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旭
(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 广州 510006)
我国水资源人均淡水资源量低,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利用效益差、浪费严重等问题[1]。随着广州城市人口增加以及企业规模和数量的增长,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急剧增加,城市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黑臭水体数量的增加,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生态文明创建的不利因素。为解决日益严峻的城市水环境问题,2015年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黑臭水体治理的相关要求。根据《广州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意见》和《广州市治水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要求,到2019年底,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95%以上,并完成187条黑臭水体的治理任务[3]。
本文所用数据取自布设于广州市某监测断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加密监测结果。监测方法为通过自行监测和组织第三方监测机构监测两种方式,持续对某断面开展水质加密监测工作,选定溶解氧、氨氮和总磷3项主要污染指标,每月采集一次退潮水样进行分析。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水质类别评价[2]。
该断面劣Ⅴ类水质类别月份占全年比例情况:2018年占比92%;2019年占比50%,同比2018年下降42%;2020年占比为0%,全面实现消除劣Ⅴ类水体。该断面Ⅴ类水质类别月份占全年比例情况:2018年占比8%;2019年占比25%,同比2018年上升17%,2020年占比25%。该断面Ⅳ类水质类别月份占全年比例情况:2018年占比为0%;2019年占比25%,2020年占比达到75%。从水质类别月份占比来看,在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的基础上,该断面水质逐渐呈好转趋势,水质逐年提升(图1)。
图1 断面各水质类别月份占全年比例
2018~2020年,该断面污染物浓度呈“两降一升”的总体趋势,即氨氮和总磷浓度下降,溶解氧浓度上升(图2,图3,图4);具体变化情况如下:
氨氮方面,2018年平均浓度为2.94 mg/L;2019年平均浓度为1.35 mg/L,比2018年下降54%;2020年平均浓度为0.95 mg/L,比2019年下降30%,比2018年下降68%。
总磷方面,2018年平均浓度为0.44 mg/L;2019年平均浓度为0.21 mg/L,比2018年下降52%;2020年平均浓度为0.19 mg/L,比2019年下降10%,比2018年下降57%。
溶解氧方面,2018年平均浓度为2.89 mg/L;2019年平均浓度为2.56 mg/L,比2018年下降11%;2020年平均浓度为3.95 mg/L,比2019年上升37%,比2018年上升54%。
图3 该断面总磷浓度变化趋势
图4 该断面溶解氧浓度变化趋势
从加密监测数据分析,该断面截至2020年已全面实现消除劣Ⅴ类水体,在监测期间,该断面污染物浓度呈“两降一升”的总体趋势,即氨氮和总磷浓度下降,溶解氧浓度上升。氨氮方面,2020年平均浓度为0.95 mg/L,比2018年下降68%。总磷方面,2020年平均浓度为0.19 mg/L,比2018年下降57%。溶解氧方面,2020年平均浓度为3.95 mg/L,比2018年上升54%。该断面主要定类指标已从氨氮和总磷为主转变为溶解氧为主。该断面水质逐渐呈好转趋势,水质逐年提升。
建议加强断面和附近支流、来水断面的水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异常污染情况[4]。做好断面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水质自动站日常维护,保障断面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水质自动站正常运行。定期开展断面和附近相关支流、境外来水的水质监测工作,掌握各断面污染物浓度情况。落实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制度,发生水体异常污染情况时及时开展应急防范工作。
建议推进全市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作,大力完善雨污分流系统,提高水污染物削减总量[5]。加快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提高全市城镇污水处理量,减少全市污水处理能力缺口[6]。提高管网整体运行管理水平,减少管网错接、漏接和破损情况,严控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流水体[7]。全面推进雨污分流,减少河水、雨水进入污水管网,避免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污染削减效能[8]。
严控“散乱污”和农业畜牧业场所污染物直接进入生态环境水体[9]。加大力度整顿整治河涌和河流附近“散乱污”场所,杜绝“散乱污”污染物直排河流水体,严控反弹情况[10]。加强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力度,收集农场和畜牧养殖场产生的粪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减少氮、磷等营养元素进入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