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摘要:中小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关键课程的优质课堂建设更加需要深入研究和有效实施,这既是解决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问题,也是适应新课改要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优质课;课堂样态;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1-040
一、优质课堂样态简析
(一)生动活泼的课堂
有人说生动活泼的课堂就是教师语言生动,学生活动多多,课堂看起来活泼,这是一种浅显的表层的认知。生动活泼的课堂应当要有感性的认识,活动的探讨,师生的互动,基于学生经验的变化和再改造等等。结合课后调查,从学生角度出发能够感受到有趣,即体现外在的吸引力——活动形式丰富。
(二)有滋有味的课堂
认识除了有感性认识,还要有理性认识。有滋有味的课堂就更加体现学科思维,不仅要有知识性,逻辑性,还要有理论性,思辨性。结合课后调查,从学生角度出发能够感受到有味,即体现学科的内在吸引力——学科理论和思维。
(三)意味深长的课堂
有味的课堂还不能让人浅尝辄止,要能细细品味,更要能回味无穷,这就需要育德的力量。当学生们的价值观发生转变,情感升华后的道德认同会让他们始终记得这堂课他们收获了什么,对人生有所悟,我想这就是意味深长的课堂。结合课后调查,从学生角度出发能够感受到有神,即体现学科的内在吸引力——彰显人生指引。
二、优质课堂构建的路径
基于以上分析,优质课堂的构建是实现三种课堂样态的有机融合,实现内在教育价值。笔者结合课例,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构建优质课堂。
(一)课前
1.引导学生预设学习内容。在确定本课教育价值之后,针对性的设计问卷让学生回答,设置个别开放式问题是为了寻找学生的真实困惑点,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预习课本,可以将困惑的内容设计为新的教学内容,真实且有目标性。例如,《深深浅浅话友谊》一课中可以设置问卷调查,具体生活情景的问题:如果妈妈告诉你不要和成绩不如你的同学一起玩,你会怎么办?和之前的好朋友联系变少了,关系变淡了,你会怎么做?开放式的问题:你对待友谊的深浅有什么疑惑吗?这样设计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既体现共同性也体现个体性。有利于构建有滋有味和意味深长的优质课堂。
2.吸引学生参与预设话题的活动。投放相关教学内容的活动方案,激发学生兴趣,先进行活动体验。例如,《做负责任的人》课例中,教师设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紫金山参加假日雏鹰小分队的活动,拾捡垃圾,给游客提供指路等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由学生设计、组织和管理。有利于构建生动活泼和意味深长的优质课堂。
3.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教师要提高道德修养,对教学内容理解到位,语言表达生动具体,信息技术运用熟练,对课堂节奏把握适中,对学生保有热情等等。例如,课例《让家更美好》,教师充满激情的演讲和饱含情感的文字瞬间把在场的每一个人带入到了家的温情中去,有利于构建生动活泼和意味深长的优质课堂。
(二)课中
1.小组合作提升课堂质和量。从量的角度看,小组合作将班级分为几个有机部分来看待和管理,从时间分配和课堂节奏的把握上便于老师的课堂管理。从质的角度看,每个小组又看作是一个小集体,分工更具体,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集体活动效率会提高。例如,《遵守规则》课例中,教师设问:请从不同角度思考该如何正确对待共享单车利与弊?从骑车者,政府,共享单车企业等方面。小组合作不仅是讨论问题,还要模拟不同角色探讨。那么在分工时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任务和角色,还要聚集一起再交流,有利于构建生动活泼和有滋有味的优质课堂。
2.师生双向主导增强课堂互动性。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觉质疑,积极解答,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并将主导权移交给学生,课堂的行为主体也就可以落实到学生。但是双向主导也有一定的分工,教师从整体上把控课堂进度,宏观指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讨论理答,微观学习。师生的双向主导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构成教学活动的受众,有利于实现优质课堂师生的优质。例如,《国家司法机关》课例中,教师以任务单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后独立完成,并设置情景任务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答案。每个环节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体现双向主导。有利于构建有滋有味和意味深长的优质课堂。
3.调动学困生参与课堂。优质课堂更需要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问题,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每个学习小组内尽量均匀分布学困生,形成利于学习的组织形式;教師暗中观察,给他们铺设台阶引导其发问并尝试解决问题,适当给予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诚实守信》课例中,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对善意的谎言的理解和疑问,然后在设置具体情景问题时层层递进,引导学困生回答简单层面的问题,然后递进式追问一次并给予肯定,剩下问题交由小组其他同学回答。这样做既有配合又能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参与度,提高了优质课堂的优质率,有利于构建有滋有味和意味深长的优质课堂。
(三)课后
学生们的真问题是否真实有效解决,并能在意识和行为上有积极改变,需要在课后进行追踪,追踪的结果可以作为优质课堂的一种评价标准。例如,《延续文化血脉》课例中,很多学生都很接受外来文化,觉得外来的就比本土的好,并将外来文化作为评价标准。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本土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在课后,教师追踪反馈几个学生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很多外来文化更吸引人更好,但是会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有的学生就表示一直坚定文化自信,相信中华文化会更加包容也会更加历久弥新。这堂课到底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的反馈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课的评价,有利于构建有滋有味和意味深长的优质课堂。
对优质课堂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研究者只有立足课堂,坚持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对已有的研究理论进行检验,才能不断地完善和丰富优质课堂的研究理论,才能进一步推进优质课堂的实践。
(作者单位:南京市共青团路中学,江苏 南京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