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微课研究综述

2021-08-06 17:55罗登元朱利超
关键词:综述高中生物

罗登元 朱利超

摘要:本文从微课的概念、特点、类型、制作软件、课例等方面总结我国高中生物学微课的研究情况,利用文献研究法对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微课研究者,尤其是一线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课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1-094

在新课标、核心素养、新高考等一系列要求与标准的指导下,高中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手段。“微课”一词自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山率先提出来就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微课研究者主要是教育同行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试图对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其相关内容做一个综述。

一、研究情况

笔者在万方数据库搜索情况如下:输入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课”,最早的文献资料出现于2011年,微课+生物教学,期刊论文有1080篇;学位论文38篇;微课+生物实验教学,期刊论文380篇,学位论文19篇。众多数据表明,微课在生物教学方面,尤其是在实验教学方面成果越来越多。尤其是2018年、2019年研究达到了峰值。据不完全统计,以“微課”为大课题研究达到20几个,比如:十二五全国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福建教育学院2015年度基础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广东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利用微课提高学生课外学习效果的实践研究”等。

二、微课的概念

国内对微课的概念主要分为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主要讲解知识点的教学短视频。胡铁山、焦建利等提出微课是以时间较短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发的课程资源。

第二种观点是强调微课的作品呈现为学习资料包。黎加厚、郑小军等认为微课包括微视频、学习任务单和学习指导。

第三种观点是认为微课是一种阅读方式。李玉平认为微课是介于文本和电影之间的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

还有很多的词语,比如:微视频、微课程、微学习、微型课程等,刘已婷在《高中生物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研究——以〈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为例》一文中作出了比较,本文不再叙述。

三、微课的特点

(一)优点:1.针对性强。微课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视频中有课件展示、有老师讲解;有的结合某一道题,解题步骤、思路都比较清晰的得到展示;有的针对某一实验,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都会在几分钟内展现出来。2.学习微课程限制较少。微课可以上传到网络上,可以供学习者自行下载,学习者可以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学习。3.可反复观看。如果有没有明白的地方,可以回看,重看。4.课程时间短。微课一般是5~10分钟,突出重点,从而节约了学习时间,减轻了负担。5.半结构化,利于动态更新。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对资源要素进行修改与扩充,视频、教案、课件等进行整合。

(二)缺点:1.质量参差不齐。每一届中国微课大赛这样大的平台,展示的微课质量都不一样,包括时间、画面质量、制作方式等。2.检索存在难度。如果学生想学习某个知识点,有目的性的去搜索,在各大网站有时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微课。3.资源难成体系。微课主要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某个知识点,各个微课知识与知识之间缺少联系。

四、微课的理论基础

1.认知负荷理论。在微课教学设计中要通过降低内在和外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认知负荷来提高微课视频的质量和应用效果。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点的代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以主动的姿态去构建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

3.多元智能理论。微课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微课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在线完成习题、提交作业等。

4.终身教育理论。微课作为新型的学习资源,其内容包罗万象,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需要。

5.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在大多数的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不同特点,恰当的选择视频教学的手段,促进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生物学科微课的类型

1.按照微课的用途分为引导预习、课堂答疑、课后拓展三大类。这种分类方式也是大多数期刊文献记载较多的研究方向。引导预习主要是课前给几分钟给学生看微课,多数是代入问题有目的的看;课堂答疑微课属于对某个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目的性很强;课后拓展是课堂时间的原因没能讲到的知识留给学生课后去了解。

2.按照微课的内容分为讲授重难点突破、实验讲解、习题讲解。实验型微课也是很多教育一线者研究的方向。

3.按照微课的应用可以分为预习型微课、讲授型微课、探究型微课、实验型微课。预习型微课主要指在上新课之前,进行粗学习,了解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为了下一节的学习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理论支撑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讲授型微课是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进行点拨、讲授,以形象、具体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探究型微课运用问题驱动法,将知识点设置成有难度梯度、过渡衔接自然的问题串。实验型微课针对的是生物实验课。

六、生物学科微课的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笔者搜索到的文献大多数都是有几个微课案例。期刊文献只是简单的举例,比如杨忠泽老师举例了《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的有丝分裂》等。

2.文献研究法。这是所有的学位论文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从已有的文献中查阅研究进展和一些理论基础。

3.调查研究法。这也是大多数学位论文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调查某市、某区、某校师生对微课的认识,以便于为接下来实施微课教学做铺垫。

4.实践探究法。杨忠泽、曾程等等众多研究者都有对照试验,研究微课的实施对学生的成绩、学习习惯等做数据分析。

5.个案分析法。对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记录,了解他们在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七、微课的制作软件和方法

微课制作软件很多。很多研究者在文献中还具体讲解了软件的具体用法。万彩录屏软件、CourseMaker软件、ScreenFlash软件、FSCapture软件、Camtasia Studio、Focusky。笔者了解到还有很多软件,如剪辑师、鸿合微课、EV录屏等等。现在很多手機App也可以进行微课录课,比如微课宝。

八、高中生物学微课课例综述

笔者在这里概况了高中生物微课课例,均来自文献,目的是供微课制作者取材参考。按照教材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三分类。

1.必修一部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酶,细胞的生命历程,有丝分裂,蛋白质,流动镶嵌模型,细胞器,光合作用,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核,细胞呼吸,酶的特性,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蛋白质的检测。

2.必修二部分。孟德尔生平介绍,豌豆的杂交实验计算,基因性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减数分裂,DNA的分子结构,DNA的复制,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3.必修三部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免疫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植物生长激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4.选修三部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高中生物学微课研究总体是内容越来越具体细致,方法越来越先进。微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越来越多,尤其是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以来,微课的制作基本是每个老师必备的一项教学任务,微课在课堂的运用也是必备的手段之一。相信随着广东教师的研究,高中生物学微课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肖安庆.微视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4(04).

[2]刘凤娟.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生物教学,2016(04).

[3]杨忠泽.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2019(05).

[4]侯凤霞.例谈“微课”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15(10).

[5]张红美.基于Camtasia Studio的高中生物微视频的设计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7(06).

[6]尹伊.基于Focusky的高中生物深度缩放式微课设计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7(06).

[7]陈亚丹.微课在高中生物学探究性试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06).

本文系广东省顺德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立项编号:SDGH2018048)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顺德区均安中学,广东 佛山528329)

猜你喜欢
综述高中生物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