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泽林 李楚涵
摘 要: 公共场所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须参与的一个场所,幼儿在社会中生活要遵守一系列的社会性规则。家长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发展规则意识、培养规则行为,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是一件责无旁贷的事情,但目前家长在公共场所对幼儿的规则教育存有诸多问题。本研究以公共场所中家长对幼儿的规则教育为研究点,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究家长在规则教育观念、规则教育目的、规则教育方式、规则教育内容、规则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现状。
关键词: 公共场所 家长 规则教育
我们常常在公共场所看到一些孩子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这时,家长的应对方式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孩子今后是不是一个遵守社会规则的人,家长是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的主力军。为了了解公共场所家长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的现状,本研究将公共场所中幼儿规则教育划分成五个维度进行问卷和访谈查,即幼儿规则教育的观念、目的、内容、方式和评价。
一、幼儿规则教育的观念
幼儿规则教育的观念指家长在养育幼儿时所形成的洞察力及见解,针对家长对幼儿的规则教育有不小的作用。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该维度共设计了6道题目,如表1所示。
二、幼兒规则教育的目的
做某事的目的是指为什么要这样做,本研究针对家长在公共场所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的目的进行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家长规则教育观念产生的原因,访谈提纲中该维度编制了1道相关题目。当问及家长“您在公共场所会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吗?为什么?”时,三位家长回答比较一致,各有特点,以下是部分与之有关的访谈内容。
访谈记录一:
研究者:您在公共场所会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吗?为什么?
K家长:会有意识教育。因为我认为规则意识是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条件,提早养成规则意识有利于更快形成独立且健康的人格。
D家长:通常在出门前就会有意识地提醒孩子需要遵守的公共规则,孩子在每个场合的表现都是之前所积累的公共规则教育知识的输出。目前我们家孩子更多的是让他自主体验,作为妈妈,我更多的是扮演一个观察者的角色,会在之后根据孩子呈现的行为面貌逐渐调整我的教育行为。当然,安全行为规则例外,这个我不会让他完全自主体验,毕竟安全规则比较特殊,这方面我会更谨慎认真地指导。
X家长:目前由于孩子还很小,没有经常带去公共场所,基本上就带她去了商场、餐厅、超市、公园吧。会稍微有意识地进行规则教育,为了让孩子从小就有规则意识,不过我是新手妈妈,还在摸索当中。
以上三位家长都表示会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公共场所的规则教育。第一位家长是一位教育专业同行,他对教育的相关理念的阐述和理解更显专业;第二位家长是一个拥有二胎的妈妈,她的教育很有方法和经验;第三位家长虽然是育儿新手,但可贵的是她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简单的公共场所规则教育。
三、幼儿规则教育的内容
本研究结合了幼儿在公共场所的交往形式,将规则教育内容分为四个范畴,包括道德规则、公共习俗规则、社交礼节规则和安全规则。各项规则的具体内容概括如下:
道德规则:指关乎人类福利、公正和权利的规则。如,不偷不抢他人东西、不随意插队、诚实守信、遵守交通规则等。
公共习俗规则:指一个社会或者文化群体所接受的规则,包括服装打扮、饮食习惯、社会礼节和一些组织内的群体规则。如,不大声喧哗、不乱吐乱扔、爱护公物、不浪费粮食等。
社交礼节规则:指一种与个人德行相对应的公共生活规则。它是在人们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是由社会舆论力量、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等力量维持的,是社会中一切成员的附随。如,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尊重关心他人等。
安全规则:指用来维护社会所有公共安全的规则,也是每个人要遵守的最基本的准则。如,不随意接触电源火源、遵守交通规则、学会各种求助与报警电话等。
经调查发现,无论是道德规则、公共习俗规则、社交礼节规则还是安全规则,基本都受到大量家长的关注,这些关注度表明了家长培养幼儿规则行为的重点。其中,家长尤为关注的是公共习俗规则教育,占比高达94.83%;对社交礼节规则教育的关注度以93.1%位居第二;再次是道德规则和安全规则,分别占比89.66%和85.34%。
从问卷调查数据不难看出,虽然每种规则类型的家长关注程度都比较高,但明显这116位被测者对安全规则教育的关注稍稍落后,安全规则教育应该是与每个幼儿息息相关的一种教育,这类教育需要且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与问卷调查者不同的是,在接受访谈的三个被测者中,有两位幼儿家长首先提到了安全规则教育,下面是相关访谈内容。
访谈记录二:
研究者:您平时会对幼儿强调公共场所的哪些具体规则呢?
