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木圈椅及其制作技艺研究

2021-08-06 02:22王所玲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6期
关键词:加工

■王所玲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柳木圈椅,又称乞丐椅,是曾流行于冀鲁豫地区,尤其是是黄河下游流经的地市,以柳木为基材,以一根柳木一弯而成椅圈的传统民间座具。这类座椅,时间坐标上难以具体界定,也没有查到相关的史料记载,但现存清代的柳木圈椅。其制作匠人则被称为“圈椅匠”,是中国传统民间家具中一个极其独特的流派,这个流派的匠师不用墨斗,高手连尺子也不用,只靠一把大斧制器。这一绝活流传至今据说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通过耳传面授,相关谱系已有十余代,但目前遇到传承乏人难题,技艺濒临失传。

1 柳木圈椅的分类及其特征分析

柳木圈椅从形制体量上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体型较大、较为正式传统的圈椅;一类是较低矮、随意的小型圈椅。

如图1所示,此类柳木圈椅体型较大,是场合较庄重时用椅,多摆放于普通百姓家堂屋的八仙桌旁。该柳木圈椅造型为典型的明式圈椅代表样式,整体造型素朴典雅,线条简洁流畅,上圆下方,外圆内方,暗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乾坤之说。乾为天为圆,坤为地为方,而外圆内方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崇尚的一种品德,虽在处事上有所圆滑,但却内在有所坚持。整体采用光素手法,尽显质朴之风,无任何装饰,椅圈圆弧形,扶手如弓,张弛有度,末端S弯略上挑外翻,自上而下舒畅自然[1];背板“C”形曲线,下盘稳健,正面下壸门优美饱满,两侧多加横枨同低矮型柳木圈椅,与穿过座面的竖枨相连,保证了材质略差情况下结构和承重不减,为座椅的经久耐用提供保障,故,虽传世数代,仍稳固结实,在山东多个民俗民艺类博物馆中都有较多此类柳木圈椅藏品。

图1 柳木圈椅(高型)

图2所示柳木圈椅是偏低矮的小型柳木圈椅,多见于普通百姓家、较为随意地可用于多种场合的座椅,使用方便灵活。该圈椅为山东聊城冠县史庄村村民依祖传技艺所制,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史庄圈椅多用柳木,有时也用桑木,制作时所有尺寸的确定都不需要用尺子,完全靠祖先传下来的一根上面标有各部件尺寸记号的木棍。制作工具简单,不用锯,根据木头的自然纹路劈开,然后依照祖传工艺,经过火烤、水煮,反复晾晒后适时握制而成[2]。经历代传人的改革和发展,史庄圈椅最终形成其独特的工艺流程和独树一帜的造型特点:圈扁适当,美观大方;重心适中,坐卧舒适;卯榫科学,不用铁钉[3];组装严紧,结实耐用。史庄圈椅虽历经百年但其传人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宁可不做,不可不精,也是其广为流行至今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有圈椅从房上扔下来落在地上纹丝不损和坐上一个人让牛拉出一百步圈椅不坏的美名,也曾有从东昌府古楼上扔下纹丝不损的传说。据传承人说一把柳木圈椅一般能用二百多年,产品至今仍是上门订购,不上集市,曾远销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浙江、北京、天津等省市。

图2 柳木圈椅(低矮型)

1.1 柳木圈椅工艺技术特征

柳木圈椅的工艺技术特征主要集中在椅圈上,椅圈是圈椅的最具代表性元素,弧形圆材,从高到低一顺而下,连着靠背板和扶手,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获得支撑,再配以“S”或“C”形曲线的靠背板,舒适而惬意,造型圆婉优美,体态丰满劲健,成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经典家具样式之一[4],见图3。传统的椅圈是使用三根或五根材质较好的木材用楔钉榫来连接而成的,对材质和加工技艺要求极高,非普通百姓之所得。但事实证明这些未能阻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民间高手的智慧在此闪现。某能工巧匠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发挥了柳木的易弯特性,借助简单工具,一弯而成椅圈,快捷、简便、坚固而实用,不但满足了普通百姓的坐具需要,而且在造型上形似颇受人们推崇的高档圈椅,满足了普通百姓的精神追求。或出于自嘲或为了夸张的形容坐上去可以懒散而随性的样子,又名“乞丐椅”。当然,也正是这一弯而就的独特工艺使得该柳木圈椅在圈椅界独树一帜。

图3 柳木圈椅侧面

除了椅圈,椅子的前后腿也是由一根柳木木料弯折而成,见图3,在与横枨接合处挖凿榫槽,既便于与横枨的榫卯连接,又使得弯曲变得省力而容易。扶手下的鹅脖和联帮棍穿过大边与腿侧横枨相接,也是其独特之处[5]。整把椅子全部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子,但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制作严谨精确。

