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江苏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

2021-08-06 19:20夏梦
文教资料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南京江苏思政

夏梦

摘   要: 为切实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需要尽可能与学生生活相契合,但是由于教育资源不丰富和教学形式单一,育人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本课题研究将江苏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突出高校思政教育的地方特色。江苏高校云集,文化底蕴厚重,历史遗存丰富,有着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将高校思政课教学与江苏地域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可以彰显江苏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 地域文化资源   高校思政课教学   价值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资源,对于人生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观、政治观教育有着较高的价值,人生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观、政治观教育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需要利用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内容。

1.江苏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价值

1.1融入江苏名人资源,彰显其在人生观教育中的价值。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人生观教育是最主要的内容。人生观的核心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意义的一种根本看法与态度。只有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与目的,更好地度过一生。江苏的历史文化名城星罗棋布,从古到今,有着无数仁人志士在“吴韵汉风、山水江苏”的广袤地域上指点江山和激扬文字,掌握杰出的江苏名人,对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表是古代、近代和现代的部分名人资源一览表,在思政教学中,应切实发挥江苏名人资源的示范作用,通过先进思想和优秀精神激励学生。本课题在研究中始终注重对江苏名人的经历和故事的挖掘与整理,有效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为自身人生价值与崇高理想的实现而艰苦奋斗和勇于创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给学生讲解朱元璋、谢安、祖冲之、萧衍、李煜、王安石等江苏名人轶事,开展人生价值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名人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从中感知名人事迹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而勤奋学习,引导学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中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给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给学生讲解张简斋、周琪的事迹和成才的故事,作为成才教育素材,对这些现代名人的成就和经历进行整理之后,开展大学生的成长教育,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成才意识与志向,并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锻炼,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1](13-14)。

1.2融入江苏历史资源,彰显其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价值。

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有很多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可以融入江苏历史资源,彰显其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在本课题研究中,与学生一起对南京这座著名古都的历史资源进行调研,使学生对南京的历史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南京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古都之一,早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要求范蠡以秦淮河为基础,在南岸长干里筑城,历史上将其称为越城,属于南京地区具有年代可考最确切的最早古城之一。东吴是第一个在南京建都的封建王朝,开创了南京建都的先河。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群雄争霸,各自割据,南唐立国金陵,当时的南唐都城周长共19.35km,贯穿淮河在城中。明王朝是首个将南京作为首都的统一王朝,在宗教、天文历法、教育、医学、哲学和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明朝开国者朱元璋,耗时28年,在南京筑造了世界第一城垣明城墙,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长和规模最大的砖石砌筑城墙。在本课题中,通过对这些南京史料的整理,学生对南京历史的辉煌有了更好的认识,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南京璀璨和厚实历史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以更好地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参与到振兴中华的行列。

除了南京建城史外,南京近代史可谓中国近代史的代表,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很多事件都发生在南京,比如南京条约的签订、太平天国定鼎天京、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蒋介石在南京发动四一二政变、日本在南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在南京受降等。可以将这些南京近代史与思政理论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加强对南京近代史的学习和了解,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从理想信念和爱党爱国教育等方面,切实引导大学生参与到社会责任履行的实践中,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更好地懂得自身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2](112-113)。

1.3融入江蘇景区资源,彰显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是开展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和具有时代内涵的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需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切实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本课题在研究中,对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等旅游城市进行了调研,这些城市是我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在高校思政实践课程中,本课题研究组经常组织大学生参观江苏的很多风景名胜区,大学生在了解祖国壮丽河山和绚烂文化的过程中,更好地树立爱国主义情怀,灌输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及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更好地加入建设美丽新中国的行列。

例如在南京,国家级的红色旅游景点就有4个,即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中,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高校可以带领大学生向革命捐躯先烈凭吊,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新中国建立而浴血奋战的光荣革命传统,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本身就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高校应在思政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在2020年开学之际,带领学生进入广场陈列和遗骨陈列及史料陈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采取直观又生动的方式,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树立[3](115-117)。

1.4融入江苏传统工艺,彰显其在道德观教育中的价值。

道德观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道德观教育的实施,旨在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不断内化学生的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旨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尊重,形成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的同时,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感的培养。江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其中包含很多传统工艺。比如云锦是三大名锦之一,还有金陵金箔、南京剪纸、金陵折扇等。2017年3月,江苏共有21个项目入选国家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总共分为8个模块。①纺染织秀类:包含苏州的苏绣、无锡的精微绣、南通的仿真秀、扬州的刺绣、南通的色织土布工艺、南通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南京的云棉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苏州的宋棉织造技艺、苏州的缂丝织造技艺;②编织扎制类:南通的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句容市的秦淮灯制作技艺;③雕刻塑造类:常州市的留青竹刻;④家具建筑类:苏州市的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⑤金属加工类:南京市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扬州市江都区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南京市的金箔锻制技艺;⑥陶瓷烧造:宜兴市的紫砂陶制造技艺与均陶制作技艺;⑦漆器髹饰:扬州市的扬州漆器髹饰技艺;⑧食品制作:扬州市的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不仅是传统的工艺,还是宝贵教育资源,将这些江苏传统工艺资料整合之后,配合实践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观看上述工艺品的制造过程,也可以带领学生亲手制作,更好地帮助学生加强对江苏传统工艺品的掌握和了解,更加直观地感受劳动人民劳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从中体验广大人民的平凡和伟大,引导其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由于道德教育本质上是养成教育,本课题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始终注重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学习和传承工艺制造者在工艺品制造中形成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勤业、敬业、精业意识,强化学生的敬业爱岗意识,更好地在未来工作岗位上有效发挥创造性,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4](172-175)。