K家长:主要会涉及一些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人际交往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上下楼梯靠右行”等交通规则,我觉得安全规则尤其重要。在人际交往方面,主要是强调待人礼貌,受人帮忙要说谢谢,不能随意哭闹、发脾气等。
D家长:在公共场所会引导孩子正确坐电梯,遵守各类交通安全规则,停车场步行安全,家庭用电用火注意事项,不在餐厅奔跑追逐,不在安静的书店大声喧哗,不插队,需要帮助的时候要有礼貌地询问服务人员,尊敬老人、友爱小伙伴等。
四、幼儿规则教育的方式
规则教育的方式,即家长在培养幼儿规则行为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本研究整合了时丽静、韩冬梅及贾晓双三位研究者对规则教育方式的整理,将幼儿规则教育方式分为肢体动作、口头语言、言传身教三大类。
口头语言教育包括五种。①鼓励:当幼儿在行动前或行动中遇到无法顺利解决的问题时,家长为支持幼儿而使用正面的语言;②批评:当幼儿产生无规则行为时,家长为了提醒幼儿而使用消极性语言;③禁止:家长不允许幼儿再继续进行违规行为;④威胁:当幼儿有无规则行为出现时,为了防止或减少类似行为的发生,家长采用逼迫性语言或其他方法;⑤恐吓:通过吓唬的方式,让幼儿感觉到害怕,减少或制止无规则行为的发生。
肢体动作教育包括六种。①手指点赞,竖起大拇指对幼儿规则行为表示赞赏;②动作示范:演示具体规则行为帮助幼儿学会和理解;③注视:用眼神对幼儿的行为表示默许、提醒等;④瞪眼:为了减少或阻止幼儿出现违规行为,家长向幼儿瞪大眼睛表示无奈或生气;⑤动作干预:在幼儿不情愿的条件下,用动作强制幼儿表现出相应行为;⑥动手打。
言传身教:指家长将言语示范和身体力行相结合,更好地对幼儿实施规则教育。
(一)家长最常使用的幼儿规则教育方式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在这些问卷的被测者中,家长对幼儿的规则教育方式均集中于口头语言、肢体动作和言传身教,没有人填写其他类型的教育方式。有超过七成的家长最常用的是言传身教,占比多达78.45%;其次是口头语言的使用,占17.24%;再次是4.31%的肢体动作。
(二)口头语言教育方式使用情况
数据统计,本研究划分的五类口头语言教育方式里,家长最常用的方式为88.79%的鼓励行为(如:我相信你能做到);接下来是占比51.72%的批评(如:我提醒过很多次了,为什么还犯同样的错误)、43.1%的禁止(如:你不准这样做)、14.66%的威胁(如:你要是不好好吃飯,我就不喜欢你了)和6.03%的恐吓(你再不听话,只能让警察把你抓走)。
(三)肢体动作教育方式使用情况
据统计此种方式下家长最常采用的是动作示范,占83.62%;其次是手指点赞,比例也比较高,占77.59%;有64.66%的家长用注视的方式;剩下占比较小的有25%的动作干预和23.28%的瞪眼;甚至还有4.31%的家长选择直接动手打孩子。
五、幼儿规则教育的评价
教育离不开评价,家长在公共场所对幼儿规则行为的评价可以起到一定的诊断、引导、规范和促进作用。本研究利用问卷与访谈相关题目,对家长的评价方式、态度和内容进行调查了解。
(一)家长对幼儿规则教育的评价方式
家长的教育评价方式是幼儿规则行为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者们评价方式分为两种,即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本研究问卷调查中,更侧重于对家长发展性评价的调查,因此设计了两个相关题目。
Q1“您在评价孩子的规则行为时,会笼统地做出评价,不跟孩子讲明具体原因”,家长的评价是否笼统,更多针对的是幼儿的某一种或某些具体行为,在这些行为发生过程中,家长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的目的是对幼儿规则行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只有注重行为发生的过程,才能对幼儿未来的行为有所激励和导向。结果显示,仅有27.6%的家长从不会笼统地做出评价,他们会将对幼儿行为的评价精确化,让幼儿明白自己的对错;剩下有57.8%的家长会偶尔做出笼统的评价;有12.1%的家长这种行为经常发生;有2.6%的家长总是对幼儿评价过于敷衍,草草了事。
