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与CT检查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效果对比探究

2021-08-07 15:06蓝天琦通讯作者滕文汇汪诗瑶常文轩刘子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胆管

蓝天琦,朱 敏(通讯作者),滕文汇,彭 静,汪诗瑶,常文轩,刘 伟,刘子航

(1牡丹江医学院研究生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放射科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3绍兴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浙江 绍兴 312000)

肝外胆道涵盖了肝总管、肝左右管、胆囊管与胆囊,肝外胆管结石一般是原发性胆色素结石与混合性结石。该疾病患者需及时接受诊治,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疼痛[1]。当前,临床中一般采用影像检查进行结石诊断,主要将消化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当作诊断金标准。CT检查能够检测患者腹腔肝脏部位有无梗阻、积液、结石、穿孔,但是在胆总管扩张后容易出现误诊现象。并且CT检查的X线有辐射性,可能直接透过直径比较小的结石,造成误诊、漏诊[2]。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无需向患者注射造影剂,能够直接实施检查操作,通过T2加权成像技术让胰液、胆汁等呈现出明亮高信号,使得周围组织呈现出低信号,从而检出低信号结石,能够清晰显示结石的数量、位置、大小等具体情况,可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3]。本研究分别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予以CT和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价值,判断哪一种检查方式更具应用优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2018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参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2~75岁,平均(53.41±4.16)岁。研究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3~72岁,平均(52.92±3.85)岁。研究对象均临床资料完整,确诊患有肝外胆管结石,签署知情同意书。已排除患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血压系统疾病、精神异常与依从性差的患者。

1.2 方法

参照组行CT检查,使用东芝Aquilion 64排螺旋CT在检查前需禁食6 h,患者饮用600 ml左右的温水,之后进行平扫,保持120 kV管电压、200 mAs管电流、5 mm层距、5 mm层厚,35 cm×35 cm FOV,将软组织算法为重建算法。进行CT平扫,开展多期扫描,从原始图像重建冠状位、矢状位,整理扫描资料。

研究组行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检查前禁食4h,通过Philips Achieva3.0T超高场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扫描患者的上腹部,平扫T2压脂序列、T1WI,综合分析原始薄层图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与漏诊、误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 21.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疾病检出率为96.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漏诊率、误诊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n(%)]

3 讨论

在临床中,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原因主要在于寄生虫感染、炎症影响与饮食习惯等[4]。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在胆系结石病中约占85%。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胆绞痛,伴随恶心、呕吐,约七成的患者会出现黄疸,胆道感染则会出现寒战高热症状。若患者长期出现胆道感染与胆汁淤积,会有发生胆道癌的风险[5]。肝外胆管结石能够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与继发性肝外胆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多为混合性结石或是棕色胆色素结石,一般出现在有持续性或是复发性胆道感染患者的身上[6]。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道蛔虫病史与胆汁淤积会加大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风险,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概率相对较小,肝外胆管结石中超过八成为继发性肝外胆管结石。继发性肝外胆管结石指的是肝内胆管结石或是胆囊结石排到肝外胆管所形成的结石[7]。

肝外胆管结石的主要病因有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胆汁淤积等,其中细菌感染是形成结石的首要因素,多数患者的胆汁中有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存在。肝外胆管结石的好发人群为中老年群体、孕妇、饮食习惯不佳者与肥胖人群,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该疾病的好发人群越发年轻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8]。肝外胆管结石疾病容易引发肝脓肿、胆管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并发症,当人们出现寒战、腹部疼痛、黏膜黄染等症状时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接受相关检查。当肝外胆管结石呈现出阳性发作时进行合理治疗能够有效组织化脓性胆管炎、阻塞性黄疸的出现,因此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及时接受有效诊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减小并发风险,保障健康安全。如今,临床中主要通过影像学对肝外胆管结石进行诊断,本研究对比CT和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进行肝外胆管结石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疾病检出率为96.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漏诊率、误诊率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医师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时要注意鉴别该疾病与慢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的区别。慢性胰腺炎多属于急性胰腺炎后遗症,患者会出现上腹痛朝左肩背放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也会出现腹部绞痛并放射至左肩部,因此医师要通过影像学检查仔细进行诊断。消化性溃疡同溃疡病史、饮食习惯、上腹痛相关,临床医师可通过纤维胃镜进行鉴别诊断。

肝外胆管结石多为胆色素性混合结石,能够透过X线,所以实施CT检查会有遗漏细小结石的概率。虽然当前临床中将消化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作为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金标准,但是该诊断方式具有有创性、并发症风险高、费用高等特点,所以经常将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代替消化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进行诊断。CT检查能够快速扫描成像,清晰显示出肝外胆管的内部影响,若是出现胆管结石阻塞,其发生阻塞的位置与其上方周围可以看见扩张胆管呈现出低密度影,费用较低,但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现象。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能够清晰显示结石的具体情况,避免损伤患者的身体,但是操作过程相对复杂,患者需要花费较差的检查时间并承担较高的检查费用,对其临床应用形成了限制。CT与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两种检查方式各有优缺点,但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有着更高的成像率,具有更大的临床价值。若医院具备充足的条件且患者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临床医师可将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当作肝外胆管结石诊断方法的首选。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的成像原理在于借助胰胆管内液体有着T2弛豫时间的特性,采用磁共振扫描序列与参数,一般应用快速弛豫增强序列获取T2WI,从而使得含水器官显影。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有着特定的T2值,高于T2值为高信号,低于T2值为低信号,接近T2值则为中信号,以此实现水造影。实质性器官T2弛豫时间短,于重T2加权序列上会呈低信号,因流空现象快速流动的液体会出现信号缺失,表现出低信号,相对静止或是停滞的液体会因该技术极高的灵敏性呈现出高信号。因为胆道系统中的胆汁是相对静止的液体,所以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能够清晰显示出胆道系统的结构与形态。因无创性的特点与良好的诊断效果,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

综上所述,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是一种高效、无创的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效果显著,可为临床医师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261例诊疗体会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