.59 78.63±6.42 t 值 9.31 7.82 6.80 7.58 P 值 0.00 0.00 0.00 0.00
医院感染也就是患者在医院内治疗期间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获取而发生在出院后以及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在对该病患者展开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护理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安全程度,降低感染情况的发生[4]。
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将管理层领导的作用充分发挥,且院内感染管理质控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从而更好地提高手术室治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实际护理过程中,通过加强感染控制管理,严格划分非限制区与限制区,并划分科室对应的手术间,比如骨科手术需要在骨科手术间进行,从而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以及固定手术物品和医疗设备需要有专门放置的位置,并由专人控制与管理,降低设备感染的情况[5-6]。在李晶晶[7]等人的研究中,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给予观察组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医疗器械故障发生率、操作不当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主要因在护理管理过程中通过加强无菌操作定期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展开无菌操作培训,保证能够充分掌握无菌操纵技术,包括科学使用药品、手卫生和消毒医疗器械等[8-9]。其次,手术器械需要由专人管理,专科腔镜将专门的器械科设立出来并提供相应说明书了定期对手术器械进行清理,每天交接班的时候需要清点检查器械缺损的情况和数量,定期对手术器械展开保养,降低手术器械设备污染的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程度[10]。通过加强病区管理明确划分手术室为有菌间和无菌间,如果有特异性感染的患者需要在有菌间展开手术,并严格消毒所有手术器械和敷料,并将其标记好,避免与其他敷料混淆,有效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在实际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医护人员定期培训,使其能够充分掌握洗手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减少护理人员导致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降低护患纠纷。
在实际护理过程中,通过加强患者管理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和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了解患者具体文化知识水平,根据其水平不同采用不同方式讲解,使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展开工作,以及在手术过程中按照规范程度展开手术前备皮以及预防切口感染等工作,降低感染的发生率[11]。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中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要比对照组高,而且护理质量和对照组比较要高(P<0.05),充分证实对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此护理方式具有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此护理管理方式在手术治疗中有着显著应用价值,可有效降低感染情况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