1.5融入江苏现代成就,彰显其在政治观教育中的价值。

政治观教育是思政课程教育的核心内容,涉及范围十分广,主要涉及政治理想、信念、方向、立场、情感、方法、纪律等方面,着力解决学生对国家、社会、阶级等重大政治问题的立场和态度,通过强化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更好地强化学生对党、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共识与深厚情感。总结江苏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全省的综合实力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国际化经济水平、城市现代化水平等得到了不断提升,主要得益于广大江苏人民始终能保持锐意进取和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敢于担当和与时俱进的现代精神。比如2014年的南京青奥会、2018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的国家公祭活动、2020年江苏六大抗疫贡献等,江苏近年来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有着至关又深切的感受。本课题组将继续收集和整理江苏取得成就的有关资料,对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培养不断锐意进取的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政素养不断提升。

2.江苏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核心价值

江苏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的价值较多,不仅有上述五个方面的价值,而且能为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提供载体的价值。在高校中应切实注重江苏地域文化资源,采取以下教学对策,使江苏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

2.1将江苏地域文化资源融入理论教学中的对策。

课程对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中介作用,需要以教师为引领,帮助学生不断获取促进自身发展的具有较强教育意义的文化与经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江苏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需要从中提取与思政教育相符的内容,开设专业课程,让江苏地域文化资源更好地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并配备专业的思政教师开展教授与指导,滋润学生的心灵与思想,促进江苏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本课题研究中,始终注重江苏地域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将江苏地域文化资源可用于思政教育的相关资源进行整理,并汇编成册,作为思政教育辅助教材,同时教材中明确了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和教学目标,并定期针对江苏的时事新闻,及时定期地整理成教学材料,将具有江苏地域文化的思政教育资源和时事新闻规范又系统地整理汇编为校本教材,并结合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认知、掌握和运用,使理论教学得到有效融入。

2.2借助江蘇地域文化资源组建实践教育基地。

知行合一的前提是“于实处用力”。为更好地将江苏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需要在思政教育中,将江苏地域文化资源作为载体,切实加强实践教育基地组建。将思政课堂作为第一课堂,以实践教育基地作为第二课堂。其中,第一课堂主要是在学校中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第二课堂是进行实践。在本课题研究中,采用了参观活动、志愿服务和学工学农等方式开展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生动又具体的表现。江苏有很多地域文化遗址,可以利用其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育基地,并结合教育内容,将第一课堂搬到教育基地,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不仅依附于固定的地域文化资源,还让学生形成真实感与敬畏感。在学生参观的同时,教师做好讲解和教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效果。

2.3切实注重网络交流学习平台与新媒体的建设。

目前,一些思政教育教师对地方文化方面的了解还不足,在信息化时代,为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还要在江苏地域文化资源应用过程中,切实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高校科研理论成果展示交流方面,需要发挥教师交流学习平台的作用,切实加强互联网平台的应用,采用多媒体和信息网络技术等,对思政教育中有关江苏地域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开发出集教学资源和教学培训及视频公开课和教学论坛于一体的互动交流学习平台,更好地对思政教育中的江苏地域文化资源的应用经验进行交流和总结,发挥网络平台信息传递速度较快和资源丰富的优势,开辟新专栏,助力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的提升。

针对学生,主要是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低头族已成为校园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这是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及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在本课题研究中,为更好地促进江苏地域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学之中,不仅开设了微博、微信等常见的新媒体渠道,及时地将信息和内容向学生推送,还利用抖音推送有关微电影和微视频。由于采用的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推送的,且内容以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革命故事、孝悌仁义礼智信、江苏地域文化、江苏名人轶事、青春奋斗励志故事等为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促进思政教育。比如在2020年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组织学生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直播,并利用抖音小视频和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江苏连云港人徐振明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在后台与学生互动和点赞,有效強化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意识到了“勿忘前事以史为鉴、缅怀英烈吾辈自强”的重要性[5](85-88)。

3.结语

本文结合课题《江苏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的实践展开论述,主要从人生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观、政治观教育五个方面,对其价值进行探究,提出彰显价值的融入对策。

参考文献:

[1]张艳,王妮.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5).

[2]王伟.汉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价值分析——以徐州汉文化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0).

[3]杨越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9(01).

[4]朱松节.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模式与路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6(03).

[5]于志娜,陈彦彦.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0(05).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课题“江苏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2020SJB0328);2020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教改课题“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2020XJY012)。

猜你喜欢
南京江苏思政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数读江苏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思政课“需求侧”
江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