1.2 柳木圈椅艺术审美特征

柳木圈椅所用材质基本全为柳木,偶用桑木,座面竹材居多,椅圈由一根柳木弯曲而成,特别之处在于,椅圈自搭脑顺势而下的过程中出现了回转,至扶手出头处夸张上扬,所以,有一种说法是,虽然乞丐通常是没有家具的,但乞丐头领会有一把座椅,这样的扶手造型设计恰好便于居无定所、四海为乞丐们背着椅子行走,这或许也是“乞丐椅”名字的来源之一。椅圈的这种弯曲看似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无拘无束,实则以方便舒适为前提,遵循人体工程学原则和明式家具的一些造型规则,但又跳出了在造型上牺牲舒适感而服从于气派和尊严的“框框”,巧妙地运用了夸张、大胆的艺术手法,使其风格更洒脱,更具自由奔放之神韵,将艺术在民间使用时得到质朴的提升和发展,体现了民间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柳木圈椅的制作在不同地域有不同谱系的传承,一般是传儿不传女,更不传外人,传承工匠们制作时可谓是秘密制作,一般是关门闭户没日没夜地做,做好后隔墙扔出去,用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此外,椅子全部白茬,不用任何油漆,在使用过程中,经过使用者日积月累的触摸形成包浆,年代越久包浆越厚,手感越滑润,承托岁月,幽光沉静[6]。所以,在柳木圈椅出现后的很长时间里,直至十年前,人们对其求之若渴,一度供不应求,成为普通百姓家中堂屋八仙桌旁的理想伴侣。

1.3 柳木圈椅的分布与现状

经过大量地实地调研各类博物馆、民俗馆、私人藏馆及民间走访访谈发现,柳木圈椅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流经地市的民间,部分区域以前几乎家家有数把。其分布之所以集中在这一带,是因为黄河下游的水含沙量特大、水量不稳定,为了防洪护堤而选择了适应性极强的柳树[7]。柳树耐湿、耐寒能力极强,土壤贫瘠甚至盐碱地都能茁壮生长,柳树根系发达,能够扎到河床深处形成密密麻麻的网状根系,同时,柳树生长快、繁殖能力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就是柳树容易成活的最好解释。黄河沿岸柳树栽的多,柳木自然就多,除了柳条用于编篮编框外,柳木自然也成为了黄河下游一带民间家具、建筑的选材之一[8]。丰富易得的原材料,加上能工巧匠的创造性弯曲和加工技艺,在民间百姓物质需求和精神渴望的驱动下,柳木圈椅应运而生并得到追捧而普及。

到了近代,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普及,传统的家具制作模式逐渐被取代,家具市场的繁荣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柳木圈椅对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居室陈设等出现了难融入、不匹配等问题,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柳木圈椅的制作也因手艺匠人的年龄大、体力不支、后继无人等情况而近乎处于停顿状态,柳木圈椅技艺也从“不传外人、传儿不传女等”祖传的保密状态逐渐转化为申请非遗保护、寻求传承人的开放状态,但即使这样还是面临产品需要革新和传承乏人等难题[9]。

2 柳木圈椅加工工艺

柳木圈椅制作工艺和加工工具,目前依然是以祖传制法和传统手工工具为主,部分采用现代简易工具设备,而工匠们多为民间乡村木匠,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制作,所以,没有独立的厂房,在家庭庭院简单加工实现,部分工具设备依据家庭情况灵活发挥使用。

2.1 材料的选择

柳木圈椅主要材料为柳木或桑木,这类木材中软性,木材含水率高即湿时软、易弯曲,干时硬、并能保持弯曲后的形状,工艺加工性能好,材源丰富、价格低廉[10]。对于制作椅圈的柳木,对树的高度、直径和纹理等要求较高。具体来说,要选择直径80公分以上,高度在4~5米或以上的树木,这样的柳树一般树龄在15年左右或以上。因抠圈(即椅圈的制作,抠圈为民间工艺俗语)的需要,在选择柳木时要选择直树直纹、丝不能拧劲的,否则容易劈圈。椅子腿足或其他支撑件,选材相对宽松,甚至用下脚料或小径木等都可以。

2.2 加工工序

2.2.1 粗加工

把选好的料进行干湿度估量,如果较干,先在水里浸泡,达到需要的湿度。湿度合理的情况下进行锯截处理,根据长度需要先进行横截截断,根据木材的自然纹路用斧头或借助凿子纵向进行劈开[11]。劈开时,大致估好所劈份数,从木材横截面上先一劈两半,再4半、6或8半。锯截和劈开的尺寸参照为柳木圈椅的椅圈和两腿的尺寸,一般来说,1米以上的能做椅腿,80公分到1米的做圈,直径约30公分。

