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照军 王秀荣
摘 要:本文基于协同融合视角,采用实地调研法和文献研究法,以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分析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职业院校 多元协同
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校企协同、全程融入、层级递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154)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深入推进,很多新的创新创业理论成果和理念随之产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把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有些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层次不深、资源要素融合度不高、尚没有系统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创新创业教育处于浅表层次
多数职业院校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核心任务加以推进,但教育观念却停留在减轻就业压力上。很多职业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不深、认知不清,或者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体系。思想观念的不到位,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分散,缺乏工作合力。从师资角度分析,大多数职业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且知识陈旧、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经验,既不能满足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也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从学科角度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多学科相关联,然而,很多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
(二)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流于形式,创新创业资源要素融合度低
在課程资源建设和企业培训资源建设方面,二者不能有效对接,课程资源建设脱离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在培训资源建设方面,教师、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专家、课程开发专家、教育培训专家等未形成合力;在实训资源方面,学校的实训场所没有与企业的产品研发中心相融合;在技术资源方面,学校和企业不能融合互通;在人力资源方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尚没有与企业的技术团队建设相融合。
(三)未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
从协同发展角度分析,很多职业院校缺乏开放办学、借力发展的意识,缺乏发挥多元主体教育合力的能力。一些职业院校既不能有效整合校政企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也没有成功建设实践平台,导致平台育人效果虚化。实践平台作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多职业院校将它集中设置在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缺乏具有“创新创业”特点的协同创新实验室、创新中心以及创业孵化中心等,导致能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训练或实践的学生占比很小。
(四)尚没有形成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教师、学生、企业、政策、体制、机制及服务等很多因素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健全的保障机制和考评标准,应当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然而,很多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体系。比如,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中的专业教师队伍具有专业优势,学团工作队伍具有组织优势,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整合这三支队伍,使他们协同融合、形成合力,应当是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着力点。
(五)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缺乏有效促进机制,协调成效差
创新创业平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职业院校自身发展意义重大。但是,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普遍存在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机制、协调成效差、效率低等问题。
二、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理念缺失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没有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提高质量是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所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专业教育全过程,是职业院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标准缺失
尽管教育管理部门下发了诸多关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制度文件,各职业院校也大多出台了配套的制度文件,但由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均涉及创新创业术语标准、课程体系框架标准以及其他方面的指导性标准等,而目前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术语尚没有专业性的标准,很多职业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内涵理解片面。标准缺失导致了创新创业效果不佳。
(三)机制不健全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健全的评价机制来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需要客观的指标体系对创新创业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评价。但是由于多数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相对较短,与之配套的评价机制还不是很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升级发展,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三、职业院校办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理念,科学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属于素质教育,是学生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应当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职业院校在专业教育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二)构建“四维协同”创新创业育人模式
有效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需要可靠的驱动力。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导师、团队、项目、平台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四个驱动因素。所以,职业院校要从这四个维度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导师、团队、项目、平台四维协同。
(三)多元协同,共建共享,实现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的融合
1.课程资源建设与企业培训资源建设融合
课程资源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不仅需要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也需要满足企业培训的需求;不仅要做到课程建设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有效衔接,还要做到课程资源建设与企业培训资源建设的融合。
2.实训实验资源融合
实训实验资源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条件要素。职业院校在进行实训实验资源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产品研发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一方面,实训实验设备配置及实验实习场所建设要满足企业技术及产品研发的需要;另一方面,校内实践基地与企业产品研发中心要相互融合。
3.技术资源融合
技术资源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因素。技术资源融合要求职业院校开展的技术应用研发结合企业的技术革新,技术服务活动结合企业产品创新活动。职业院校应当引领产业技术革新,以服务产业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应用型项目为主要研究方向,聚集校企研发资源,协同创新应用技术与促进成果转化。
4.人力资源融合
人力资源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职业院校师资建设应当与企业的技术团队建设相融合。职业院校要创新教师管理与聘任制度,组建专兼一体的教师队伍,吸纳行业和企业技术专家能手进入教师队伍;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激励教师深入企业,参加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项目实施,使专职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提升实践技术技能,推进“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企业要联合职业院校组建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团队。参与企业产品研发的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学科和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
(四)搭建层级递进的创新创业体系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也是职业院校教师循序渐进的学习成长过程。依据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可以将其分为专业学习、实践、竞赛、研究、创新和创业五个层级递进的阶段。其中专业学习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职业院校应当激励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实习,不仅对专业和社会有了新的认识,还可以提升专业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竞赛,实现对专业知识的凝练、升华和综合运用。学生通过专业实践与研究,培养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思维,找准自己的兴趣方向。因此,职业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搭建层级递进的创新创业体系。
(五)校企协同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条件是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职业院校应当协同当地企业和政府,构建有效的创新创业平台,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效的创新创业平台应当融教学、科研、培训、社会服务、创新、创业功能为一體,促进教师、学生、企业、行业的共生共长。
四、小结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及条件等相关联,受理念、政策、机制、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需要转变理念,科学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校企需要多元协同、共建共享,实现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的融合,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四维协同”创新创业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林娟娟,施永川.地方大学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发展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0(9).
[2]刘献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7(10).
[3]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
[4]刘海滨.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2).
[5]刘继安,高众.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情况、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
(作者单位:刘照军,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王秀荣,青岛恒星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