Q2“您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规则行为进行评价?”是一道与评价的客观性相关的题目,家长常觉得自己就是亲子关系中的权威,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家长对幼儿的评价不论褒贬,常常充满主观色彩,缺乏客观性。家长何不多尝试让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呢?既是幼儿对自身行为的检验,又加深幼儿对某一规则的理解和记忆。调查发现,5.2%的家长从不会让孩子插手对自己的评价;29.3%的家长偶尔这样做;53.4%的家长经常让幼儿自己做出行为评价;12.1%的家长相对客观,总是让幼儿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二)家长对幼儿规则教育的评价内容
本研究中评价内容主要指家长在公共场所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时使用语言或动作行为的准确性和具体性。为此在访谈中专门设计了相关问题,三位家长给出的回答展现了不同家庭奖惩行为的差异性,下面是相关访谈内容。
访谈记录三:
研究者:当您面对孩子遵守规则或违规的行为,您分别是怎样评价的?
K家长:孩子遵守规则时:我经常会朝他竖起大拇指,然后告诉他“你做得真好,要继续保持”;出现违规时:我会提醒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并且引导他及时改正。
D家长:回想了一下,我和孩子爸爸通常会以眼神赞许或制止他的某些行为,孩子多数时候像有默契一样能感受到。有时在他有进步的时候,会用大拇指在他额头集赞,会给他奖励专属于他的“人力荡秋千”,等等。但是,如果他违规了,目前我家更多的是摆事实讲道理,除了这个,也有“面壁思过”的时候,一般是需要冷静的终极手段。
X家长:对于宝宝遵守规则的行为,我们一般是边拍手边说“宝宝棒棒的”,宝宝一般会给予我们情绪反应,她会跟着拍手很快乐;当产生违规行为,一般是立即上前制止并跟宝宝说不能怎样或不要怎样,有必要的话,会暂时把宝宝抱开。
(三)其他类型评价
本研究将调查对象的侧重点放在幼儿家长身上,问卷和访谈的设计也是从家长角度出发的。事实上,为了更全面地获得对幼儿规则教育评价的相关信息,研究中除了让家长评价幼儿、让幼儿自评之外,还涉及幼儿对家长的评价、家长互评、家长自评、幼儿教师评价家长等多种评价类别。但因研究内容和条件有限,本文选取家长对幼儿的评价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提醒自己对幼儿规则教育评价持综合思维进行分析和反思。
参考文献:
[1]童世骏.论规则=ON RULES[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徐广振.从小树立规则意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谈之二[J].延边教育学院报,2005(03).
[3]王美芳,张栋玲.儿童的违规行为及家庭教育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03):45-48.
[4]时丽静.家庭中幼儿规则行为的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5]郑三元.规则的意义与儿童规则教育新思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5):45.
[6]贾晓双.家庭中幼儿规则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