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评价改革视角下的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1-08-06 12:22陈卓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7期

陈卓

摘要: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评价标准的重构,推动了学校育人方式的改变;评价内容的多元,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结果的应用,引领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评价手段的革新,加快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学校要抓住机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  育人方式改变  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0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乎教育发展方向的指挥棒又奏出了悦耳的新旋律,其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而持久的。在基础教育改革逐步深入推进的新时代,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合肥地区和所供职的学校也开展了新的教育评价体系研究,使地区整体教育质量观发生变化,也促进了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一、评价标准的重构,推动了学校育人方式的改变

如何通过教育质量评价手段去推动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合肥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积极探索。近年来,合肥市教科院开展了相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拟制了《合肥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使用的过程中,评价专家团队每年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订完善,始终坚持全面评价导向。

2020年修订时,考虑到疫情等特殊情况,把“学生学业成绩”换成了“学校教学管理”。新修订的评价指标中还强化了劳动教育、美育评价等评价内容。新的教育评价指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强化扭转应试教育片面倾向,体现了“五育并举”育人方向,推动了高中学校育人方式的改变。

我有幸全程参与了该方案的编制和实际评价工作,也感受到了新评价方案给学校工作带来的变化。合肥三中始建于1920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省级示范高中。在新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启示下,合肥三中调整了办学思路,开展了“一核双翼”的教学探索,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依据学情校情,同时开展文化教育和特色教育,积极尝试多样化、特色化办学。现在学校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以篮球手球为基础的体育技能教育,以美术主持为核心的艺术素养教育,以书法吟诵为亮点的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把“五育并举”融入特色教育,把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的特长发展、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创建发展平台,推动学校育人方式的全面变革。

二、评价内容的多元,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随着区域性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合肥市新的教育评价体系中,传统评价中的学业成绩因素渐渐失去了主角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

新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横向评价的全要素覆盖,纵向评价的全过程跟踪。结合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按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强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对照评价指标的要求,合肥三中建立了相应的评价制度,在学生高一入校后,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全程记录学生高中时代的成长变化。学校成立了评价工作组织,每个学生后面都有一个评价小组对其负责。在不同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引领下,学校既有整体的配套的教育教学规划,也有落实到学生个体的具体的指导,点面结合,实现了教育评价与日常教育教学的融合,“五育”并举,“五育”交融,全程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全面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适合的教育是与学生发展相适宜的教育,这样的教育能让每一个人都得到最合适的发展。多元全方位的评价,起到了“总有一款适合你”的效应,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评价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都能找到自信之源,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个性化发展。合肥三中的生源参差不齐,在打破了单一的文化教育桎梏之后,学校以特色教育为抓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为每个孩子量身设置发展目标,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评价结果的应用,引领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目前,不少学校在管理上都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在对教师的评价中,普遍存在着注重教学成果的终结性评价,淡化对教师工作的过程性评价现象;在职称评审时,普遍采取论资排辈的措施,对师德师风、教育教学业绩重视不够;在绩效分配时,奖励性工资的发放基本实施平均分配,即便是有所不同,也仅仅是有一点点“体现”而已。此类现象对教师工作积极性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部分老师萌生了“得过且过”的想法,不愿意在专业素养的提升上下功夫,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新的教育评价指标中,在“教师专业成长专项评价指标”维度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过程性评价,进一步体现了教育潜移默化的渐变特点,进一步体现了教师工作的价值,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合肥三中结合市里新的教育评价要求,加强了教学教研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实施了对教师工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把评价结果与教科研绩效的发放结合起来。评价内容包括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检测分析、同课异构、议课评课、课题研讨、读书沙龙等多项教学教研活动的参与情况。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等,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各利益评价主体在评价中充当不同的角色,通过协商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顺利融合。

四、评价手段的革新,加快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无法满足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人工智能、脑科学、虚拟现实以及5G技术等为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创造了历史性机遇。教育评价的技术手段创新以及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逐渐改变了传统教与学中各因子之间的关系,推进教学方式走向深度改革。

合肥三中近年来也加快了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致力于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建设。对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运用,加快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合肥三中与科大讯飞开展合作,借助“智慧课堂”“智学网”等技术工具积极推进基于学情大数据采集的精准化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收集评价数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分类使用,精准定位,指导教学。课前自主学习前测数据可以为老师备课提供参考,课后作业反馈数据可以为老师分类辅导提供依据,检测数据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错题本和辅助练习,年级或班级的分析数据可以为学科教研、教学管理提供参考,可以说大数据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数据化精准教学,促使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给每位学生更多的关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个性化教学;利用网络全天候特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与交流平台,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新时代,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是为了让教育回归其本质、回歸其规律、回归其初心。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我们要有决心,见行动,抢抓新评价体系带来的发展机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学校高质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洪亮.“适合的教育”让学生得到适合的发展[J].基础教育研究.2020(16):1315.

[2]刘创,方颖军,付霞.基础教育学校评价:从传统模式到创新力导向[J].天津教育.2020(28):167170.

[3]罗燕.智能化评价推动基础教育改革[J].民生周刊.2020(1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