2.2.2 备料

把材料按照一个椅圈和两个腿料进行配料,配料时主要满足尺寸有余、纹理适宜,并对所选材料进行劈圈和砍大样,以使构件尺寸、形状在抠圈、勒腿后大致符合形体和尺寸要求,减少加工量[12]。然后将选好的柳木放到水槽中浸泡。

2.2.3 抠圈

抠圈,是柳木圈椅最关键、最核心的一道工序。

2.2.3.1 蒸煮

蒸煮工序没有专门设备,借助于乡村家庭的地锅。将椅圈所备柳木放在锅上进行蒸煮,以提高木材的含水率和弯曲性能,那么,勒弯时就较省力并能确保质量。一般要蒸煮一夜,锅里不断水、锅下不断火,所以,大致是每半个小时续水一次,锅下小火确保锅内热水一直处于升腾状态。一锅一次一般是20根椅圈。经过这次长时间高温蒸煮,不但软化了木材,而且杀死了木材内虫卵,解决了虫蛀问题。

2.2.3.2 压弯

将蒸煮一夜以上的椅圈备料趁热放在简单制作的“Y”形设备企口上,见图4。然后,将压杆一头放在“Y”形交叉口下,另一端用里下压,边压边移动椅圈备料,并对椅圈施以压力,弯至所需形状,见图5。在此过程中,可以回锅再蒸煮,一般半个多小时能压好一个圈。

图4 Y形简易设备

图5 压弯

2.2.3.3 干燥定型

在弯到所需形状时,用铁丝杆套上椅圈两头,固定住其形状防止反弹,见图6。然后放到院落进行自然干燥,一般冬天需要20天左右,夏天5-6天就能干透。急用的话可以用火烤干,但烤干的容易变形走样。

图6 干燥定型

2.2.3.4 找型

椅圈干好后,用斧子、刨子进行找型,直到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见图7。

图7 找型

2.2.4 椅面排子及其他构件的加工

用加工剩余的小料或废料先加工椅面排子,即椅面框架。包括与腿足结合的前后两边、固定两边而内嵌面心板的两枨和中间的穿带。然后再选用小料或废料加工支撑椅圈的四根竖枨和牵制腿足或与竖枨结合的六根横枨。

2.2.5 靠背板的加工

选较粗的柳木进行横截,然后纵锯成板,并进行粗加工达到所需要的大致尺寸和形状,然后放到砌好的烤炉里用火烘烤,上面放置重物压弯,以达到靠背板与人体相贴合的弯曲度,见图8。

图8 靠背板的弯曲

2.2.6 腿足加工

a.配料:将腿足料进行挑选搭配,并用手工刨进行刮刨,达到所需要的尺寸。

b.拉口、打卯:在腿足和座面弯曲部位用锯拉口,并用凿子剔除一半,剔成卯眼,剔时注意斜度。

c.蒸煮:如果材料较干,需要继续浸泡直至达到所需湿度,然后下锅蒸煮,蒸煮方法类似椅圈的蒸煮。

d.握弯、定型:将一根腿足料靠在椅面排子的一端,用力握弯,直到完全咬合椅面排子,然后用绳拴紧,继续用同样的方法握另一根。这个过程同样是靠人力,依靠操作者的脚、肚子和手臂的辅助发力。

2.2.7 装枨把加工好的腿足框架,用手工刨再次刮平,然后先装竖枨再装横枨。竖枨的榫头一般加工的上小下大,以确保使用或搬运过程中的结实耐用。

2.2.8 陈放干燥

将装配好的椅子下面框架叠放在房间进行陈放干燥。

2.2.9 总装配

阴干一段时间后,将椅面心板嵌近椅面排子,再将靠背板和椅圈装配在椅子框架上,完成柳木圈椅的全部制作工作。如图9所示,这些柳木圈椅,都是白茬销售,不做油漆。

图9 成品

3 结语

柳木圈椅,作为民间家具一个及其独特的存在,是家具高超制作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是人民智慧与朴素造物思想相互促进的结果,充满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积极地向往和追求,携带了丰富的历史、地理、人文、物产等信息,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有助于完善家具文化体系,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对其技艺的应用和再设计,可以为做出“中国基因”的好设计提供思路,而这也是我们家具人接下来的目标和责任。

猜你喜欢
加工
2021年日本钛加工材出货量统计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一种新型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滚道加工方法
机械制造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铣刀盘的5轴数控加工
一种适用于联动加工的数控回转工作台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肉类加工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